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是出自历史故事吗

刻舟求剑是出自历史故事吗,第1张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古籍

战国末期,秦国丞相组织学者编纂《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轴,集儒、墨、法、兵诸家之长,阐述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理论。目的是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后秦统治提供长远之策。在道教典籍佚文散佚的今天,陆《春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习道教和医学的工具书。

这个故事出自鲁《春秋》中的《察今》。整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古代和现代的法律应该有区别,因为时代变了。比如书上说“楚人涉河,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答应了他们的船,说:“是我的剑掉的地方。船停在了目的地,楚国人从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去找宝剑。船很好,但剑不行。你要这么一把剑,还不糊涂!”

俗话说“好医生不是好医生。”无论是治国还是治民,都要顺应自然之道,知常变,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如果孤立静止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中医诊断疾病,善于把握当下。通过望、听、问,掌握病人的气机、病机,即生理病理状态和变化规律。应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治疗。古人强调外感病一停中病就治,内伤杂病要常治随时治。

《伤寒论》中,介绍桂枝汤使用注意事项的方子后注说:“若一剂汗后得病,停服后不必服;不流汗就要遵守前法。不要再流汗了,服了小促之后,这期间,半天,做三件衣服就行了;如果你病得很重,就吃一天一夜,每周看一次。吃一剂,还在生病的人会吃得更多。如果不能出汗,就吃两三剂。禁止凉、粘、肉面、五香、酒酪、臭等。”书中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告诫医生要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服药的间隔和剂量。

阿司匹林以前是作为止汗剂,现在是作为活血药物,说是可以降低血粘度,溶解血栓。所以很多中风和中风预防的患者都在用。按照中医的理论,这样做是荒谬的,无疑会导致津液流失,阳气衰退。很多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腋毛、阴毛、脱发;毛细血管脆弱易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这是对变化无知的结果。

虽然内伤杂病变化慢,但医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因为任何药物长期使用都会给身体带来毒副作用。比如长期服用甜味滋补类药物,会导致积食、肥胖。如果长期服用感冒清热药,会毁了脾胃,导致呕吐、厌食、排尿困难。所以中医一般以五天为一个周期,即一个等待期,并要求患者复诊,调整处方药物。还有15天,也就是三天,一口气进行一个周期的调整。

现在有些医生和医院靠卖药赚钱,用所谓的疗程欺骗患者,所以患者到了还要买三个月甚至半年的药,还得用麻袋装回去。如果患者知道病情在变化,药也要有反应,他就要问,如果这些药有效,那么服用一段时间后,身体疾病就会发生变化,那么原来的药就不适合了。他为什么要拿走它们?如果让我一直吃同一种药,说明我的身体和疾病没有变化,所以这种药的效果值得怀疑。为什么要买?

我在教针灸、经络、穴位的时候,总会引用《雕舟求剑》的故事,告诫学生不要按照解剖学的定位法来选穴,因为只有100%健康人的经络、穴位才会位于那本书上。每个活人的经络都是流动的,穴位虽然相对静止,但也是变化的。经络腧穴会因为身体结构的原因,比如手术、疾病的变化,而上下左右移动,甚至堵塞、缠绕。穴位甚至可能出现在经络之外。所以,要真正掌握气机的变化,就要在解剖定位的基础上,触摸按压身体,观察病人的反应,感受气的流动和停滞。所以阿是穴是最及时准确反映患者病情的穴位,但阿是穴往往是经络以外的穴位。这种疗法会有效的。事实也证明,阿是穴针刺后会消失,患者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说明经气回流到位,人体趋于正常。

不然用尺子和彩笔在身上刻个图,标个穴位,就跟楚人刻船一样了。他们会走样,对自己的话不满意,不会钓鱼。

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唯物辩证法创始人。他的名字叫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 470年)。年龄和孔子差不多。他有两句传世名言:“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第一句名言是——河流是不断流动变化的。当你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过去的水已经远去,你遇到的是全新的水。这是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中”观点的简单表达。虽然很多中国人都忘记了祖先的刻舟求剑,但记住希腊人说的话总是一件好事。比那些只知道世界是物质的,忘了物质是运动的人强多了。

在医学领域,求剑者大有人在,所谓的药物“双盲对照”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患者服用的是安慰剂还是药物,然后观察结果。这种实验的前提是药和病一样,奇怪的是这种方法测试的药没有毒副作用。用这种方法来检验随时随地因人而异调整变化医学的中医,而不是否定中医,这很奇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2647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4
下一篇 2022-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