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赏析文章,再别康桥赏析800字以上

聚客2022-06-01  33

再别康桥赏析 读后感大全最新

《别了,剑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歌之一。

徐志摩(1897-1931),本名莫莫,浙江海宁人。我早年在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学习。回国后,他组织了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虎集》、《云游》、《志摩诗集》、《翡翠之夜》等。这首诗写于1928年,《老虎集》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此前,作者曾写过一首诗《别康桥》。

诗人曾留学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在那里,他们受到英国文明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想——剑桥理想。然而回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粉碎了他的剑桥理想。剑桥,英文原名Cambridge,现译为剑桥,是英国的学术、文化和风景胜地。就像徐志摩当初把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翻译成五彩缤纷的翠绿色一样,剑桥,一个意译的音译,也包含了这样一个意思,那就是舒适的桥,宏伟的桥。徐志摩曾反复说,“我的眼界是剑桥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剑桥搅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剑桥给我的。”可见剑桥留学对徐志摩的影响之大。

《别了,剑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次游历英国后,在回国的船上写的。徐志摩在剑桥求学期间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理想和爱、自由、美的人生观,但国内军阀混战和爱情的失败使他感到失落。当他再次访问剑桥时,一切都变了,诗人陷入了信仰危机。面对剑桥,他在胡思乱想。在诗中,他以感伤的笔调表达了对剑桥的无限怀念和告别之情,巧妙地流露出自己因“剑桥理想”幻灭而无限悲伤的心情。当然,我之所以对剑桥恋恋不舍,还在于这里是诗人青春生活可以出彩的地方,或者说是这里生活的见证。回到剑桥某种意义上就是回到生活的过去,重温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参差的荠菜”和“左右流动”,才能在何康河的柔波中“甘当水草”。我太沉迷于这个梦了,又不忍心打破它,所以我“轻轻地”“悄悄地”,所以我想唱的不是《萧声》。萧的啜泣,是诗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的代言。

徐志摩的诗歌非常注重艺术技巧。

(1)形象生动,意境优美。在诗中,诗人紧紧围绕“寻梦”这一中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敏锐地抓住了“金柳”、“波光粼粼”、“绿花”、“繁星”等具体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极其美丽的何康河夜景,巧妙地将气氛、感情和景物融为一体,流露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在悲伤的离别。诗的风格清淡柔和,有一种无奈的梦幻意境。

(2)具有音乐美和建筑美。诗的线条工整,有建筑美,但工整中又有一些变化,使诗的线条灵动起来。这首诗每节四行,每行字数大致相同。它有对称的断面和整齐的句子,给人一种建筑美感。但每一句诗中两四句的错落有致,使诗歌呈现出一种灵活的韵味,而不是像闻一多的诗那样平淡。全诗每节有两个韵脚,随每节变化。首句和末句反复变化,用的韵多为长浊复元音。此外,还运用了“静静”“轻轻”等复音词,使音调来回,语言轻快柔和,意象鲜明优美。

(3)富有音乐性和动态美。诗以“寻梦”为抒情线索,全诗是抒情主人公“我”告别剑桥的故事。时间是从傍晚--《日落》,到午夜--一船繁星,再到午夜--《星辰绚烂》,再到清晨--《西边的云》。这是整个晚上。空从附近的小河,到海浪,到榆树阴下,到船上,到弃舟彼岸。人物和他的视角也在不断变化:从高处——西边天空的云,到近处的“波光”,再到“夕阳下的金柳”,再到“榆树阴下的水潭”,再到“更绿的地方”。从高到低,从远到近。然后,随着时间和空的变化,由近及远到更远。时间和空在不断流动,情绪也在不断流走。先写何康河下的风景之美,再写《寻梦》里的“唱歌”,然后一眨眼就写到“不唱歌了”,化为无声,最后回应第一段诗句,悄悄告别。梦可以让人唱歌,但不能让人唱歌。两者相互矛盾,形成情绪紧张。沈从文说:“徐志摩的作品给我们的感觉是‘动’,文字的运动,情绪的运动,活泼,轻快。如一盘圆珠,在阳光下旋转,色彩交错,令人眼花缭乱。”

诗的风格清淡柔和,有一种无奈的情绪。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首诗的风格高雅优美。全诗试图表达诗人悲伤迷茫的情绪,但情绪浓烈而不开放,整体风格非常符合中国传统诗学“哀而不伤”的风格。

《再别康桥》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到闻一多诗歌思想的影响,但徐志摩对新月派的诗美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独特的才华使诗歌更具弹性和才气。伟大的诗人总是在规则中找到灵活的形式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徐志摩善于用小资产阶级情调表现温情脉脉的生活内容,因此被茅盾称为“中国小资产阶级的奠基人,中国小资产阶级的最后一位诗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206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