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为什么要叫北洋军阀

聚客2022-06-08  29

北洋政府为什么叫北洋(北洋政府军阀三大势力)

北洋原本是一个地理名词,特指渤海、黄海等地区。

北洋一词在清代没有出现,但早在北宋就诞生了。

宋代著名诗人、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姚宽在《西溪于聪》一书中写道:“今自二浙至邓州、密州,皆出于北洋,水极危矣。”其中,二浙是指宋代行政区划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的统称。邓州属于现在的烟台地区,密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诸城都是沿海地区。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从浙江来到山东半岛。都属于北洋,那里波涛汹涌,波涛滔天。

到清朝统治时期,北洋的地理概念没有太大变化,包括黄海、渤海和沿海,包括奉天(今辽宁省)、直隶(今河北省)、山东等沿海地区。

总的来说,清末以上海吴淞口为界,北洋、江苏等长江以北港口为地域概念,包括山东、天津等港口。

北洋大臣
北洋对应的是南大洋,指的是从江苏南部到中国最南端的南海。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对外开放,开始设立总理府国家事务。府衙首长名为北洋通商大臣,设立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其中有三位贸易部长,五位贸易部长。贸易部长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对外贸易(包括外交事务)。

三个港口:牛庄、天津、邓州,由贸工部管理。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政府将商务三大臣改为北洋商务大臣,简称北洋大臣,一般由直隶总督兼任。其管辖范围有所扩大,负责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的贸易和洋务,以及处理外交、海防、关税、官营军工等事务。

北洋大臣身居高位,一般由清朝重要官员担任。担任过这一职务的都是晚清重要人物,如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

北洋水师

说到北洋,就不能不想到“北洋水师”。是清朝四大海军(北洋、南洋、闽粤水师)之一的中国建立的近代海军舰队,创建于1888年。

甲午战争期间,被清政府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被日本海军彻底摧毁。

北洋军

北洋是怎么接触到「北洋军阀」和「北洋政府」的?这要从北洋军说起。

满族夺取政权的生力军是八旗军,主要由满族和蒙古族组成。但到了中后期,八旗开始腐败,战斗力下降,成为摆设。

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士兵,在清末开始腐化堕落,变得不堪一击。所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这两股势力都抵挡不住。最终被新崛起的湘军和淮军压制,大清江山得以保全。

太平军被镇压后,湘军解散,淮军成为清朝最有战斗力的力量。

但这支部队也是内战专家,外战外行;甲午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击溃千里。

淮军表现不佳,令清政府失望,不再倚重,决心另组军队保卫清军江山。

1895年12月8日(光绪二十一年),在易信、荣禄等要员的共同邀请下,清政府派胡索龄到天津站受训,组建了“丁午军”。

然后袁世凯被重新分配去训练新军。袁世凯根据德、日两军的建制和规则改编了定武军,从4000多人扩充到7300人,命名为“新军”。因为其地区属于北洋,所以这支部队也被称为北洋新军。

北洋军阀

北洋军的初衷是为了保清。但是,袁世凯脑子长了反骨。他没有保护清朝,反而成了清朝的终结者。

小站练兵为袁世凯培养党员、发展个人势力、颠覆清朝创造了机会。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彤继位。图谋不轨的袁世凯趁机逼迫宣彤退位,取代清朝成为中国的新统治者。

当初站训的骨干是袁世凯的亲信,埋下了满清的脊梁。

其中既有被誉为北方三大豪杰的王世贞、段、冯,又有春历、曹锟、吴、王占元、陈光远、段、倪嗣冲、陆、张、、张、田中玉、卢永祥、戚谢元、孙传芳等。就连复辟的辫子元帅张勋也曾经入过站;军人出身的冯玉祥和孙岳等革命党人都是袁世凯的小马。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些手持重型武器的猛士,不仅是清朝的掘墓人,也是民国政坛的重要人物。

因为他们出身于北洋军,或者是北洋军首领袁世凯的部下,后人称他们为北洋军阀。

北洋政府

袁世凯极力想取代清朝。除了众多的武将之外,还有一大批为袁世凯效力的谋士,如徐世昌、朱家宝、、梁士毅、曹儒林、陆、和王。

这些人也活跃在民国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有的还是主角。

因此,人们把袁世凯及其部下组成的政府称为北洋政府。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在北京当选为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

北洋政府成立于清朝灭亡的1912年,持续了16年,直到1928年蒋介石上台。

北洋政府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袁世凯统治时期、皖系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和冯系军阀统治时期。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从清朝灭亡到袁世凯称帝并在举国声讨中去世。

万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袁世凯去世,北洋军群龙无首,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代。

北洋派分为曹锟、冯、吴的直系,以及以段、徐树铮、段为首的皖系。

1920年7月,皖战直接爆发,导致安徽军阀混战。

直接统治时期(1920~1924年)

皖战爆发后,领导的奉系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在东北崛起。

与直系丰系结盟,与皖系作战。

直系和冯系打败万系,坐地分赃,共同控制北京政府。

由于分赃不均,1922年4月,芝罘爆发战争。经过一场激战,直系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府。

系统统治时期(1924~1928年)

在立即崩溃后,丰喜控制了北京政权。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冯军军队被彻底击败。张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日军杀害,时代结束了。

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京,北洋军阀政府宣告结束。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中国实现正式统一。

北洋政府时期,狗咬狗的战争频繁爆发,都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比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还要乱。三国时期,资中元大部分地区处于曹操的有效统治之下,而江南和四川大部分地区则处于孙权和刘备的控制之下。总的来说,局势是稳定的。即使爆发战争,也是局部战争。而且曹操在位期间,三国政权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北洋军阀政权更迭频繁,统治者更迭如走马灯。

从1916年到1928年的短短13年间,共有38个内阁,最短的两个存在不到一周。

实事求是地说,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最混乱的时期,是中央政府最权威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南北是一丘之貉”。

北洋政府的亮点

在北洋政府中,除了张这样无底线卖国的军阀外,还有一批清正廉明、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他们竭尽全力,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北洋政府为收复山东权益所做的外交努力。

山东胶州湾和吉焦铁路在日本控制之下。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北洋政府在英美的斡旋下,经过36次艰苦谈判,签订了《山东悬案条约》,该条约共11节28条,附约6条。

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山东签订《悬案条约》,山东问题彻底解决:

包括胶州租界完全回归中国,海关同时归中国管辖;公有财产和原属中国的财产将无偿归还;开放胶澳,中国作为自己的商埠;青岛和吉焦铁路沿线的日军限期撤退;青岛盐场将被中国赎回;济南至济南铁路沿线矿山回国后,将由中国特许公司承担。

199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从日本手中接管青岛,灾难深重的青岛人民结束了被奴役的历史。

公平地说,赢得这样的胜利不容易。当时皖系崩溃,以徐世昌为总统的北洋政府岌岌可危,前途未卜;没有人知道明天那些公务员会怎么样。他们的工作随时受到威胁。

但徐世昌内阁能抛开个人荣辱,为争取民族权益而不懈努力,实属难得。

需要指出的是,为民族做出贡献的都是公务员,与不顾百姓死活的北洋军阀关系不大。

当时,活跃在中国外交舞台上的有、颜惠卿、王、等一批职业外交家。他们有使命感,爱国,有外交经验,熟悉国际外交规则;讲道理,谦虚,谈判不卑不亢,赢得各国尊重;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们不辞辛劳,不遗余力,值得铭记!

此外,北洋政府1918年出兵海参崴、西伯利亚,1919年出兵外蒙古、唐努乌梁海,虽然行动过程并不完善,争议较大;但精神可嘉,都值得一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57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