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一小时会哭坏吗

聚客2022-06-09  47

狠心让宝宝哭了一小时不管(小孩大哭对脑部的危害)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看完之后深感无奈。

视频中,一个大概两三岁的小孩在地上打滚,哭了起来。他妈妈站在3米外,默默地看着。据说孩子哭了一个多小时。他妈默默看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孩子终于哭累了才停下来。

虽然不知道母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但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某个要求没有被母亲满足

这位母亲可能非常努力地与她的孩子沟通。可能她已经和孩子谈过道理,甚至有过很长时间的沟通,但是孩子没有接受她妈妈的提议。可能她尝试了无数方法,做了很多努力。当这些尝试和努力都无能为力的时候,最后,我妈真的很无奈,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我能理解妈妈在看的时候的无奈和痛苦,尤其是在这种拥挤的环境下,孩子满地打滚,哭闹,只能默默的看着。这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我相信,当孩子停下来,当妈妈把孩子带回家,看着孩子满脸的泪水,想着之前发生的事情,心里会有无数的愧疚和难过。她知道自己伤害了孩子,但她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更多的是迷茫和自责。

但是我更理解孩子。我理解孩子们哭了那么久,没有人理会他们的绝望,我理解他们内心的恐惧,理解他们所经历的巨大挫败感。

你可能会疑惑,小孩子会有那么多感情吗?如果从一个2-3岁孩子的角度来看,就会明白这一切对孩子的影响。

2-3岁的孩子,心里并没有完全划分。他们还停留在无所不能的阶段,不懂现实的挫败感。在他们心里,他们会想:我无所不能,我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想实现什么就能实现什么。

当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时,这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会驱使他把这个玩具据为己有。在孩子看来,这就是我喜欢的,所以我想把他占为己有!他不知道这个玩具是别人的,他自己不能拥有,而且他已经拥有很多了。我妈觉得再给他买一个很浪费,更不可能知道他要的价格可能更贵。如果我妈给他买,心理压力会更大。

2-3岁的孩子根本不懂物品的价值。他们不知道“你”和“我”、“家”和“店”的区别。他们只明白自己的想法:“这个东西是我喜欢的。我要!”所以他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但他马上发现,他妈妈不是像在家里一样直接拿东西给他,而是冲他摇头,叫他不要。

当母亲摇头时,孩子感到非常沮丧。他发现:我的要求居然被我妈拒绝了,我做不到我想做的!这时候他会为自己能力有限而生气,更会为自己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难过!孩子会哭!

孩子一哭,母亲就会慌。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安抚孩子,不哭了,开始和孩子讲道理。

因为2-3岁的孩子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还处于爬行动物大脑和哺乳动物大脑的发育阶段,逻辑大脑还没有觉醒。他们根本不能理解他们的母亲告诉他们的一个普遍原则。

他们只会通过母亲的表情和动作来判断发生了什么。他们发现:母亲不仅没有满足自己,表情也从原来的轻松自然变得严肃起来。她看起来紧张焦虑,孩子会觉得他经历的悲伤和愤怒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种认知会加剧他内心的恐惧和害怕,孩子会哭得更大声。

但是,孩子的表现加重了妈妈的焦虑,妈妈会更加心慌。在妈妈的认知里,她会疑惑: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我说了这么多,孩子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要求?这时候妈妈会用更严肃的表情来处理孩子的要求。

母亲的态度加深了孩子的恐惧,于是母子二人经历了恶性循环。

当一个母亲用很多方法都无法让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她内心的无助和绝望就会越来越强烈。最后,有些妈妈会受不了她孩子的哭闹,会满足她孩子的要求。有的妈妈会用粗暴的方法让她的孩子不哭,有的妈妈会像视频中的那个一样让她哭,还有的妈妈会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不哭。

这些不同的做法会对孩子产生完全不同的心理。

当妈妈受不了孩子哭,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发现,哭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当我感到无助的时候,哭可以帮我实现愿望!孩子会哭得越来越厉害,声嘶力竭地嚎啕大哭。如果他不放弃,他会拿出他所有的看家本领,坐在地上,耍赖,到处打滚寻找它,他的眼泪和鼻涕都流齐飞了。不达到目标,他决不放弃。有些孩子最后可以哭一两个小时。

