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国春节第一天。
2022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国春节第一天。
2023年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国春节第一天。
作为中国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春节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然而,对于习惯了西方思维的外国人来说,他们永远不会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春节每年都在不同的日期。
春节
为什么中国的春节每年都在不同的日期,而且很少出现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春节的公历日期完全相同的情况?这背后是中国流行的两种历法,农历和阳历。
公历也被称为格列高利历。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根据天文学家的建议改变了历法,并在西方世界运行了几千年的儒略历中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公历,这是今天仍然在世界上流行的历法。1912年辛亥革命后,为了与世界接轨,中华民国政府决定采用公历作为国历。在年代学上,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正式决议,使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和日历年。
[h/]辛亥革命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情不同,在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早已诞生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历法体系,历朝历代,实施千年,历经岁月考验,深入人心。民国成立之初,就有废除中国传统历法的呼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西历的使用方式,同时继续使用中国传统历法。也就是说,中国有两种历法体系。
公历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一套简单实用的大纪元历制,而阴历属于阴阳合璧,兼顾了太阳、月亮、地球的关系。由于两者的参考系不同,出现了阳历和阴历不完全重合的现象。因此,正月初一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在公历中可能每年都有不同的日期。
公历年
公历定制取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一年的时间,共计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取365天的整数。一年有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每四年尾数累计一天左右。这一天将在第四年的二月被填满,这一年也被称为闰年。
农历以月圆时为一个月,每个月大约有29天半。为方便计算,大月30天,小月29天。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份和小月份一般是交替排列的。一个太阴年大约只有354天,但是有闰月。每三年,会有一个闰月。即便如此,每隔两年,还会多二十天。平均下来,会有七个闰月。农历以新月的日期为首,新月是初一,临近立春的新月是每年的开始,称为正月初一。
黄道和黄道
考虑到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传统农历相对复杂,但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稳定可靠的经验指导。
同时,要维持这种天文历法,需要组织人对天文进行持之以恒的观测和计算,并进行适当的调整。这需要一个统一的王朝背景作为支撑。所以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只能支撑五次大规模的历法改革。西汉时期,强大的汉帝国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改革,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的碰撞下,第二次历法改革高潮迭起,首次引入岁差概念。唐朝建国后,颁布了第一部国历,这是中国法律史上的第三次重大改革。元朝统一中国后,历法在郭守敬的主持下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历法改革,持续了360年。等到崇祯最后一年,结合西方天文成就,第五次历法改革的高潮马上就来了。清朝初年,颁布了《诗仙历》,废除了平齐。
与公历改革不同,中国的历法改革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从历法本身来看,因为中国农历是阴历,所以不仅要研究月亮的运动规律,还要研究太阳的运动规律。同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得到适当的调整。中国历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天文现象不断调整,以方便安排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民本思想。
皇帝
著名国学大师南曾说:中国的繁荣需要农历的变化。农历伴随中华民族几千年,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几个统一强大帝国的根基。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指引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直到现在,一系列传统节日,如二十四节气,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都与它密切相关。这是刻在我们血液里的骄傲,是属于中国人的感情。
南大师曾说:中国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把两样东西看成三个民族。道生一,一生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道教,深刻地诠释了中国人的天人观。对于中国人来说,阴阳历合二为一就是统一的历法,阳历和阴历并行就是阴阳的和谐统一。只有在中国,也只有在中国,看似对立的两者才能和谐融合。
道法自然。
这些都是西方人在从未经历过儒释道融合的中国文化影响下,永远无法理解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永远不会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的春节可能每年都是不同的日期,这是背后最本质的原因。
与公历和农历并行,我们能够很好地适应,我们不会感到任何违和感,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文化。你可以比我强一阵子,但终究会被我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