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外交成就近代外交耻辱(中国北斗三十年磨一剑,打破美国封锁)

九十年代的外交成就近代外交耻辱(中国北斗三十年磨一剑,打破美国封锁),第1张

九十年代的外交成就近代外交耻辱(中国北斗:三十年磨一剑,打破美国封锁)

自古以来,遥远的天空之外是什么空?成为无数华夏子孙共同的话题。

从在敦煌飞翔的想象,到古人对火箭、风筝在天空中飞翔的渴望空,展现了无数中国人对这个神秘日子的无限想象空。

为什么那天空这么吸引人?

中国有句话叫“站得高,看得远”。人类的地位越高,能获得的信息就越多。这个观点在近代史上尤其重要。随着进步,人类开始一点一点地认识和利用天空空,人造卫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30年磨一剑破美国封锁

北斗卫星

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升级到空之前,卫星主要由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主导,无数国家的军事和交通都依赖于他们的卫星,包括中国。

但是,嘴短手软的道理大家都懂。既然用了他国的制度,必然会受到他国的牵制,卫星领域也是如此。因此,我国无数科研人员努力了30年,才建成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这一壮举让美国再也无法封锁我们的科技,意义重大。这一事件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血泪?

中国:30年磨一剑破美国封锁

卫星

银河号事件折射出的卫星导航系统问题

说到卫星问题,笔者似乎可以将中国卫星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因为各种原因在很多事件上一直处于劣势,这也是中国要发展自己卫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阶段,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逐步打破美国的封锁,使自己的导航系统得到世界的认可。

在这第一阶段,有许多事件可以显示卫星问题的重要性,包括被称为“90年代三大外交耻辱”的“银河”号事件。

1993年,美国声称从中国港口出发前往伊朗的货船“银河”号装载了硫二甘醇和氯化亚砜两种化学武器。那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所以海上的星系要想出行还得依靠美国的GPS系统。

但此时美国以检查化学武器为由,停止了GPS系统对银河的服务。这一举动让在海上航行的银河一下子消失了,直接失去了运输货物和继续前进的能力。

同时,美国通过各种手段,阻止许多国家接纳“银河”号入港。这种行为迫使“银河号”在茫茫大海中抛锚,就像湍急的河流中随波逐流的一片树叶,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

中国:30年磨一剑破美国封锁

“银河”事件

由于突发事故,星系上长时间没有准备淡水和生活用品,所以船员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从一开始的三菜一汤变成了两菜一汤,供应量也下降了。除了吃饭,喝酒是最糟糕的事情。

由于缺乏淡水,船上的船员几乎无法洗澡,海面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对于生活在船上的船员来说,这段时期绝对是痛苦的回忆。

直到十多天后,经过多次交涉,银河号停靠在阿联酋东北部的达曼港。美国和中国开始检查船上的货物,最后以没有发现化学武器而告终。

这件事的结局虽然是美国以懦弱告终,留下了笑柄,但也让中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只有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再受制于人。

而且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上也有重要作用,各种定向打击武器都需要基于导航系统。如果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一旦开始就会处于劣势。

除了交通和军事用途,卫星定位系统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深入了解灾情还是组织救援,导航系统都能提供来自田空的良好帮助。这些就是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卫星系统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建设我们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逐步付诸实施。

中国:30年磨一剑破美国封锁

“银河”事件

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交通运输、水文监测、天气预报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作用。

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斗系统会逐步完善。与美国的GPS、俄国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一起成为联合国认可的卫星系统供应商,与10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认可和使用中国的北斗系统。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探索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道路,并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建立北斗一号系统,该系统始于1994年,结束于2000年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当时系统已经初具规模,但只能为中国用户提供部分卫星系统服务,还不完善。于是在2003年,又发射了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至此,北斗系统第一步结束。

中国:30年磨一剑破美国封锁

北斗卫星

第二步始于2004年。2012年底,成功发射14颗卫星,卫星发射网络初步形成。此举使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而且更加稳定,功能增多。

第三步从2009年开始。2018年底,共发射19颗卫星,也完成了整个北斗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开始向全球提供完整的服务。2020年6月23日,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这也是北斗系统的第五十五颗卫星,也标志着北斗系统计划建设完成。

从80年代的构想到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系统经历了30多年的建设和完善,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只是纸面上短短的几行数字和文字,但这背后,是一群群人为祖国的工业建设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决心。

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似乎是北斗系统在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北斗系统的建设在这30年里遇到了哪些困难,其中美国对我们实施的技术封锁更是发人深省。

中国:30年磨一剑破美国封锁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美国技术封锁下的科学研究

美国对中国科技的封锁和打压有目共睹。其实通俗地说,美国的技术封锁就是“我们不卖我们的高科技核心,但是我们会买你们的工业品”。

1949年,美国与北约盟国成立了“巴黎协调委员会”。其目的之一是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转让高科技技术。

1993年,“巴统”解散,但技术封锁一直没有被打破。像中国这样需要提高科技来改变技术形态的国家,一直被巴统的阴影所笼罩。

1995年,许多国家签署了瓦塞纳尔协定,对限制出口的货物作了更详细的规定。高科技产品在名单上,但工业产品不在名单上,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业大国将出口越来越多的产品,但价格不高。与此同时,无法购买高科技产品来改善产业,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是美国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做法之一。

中国:30年磨一剑破美国封锁

卫星雷达

除此之外,美国还不断干扰其他国家与我们的科技贸易,从而阻碍我们的科技贸易。2006年,中国与意大利Lenya 空签署合作协议,发射意大利卫星。但在美国的百般阻挠下,意大利Lenya 空的公司最终选择了单方面毁约并支付大量违约金,没有继续协议。

无独有偶,早在2004年,捷克政府就已经决定向中国出售价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雷达系统。但美国得知后,开始不断向捷克政府施压,最终取消交易。

美国拥有一些世界顶尖的技术,却没有一个大国应有的胸襟。

他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不断对我国进行科技封锁,甚至软禁科研人员,以阻止航天人才回国。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钱学森先生,他在两弹一星上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北斗系统升级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钱先生的努力,中国北斗系统的建立恐怕要晚20年。

中国:30年磨一剑破美国封锁

钱学森

这些都是美国企图干扰中国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封锁,而无数北斗科研人员却用自己的能力和成果告诉世界,中国可以打破美国的封锁,用30年铸造一把利剑,用它斩断一切不友好国家的枷锁。

近年来,中国不仅在北斗这样的卫星导航系统领域取得了突破,而且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其他国家的技术垄断。这些事件都在向世界表明,中国这个从遥远的过去走到现在的伟大战士,正在一天一天觉醒,一天一天强大。

我们不惧怕任何国家的任何刁难手段,因为没有什么能阻挡这头狮子的前进。

文/来源:趣味历史研究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2065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31
下一篇 2022-05-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