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社保和职工社保区别(自己缴纳社保和单位缴社保有什么不同?)

灵活就业社保和职工社保区别(自己缴纳社保和单位缴社保有什么不同?),第1张

灵活就业社保和职工社保区别(自己缴纳社保和单位缴社保有什么不同?)

很多人在准备缴纳自己的社会保险时往往会犹豫不决,因为不知道它和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有什么区别。下面,我家缴纳社保和单位缴纳社保有四点区别。我给你列举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缴纳险种不一样。

很多人总觉得参加社会保险是免费的,是可选的。实际上,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规定了职工应当参加的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

此外,《社会保险法》还规定,灵活就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单位未参保的非强制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这也是很多地区灵活就业人员无法参加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原因。

此外,事实上,失业者和没有足够收入的工人不在保险范围内。一般都是通过声称自己是灵活就业人员来投保的。

由于单位聘用的劳动者必须参加社保,当单位未缴纳社保时,劳动者可以依法维权,要求单位缴纳社保。但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不能通过事后补缴来增加缴费年限。

第二,缴费负担不一样。

说实话,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险负担更重。对于单位职工来说,参加社会保险的保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而且单位会保证职工的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水平,所以单位职工的收入是有保障的。

相对而言,灵活就业群体确实收入不稳定。然而,他们必须承担所有的养老保险费。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将按规定比例记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

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入账金额为缴费基数的8%,单位职工缴费相当于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如果参保人死亡,没有领取,可以继承,所以为单位职工缴费的个人不会吃亏。

第三,缴费基数不一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怎么确定的。对于单位职工来说,缴费基数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来计算的,实际上包括年终奖金、加班费和各种津贴补贴。

按1990年统计局《工资总额构成规定》计算的工资总额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可自由选择,从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和上限的60%到300%不等。

第四,待遇政策不一样。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和单位职工参保缴费确实有很多不同的待遇政策。

比如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对应的保险补贴是供给单位。但灵活就业人员如果自己缴纳社保,供给个人,对应的补贴比例是不一样的。

灵活就业人员和单位职工的退休年龄也不一样,主要参考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根据2001年《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通知》,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条件是缴纳社保满15年且年满55周岁。比如青岛的灵活就业女性,要缴费10年以上,50岁才能退休。

一般来说,自己交社保和单位交社保有很多区别。个人最好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前提下选择就业类型和参保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2751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4
下一篇 2022-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