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丑时三刻是几点

古代丑时三刻是几点,第1张

丑时是几点到几点钟的(中国古代十二时辰

现在我们用24小时制,但在古代是一天12小时。那么按照同样的计算,古代的一个小时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之所以有“时”这个名称,是因为当时钟表刚刚传入中国。当时一个小时叫大时,后来新时间的点叫“时”。随着钟表的广泛普及,“大小时”这个词消失了,“小时”这个词被广泛使用。

在古代,一天有12个小时,那么它们对应我们现在的什么时间呢?

古人非常聪明。那时候他们还没有现代的计时器,所以他们用锅里滴水的方法来计时。那么一天可以分为12个小时,也就是子丑辰巳中午叫你乌海。子小时对应的是半夜11:00~1:00,子小时对应的是1:00~3:00,3:00~5这两个小时是一个小时,以此类推,可以计算出时间的分布。

如果十二小时对应于现代时间,则如下所示:

【子夜】,又名子夜,对应的是晚上11点至1点,在现代,古人早睡,不会像我们现代人那样熬夜。

【丑时】叫鸡鸣,对应的是现代傍晚的1点到3点。

[印石]也被称为黎明,它相当于现代晚上的3: 00到5: 00。这个时间段就是快天亮的时候。如果你想看日出,你应该在这个时间段起床。

[石矛],也被称为黎明,相当于现代晚上的5点至7点。黎明,顾名思义,就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也就是天亮了。

[陈石]被称为“时时”,相当于现代晚上的7: 00到9: 00。这个时间段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其实和他们现在吃早饭的时间很像。这个时候是最适合吃饭的时候。在古代,人们通常有两餐制,所以这是吃早餐的好时机。

[施思],也被称为榆中,相当于现代晚上的9点至11点。这个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

【正午】称为正午,对应现代傍晚的11: 00至13: 00。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下午三点这一小时,对应的就是这个时间。因为太阳在中间位置,所以最热的时候是太阳最集中的时候。一个小时有四个季度,一个季度大约是14.44分钟,大致等于15分钟,中午三个季度就是中午11: 43.2。

【卫氏】又名日落,对应现代的13: 00至15: 00。太阳落山,也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了。

【申时】谓之夕饭等。对应的是现代的15: 00到17: 00。这是吃饭的时间。我喜欢古人以吃饭的时间来命名时辰,很贴切。

【酉时】为傍晚,对应现代的17: 00至19: 00。这个时间意味着太阳落山了。

叫黄昏,对应现代的19: 00到21: 00。看到这里,你会想起一句诗,“夕阳无限好,被将临的夜埋没”。这是看日落的最佳时间。

[石海]被称为人丁,相当于现代的21点至23点。大家都该睡觉了,人也安定下来了,所以9点到11点是睡觉的最佳时间,古人对时间的控制也是非常完美的。古代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继承和保留正确的就好。

在古代的十二小时中,每个小时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多一点关爱,生活会更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2634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4
下一篇 2022-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