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跟天主教的区别

聚客2022-06-08  30

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哪个正统(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教堂区别)

基督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的传统宗教。然而,在现代社会,基督教可以分为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和东正教。这些教派的形成,其实与基督教历史上的几次大分裂密切相关。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当时这些教派的分裂呢?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公元451年:基督教第一次重大分裂

其实从世俗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大的划分可以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基本上这些划分都是地理上的划分,也就是不同的地理区域发生了分裂,所以可以看出一些区域不愿意服从当时公认的权威,而权威又无力压制,最终导致双方分道扬镳。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每次都会有具体的教义分歧,但本文只简单介绍一下。

东正教信徒的分布区域,颜色越深比例越高,灰色代表不存在。

首先来说说公元451年基督教的第一次大分裂。大分裂是最长的,也是最不为人知的,但它在基督教历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场大分裂的双方是包括现代东正教、天主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在内的“西方教会”,以及流行于亚美尼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叙利亚等亚非地区的东正教。到了现代,人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东正教堂不值一提,很多人可能根本没听说过。但在当时,他们的影响力与西方教会没有太大区别。

现代埃及科普特教会的牧师

当时基督教已经成为东西罗马帝国的国教,但各地基督教会对一些“核心教义”的理解存在差异。于是东罗马皇帝马尔西安召集东罗马和西罗马不同地方的基督教会在今天的土耳其加克敦开会,试图弥合各方的分歧。这次会议最后确认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基督里的神人二象性”,但与会的几个东方教会,主要是埃及的科普特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拒绝接受这个定义,于是在这之后与西方教会分道扬镳。此后,在加克斯顿举行的这次会议被西方教会视为奠定基督教基本教义的最重要的历史会议之一。但东正教称之为“凶兆”,认为其目的是迫使东正教效忠教皇,而且是出于政治目的,还开了基督徒迫害基督徒的坏先例。这种差异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尽管东正教极其虚弱,但它仍然没有再次与西方教会合并。

公元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

基督教历史上最标志性的分裂发生在公元1054年。这一年,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分野正式形成。这种分裂的原因其实可以追溯到东西罗马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成为西欧的政治主宰者,而东罗马帝国则以希腊文化为主,双方文化差异越来越大。按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作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遍布欧洲和北非的重心,应该已经向东罗马帝国倾斜了。事实上,上一节提到的加克顿会议已经做出了类似的决定,将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主教提升到与教皇同等的地位。但教皇始终拒绝接受这个决定,东罗马帝国的教会也拒绝承认教皇高于自己。而这也是双方再次分裂的最基本根源。

也就是说,西欧的教会其实更像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教皇的权威高于其他所有教会。整个天主教体系中的教会在信仰上都是由教廷领导的,所有的信徒都是忠于教廷的。东正教的教会制度更像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教会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没有一个地区的教会地位高于其他地区。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天主教与东正教分裂后的边界

所以简而言之,双方的根本区别在于,东罗马帝国的教会拒绝承认教皇是所有教会的领袖。当然,既然是宗教纠纷,双方总要给自己找一些宗教原因,也就是教义理解和宗教仪式上的差异。具体来说,除了一些过于抽象的宗教概念,双方的区别如下。首先,天主教认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行为本身拯救了世界,所以天主教的宗教艺术会以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为中心。但东正教认为耶稣战胜死亡复活是拯救世界的基础,所以东正教的艺术不会过度展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另外,天主教祈祷时主要跪着,东正教主要站着。天主教牧师被禁止结婚或有任何形式的性行为,但东正教允许他们的牧师结婚。

双方分裂后,又出现了一个不同点,即东正教地区直到1923年仍实行儒略历,即公元前45年凯撒颁布的历法,而天主教地区则在公元1582年修订了历法,制定了现代世界普遍使用的公历。这种差异导致双方历法日期相差13天左右,而这种差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17年的俄国革命。虽然发生在公历11月7日,但由于当时俄罗斯实行儒略历,当天是10月25日,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当然,在这样的细节上有很多不同,但本质上,东正教和天主教会的分裂仍然可以用领导权之争来形容。双方分裂后,还是按地域划分。波兰和匈牙利以东的地区成为东正教地区,而从波兰和匈牙利开始的中欧和西欧成为天主教地区。

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

事实上,新教和天主教的分裂仍然是领导权之争。公元14世纪,在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下,欧洲爆发了黑死病,导致欧洲几乎40%的人在短时间内死亡。尤其是南欧,比如教会统治最稳固的意大利,死亡率更高,有些地区甚至达到90%。这种大灾难导致教会统治权威的丧失,一些世俗贵族开始试图脱离教会统治,欧洲的神权制度开始瓦解。

这时,一些宗教人士也看到了这种发展势头,开始从宗教角度提出新的理论,以满足世俗贵族摆脱神权的需要,宗教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一般认为,公元1517年德国牧师马丁·路德提出的“九五大纲”是宗教改革运动的起点。但实际上,宗教改革最重要的节点恐怕是公元1534年,因为在这一年,英王亨利八世以要离婚为由,正式与教廷决裂。他自封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袖,正式创立了英格兰教会,也就是早期的新教教会。

法国宗教战争的场景

此后,欧洲各国进行了一系列宗教改革,试图摆脱教廷的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改革因为激烈的冲突而演变成了宗教战争。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战争包括北欧国家与部分日耳曼国家、神圣罗马帝国与西班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以及1562年至1593年法国的八次宗教战争。这些战争的规模之大,伤亡之重,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是罕见的。其中“三十年战争”造成差不多800万人死亡,法国宗教战争造成大约300万人死亡。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大部分北欧国家成为新教国家,而大部分南欧国家和部分中东欧国家仍然保持天主教。此外,由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特别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前英国殖民地信仰新教的人数超过了天主教。在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如拉丁美洲和非洲,天主教徒更多。

欧洲新教(蓝色)和天主教(棕色)的分界线

当然,两个宣称信仰一种宗教的派别为了领导权争斗了这么多年,死了这么多人,自然要找出一些理论上的分歧。所以新教和天主教在宗教体系和教义理解上自然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有几大。首先,新教不承认教皇的卓越地位或领导地位,并认为这与基督教圣经的说法相反。其次,新教基本上只承认基督教的《圣经》,天主教则把大量的历史传统和历史宗教著作放在很高的位置。此外,由于其历史传统,天主教的宗教仪式比新教多了很多,它也尊重耶稣的母亲玛丽,而新教的仪式更简单,认为纪念玛丽不符合基督教教义。最后,新教一般允许其神职人员结婚生子。

最后一点关于基督教的中文名称。在汉语中,很多时候“基督教”这个名称其实是指“新教”,它已经成为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的一个词。但实际上,这个词的正确含义是指基督教信仰包括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以及其他教派的统称。与天主教和东正教并列的“新教”一词是准确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46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