母亲用粗暴的方法阻止孩子,母亲让孩子哭,忽视孩子。这两种做法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是一样的,孩子在感到难过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恐惧。

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的母亲变得如此狰狞和可怕。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忽略自己。他处理不了自己的情绪,又怕妈妈不开心,孩子更难过。他安静不哭的时候,其实是对世界绝望。

那些注意力被转移的孩子会继续保持全能幻想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当这个谎言不再可持续时就会被引爆。现在我们常说孩子抗挫折能力差。遇到一点小事就哭,甚至自杀。究其原因,可能与他们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处理孩子悲伤的态度有关。

你会发现,这些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不哭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孩子内心的无助、悲伤和难过没有得到处理,母亲的无助和自责也没有得到处理。所以这些做法不仅伤害了母亲和孩子本身,也伤害了亲子关系。孩子会逐渐越来越不信任妈妈,母子关系会演变成权力战争。

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注意是接受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孩子的要求!!

具体做法是:在孩子哭闹的同时,你可以把孩子抱起来,压低声音,放慢语速来描述孩子哭闹的原因和过程。

比如“刚才我家宝宝想买那架飞机,我妈不同意。我看见你哭了。看到宝宝妈妈拒绝,我有点难过,因为我上不了飞机!”孩子会知道,心里那种难受的感觉叫悲伤。

这时候孩子可能会继续哭,或者你刚说完,孩子就哭了,这是正常的。

这时,你可以告诉孩子,“当你妈妈不同意你的要求时,你感到有点不舒服,不是吗?妈妈理解你。来,在你妈妈怀里哭,她会陪着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的悲伤是被妈妈允许的,是被妈妈接受的。

在母亲的怀里,孩子有时会继续哭一会儿安静下来。有时候孩子会一直哭。如果他们一直哭,他们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处理。

妈妈可以用具体的比喻语言问他:“我看到宝宝一直在哭。宝宝很难过吧?”如果孩子点头,妈妈可以说:“宝宝的心有多大?和一个水杯一样多?西瓜那么大?还是我们的房子有那么大?”

通常这个时候,孩子会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悲伤有多大,因为经过具象化处理后,孩子会把自己的悲伤和具体的形象进行对比,然后说自己的悲伤有多大。

如果孩子说有西瓜那么大,那么妈妈可以说,嗯,宝宝好伤心啊!妈妈看到了。来吧,给我一个拥抱。宝贝,再拍拍他的背,温柔的安抚他。孩子的心情会一点一点变好。

这时候一定要态度坚定,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心软就满足孩子的要求。我们只接受孩子的情绪,不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果孩子乱踢乱打,不配合,说明孩子很生气,心里有很多愤怒的情绪。母亲可以用和以前一样的方式告诉孩子这是生气和愤怒,这样也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多生气,觉得被父母接受了。

生气的孩子会乱踢乱打,所以一开始,家长只需要陪在他身边,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可以了。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再尝试抱抱他。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和他讲道理,更不要大惊小怪。母亲的情绪越稳定,孩子就会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母亲对孩子的行为也有情绪或愤怒,孩子会更无所适从,可能会用更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因发脾气而产生的内疚感,以及母亲不再爱自己的焦虑感,减少负面自我认知的可能性。

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再教孩子情绪释放的方法。比如通过游戏或者绘本展示给他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如何应对。孩子也会知道,这些情绪不是自己独有的,而是大家共有的。当孩子知道自己不特别的时候,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情绪。

经过这样的处理,孩子会逐渐接受自己不是万能的,会体会到被接受的喜悦和幸福,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允许的。当情绪被一次次接受,孩子就会知道如何处理,内心的感受会越来越丰富,情绪也会越来越稳定。

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告诉他原因,告诉他这次为什么不同意他的要求,什么时候可以同意,这样孩子才会听话。

孩子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情感是无法接受的。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如果一次次经历拒绝,那就是妈妈不接受的痛苦。慢慢的,孩子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内心会越来越紧,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

孩子很单纯,他的哭只是情绪的一种表达。家长不要给孩子的哭闹贴标签,只有看到哭闹背后的悲伤,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痛苦。

每个人难过的时候,都希望有人陪伴,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怀抱,尤其是孩子。

只有接纳孩子的哭,允许孩子哭,才能真正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61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