苏联为何解体成几个国家

聚客2022-06-09  54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苏联解体后苏共去哪了)

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的解体给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在其崩溃后的几年内,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这个时候,世界各国都在等着看中国笑话,看中国怎么崩溃。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崩溃到今天,也是在苏联解体后崛起,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事实上,中国在没有苏联解体波动的情况下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邓小平力挽狂澜。

那么,苏联解体后,邓小平是如何力挽狂澜的呢?苏联解体后中国为什么崛起?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世界的巨大变化使邓小平意识到了危险1991年初,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苏联的社会主义联盟中,十几个共和国相继独立。这个巨大的变化让远在中国的邓小平意识到了危险。

面对“暴风雨即将来临,城市即将被乌云摧毁”的严峻形势,邓小平立即在中央召开多次会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他对中央干部说:“第一,要冷静观察;二要稳住阵脚,内部不要乱;第三,冷静应对。”

此时的苏联政权摇摇欲坠,即将解体。而且,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出现了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就是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还能坚持多久?这种悲剧会在中国重演吗?

对于这些人的问题,邓小平坚定而肯定地说:
“我们中国将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决不会步苏联的后尘!”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在这之后的第二天,苏联正式宣布世界解体,分裂为15个国家。随后,苏联解体的消息被各国电视台报道,在世界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恶意抹黑社会主义制度,称之为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

此外,由于中国靠近前苏联,其早期革命和政权建立主要是模仿苏联的形式,因此许多国家认为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可以说,这个时候各国都在等着看中国的笑话,看中国怎么崩溃。

然而,出乎世界各国意料的是,中国非但没有受到苏联解体的影响,反而走上了另一条新路,使得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所有这些变化都归功于邓小平力挽狂澜的努力。

2。邓小平《南下》发表讲话
苏联解体后不久,邓小平为了稳定国内政治,防止错误思想抬头和广泛传播,作出了南下视察南方的决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7日,苏联解体后的第22天,邓小平乘车开始了他的南方之旅。为了稳定地方领导人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心,邓小平每到一个地方都强调一句话。他说:“我们要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为了防止社会僵化,邓小平在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这也是他在这次“南方谈话”中强调的内容。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谁要改变三中全会的路线,谁就是中国的罪人,我都不会答应,何况老百姓。”

因此,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是非常坚定和明确的。

今年1月19日
,邓小平去了深圳。他在车上看着沿途熙熙攘攘的景象,喜笑颜开,对车上陪同的领导说:“看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我就放心了,这证明我们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之后,邓小平下了车,站在深圳河大桥上,眺望远方。他在这里,明确回答了身边的领导。关于姓“她”还是姓“子”,邓小平指出:

“改革开放不能迈开步子,不敢闯进去,就不会发展到现在的局面。说白了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太多,怕走资本主义道路。但现在特区发展得这么成功,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清楚地回答了那些有疑虑的人。中国的姓是‘社’而不是‘子’。”

解释完这个问题后,邓小平感慨地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许多国家已经倒向资本主义阵营,有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发展了。如果我们不发展或者发展太慢,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要搞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发展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

1992年2月21日,邓小平结束南方之行开始回京。此后,邓小平的讲话被编入文件,被各地报纸报道。

其中,《深圳特区报》率先刊登了“南方谈话”的内容。今年3月26日,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东风来满眼春》的文章。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文章系统总结了邓小平的谈话,不仅回答了苏联解体后中国该怎么办的问题,而且打破了社会主义不等于计划经济的旧观念,为我国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改革开放驱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是因为有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我们国家才经受住了国内的政治风波,从而坚定了我们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信心。

戈尔巴乔夫

3、吸取“苏联解体”教训,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处理完内政后,邓小平把注意力转向国际交流。在“南方会谈”后的会议中,他多次强调:“苏联解体后,为避免国外政治动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他吸取了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改善苏联国内环境,开始向西方社会寻求帮助,从而不断做出让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东西德的合并。

当时戈尔巴乔夫为了得到西方的经济援助,放弃了东德,德国统一了,彻底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之后德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严重冲击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很多国家退出华约阵营,投奔北约,比如波兰、匈牙利、捷克。

此外,
苏联在外交政策上也搞强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早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就干涉了中国的新疆边界问题。此外,苏联还扮演了“欧洲警察”的角色,把东欧当成自己的后花园,插手捷克斯洛伐克的内政。

苏联的这些做法极大地削弱了自身实力,使国内环境动荡,从而逐渐衰弱。

因此,邓小平充分看到了苏共执政政策的弊端,进而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就必须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受外界舆论的影响,开辟一条“独立”的新路。

针对国家关系问题,邓小平在中央反复强调:“我们要总结和吸取历史的教训,以史为鉴,更好地前进。[S2/]苏联的失败告诉我们,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的。因此,中国今后不应卷入集团政治,必须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符合维护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的利益。

4。谨防西方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无时无刻不在想“和平演变”中国,期待中国在国际舆论下主动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加入资本主义阵营。

面对外国压力,邓小平无动于衷。他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李政道时,曾经谈到这个问题。他告诉李政道,“西方世界真的希望中国陷入混乱。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搞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我知道他们的做法。美国要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我们不能如他所愿,总是对它保持警惕。”

这次谈话后,邓小平对国际环境深感忧虑。为了防止中国成为“和平演变”的棋子,邓小平开始着眼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并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击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潮流,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中国能否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决于我们能否争取更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后来,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解释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他说,“中国改革开放几年了,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化程度高的地方经济发展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原有的旧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中国必须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牢记邓小平的指示,开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结论:中国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外国资金的涌入,中国的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发展迅速,全国GDP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成功开创和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以社会主义为载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东西方文化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每年的GDP都在飙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世界各国都感到惊讶。

这也恰恰证明了邓小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正如邓小平所说:
“中国能否顶住国际政治的压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取决于能否争取更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现在距离苏联解体已经过去20年了,这其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没能抵挡住国外的政治压力,选择了放弃。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剩下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其中之一。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行得通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89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