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每隔几年进行一次
全国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第二次,1982年第三次,1990年第四次,2000年第五次,2010年第六次,2020年第七次。
普查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研究决定人口普查中的重大问题。
人口普查的意义何在
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号称有13亿中华儿女。这一数据由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如今10年过去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人口总量、人口分布等基础信息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势必需要新一轮的人口普查来摸清情况。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全面展开。
从10月11日开始,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1000多万人口普查员将在全国挨家挨户进行“地毯式”人口调查。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不会有完善的户籍制度,那为什么不通过户籍直接统计人口呢?而是投入巨大的人力成本进行普查?原因可以总结如下。首先,户籍有两个常见问题。一是户不在;很多已经去世的人,他们的家人没能及时主动注销户口;尤其是退休老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多领养老金,会隐瞒自己去世的消息,自然不会主动注销死者的户籍。
第二,人们不在家中。在计划生育被视为基本国策并大力推行的这些年里,涌现出了无数的“违法户”,大多是因为偷生、超生等情况造成的。很多家庭为了逃避罚款,不会给多出来的孩子上户口,这就导致了人在户口不在的情况。可见,虽然我国户籍制度严格,但直接通过户籍统计人口并不能真实反映现实。
再者,户籍信息更新严重滞后。一般来说,在户口本上,除了姓名、身份证号、性别等基本信息。,大部分人的学历、是否结婚、工作等信息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只统计户籍,很难对人口的基本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
除了摸清中国人口的基本信息,国家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人口普查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首先,一次人口普查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掌握中国人口变动的基本情况。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依赖于人口信息作为数据支撑。
其次,人口普查可以准确了解我国人口总量增减、人口流动、人口结构变化、性别比等诸多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未来人口的基本情况,对完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结构优化有很大帮助。
与前六次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普查员会抽错时间上门,下班后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因此,普查员入户调查时,要全力配合,如实填写真实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
如果不方便接受普查,我们也可以扫描手机上的二维码,主动填写个人和家庭信息。这样既避免了“打扰”普查员的不便,又减轻了普查员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