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采购施工)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承包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或分几个阶段按合同进行。通常在总包合同条件下,公司对其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进度负责。
EPC的优势:
与传统承包模式相比,EPC总承包模式具有以下三个基本优势:
1.强调并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和发挥设计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项目建设总体方案的不断优化。
2.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合理衔接,有效实现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项目合同的进度、成本、质量控制,确保更好的投资效益。
3.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明确,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者。
EPC功能:
基于上述EPC总承包模式相对于传统建设工程承包模式的基本优势,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1.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发包人(业主)不应对总承包商控制过严,而应给予总承包商在建设项目施工中更大的工作自由度。比如,雇主(业主)不应该审查大部分施工图纸,检查每一个施工过程。业主(业主)需要做的是了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施工成果最终能否达到合同规定的建设工程功能标准。
2.业主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管理EPC总承包项目:过程控制模式和事后监督模式。
①所谓过程控制模式,是指雇主(业主)聘请监理工程师对总承包商“设计、采购、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出具支付证书。业主(业主)通过监理工程师对各环节的监督,介入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FIDIC编制的《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一版)采用了这种模式。
②所谓事后监督模式,是指发包人(业主)一般不介入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但在竣工验收中严格把关,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事后监督。FIDIC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一版)采用了这种模式。
3.EPC总承包项目总承包商对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建设项目各专业分包商的业绩负总责。即总承包商是EPC总承包项目的第一责任人。
1.2019年12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办法》,要求总承包单位设立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总承包项目经理,指派相应的管理人员,加强设计、采购、施工的协调配合,改进和优化设计,完善施工方案,实现对总承包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2020年8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积极推行总承包模式,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
为了满足行业和项目的需求,经过开发、修改和升级的广州和君EPC项目管理平台应运而生,满足大部分项目管理需求,支持二次开发。现已在工程中投入使用。
1.平台简介
EPC项目管理平台借助互联网、云计算、BIM等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BOS平台,构建EPC项目管理系统,构建以项目为中心的移动管理平台。
在业务应用方面,EPC项目管理平台涵盖了设计、数据、质量、进度、合同、成本、安全、文档等全过程管理。,优化了业务应用模式,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向集成、共享、协同的转变;信息平台方面,建设灵活、快速发展的信息基础平台,加强移动终端开发,支持项目管理要求,拓展公司信息管理能力。
EPC项目管理平台登录界面
2.平台优势
EPC、设计师、监理、供应商使用同一个项目管理平台,形成多方协作平台。平台重点控制项目的两条主要控制线:进度和成本。
工程造价与施工进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累计成本与项目进度成正比。但单纯观察资金消耗的速度并不能对成本控制和进度状态做出准确有效的预估。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我们必须持续监控项目上花费的金额,并将其与工作进度进行比较。
3.平台功能模块
EPC项目管理平台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一个平台、三个层次、十二个模块。
EPC项目管理平台的十二个功能模块
一个平台:
EPC项目管理平台构建了一个可扩展、可拉伸、有弹性的基础协同架构。在一个协同平台中,解决项目建设环境中的业务集成需求,通过定义的接口和契约将模块间的不同服务链接起来,使应用程序以统一通用的方式自由交互。
三个级别:
EPC项目管理平台包括三个层次,即硬件支撑平台、BIM模型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础,BIM模型支撑平台是模型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十二个模块:
应用平台是EPC项目管理平台的信息化手段。根据建筑行业的需求,结合项目管理经验,广州和君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部署了十二大应用,分别是模型管理、设计管理、合同管理、技术资料、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验收管理、构件跟踪、计量计价、完工资料和文件的集成管理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