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日三省的省是什么意思

聚客2022-05-31  30

省是什么意思(每月一省是什么意思)

一、起源:

今天看了颜家训第十七书证:说到“禁中学”改为“省立中学”的原因,原文有:

或问,《汉书》注:‘元以后禁父名,故禁省名。’为什么是“省”而不是“禁”?”答:“例:《周礼》:“禁御宫禁。”郑云:“这很尴尬,还在切割和检查。李::“省,察也。”张::‘省,今之省。但是,一个小恩,由两害相权取其轻,训练‘察’。往往禁止检查,所以用‘省’代替‘禁’。这是个古老的词。"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禁中”改为“省立中学”的由来,以及“省立中学”取代“禁中”的原因。

二。“省”一词的由来:

根据百度百科和甲骨文记载,“声”字最早与“气”是同一个字,起源和声母生活在一起。“生”字在没有省略的时候发展成了气。“省”形声字。商代甲骨文(如下图)。下半部为“眼”,古字体如眼;上半部是“盛”的省略形式,“盛”的古形就像地上的草木。这两部分构成形声字,“声”代表声音,“目”代表意义。“省”的本义是考察、观察。

1.“省”的本义是考察、观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作“xng”。“省”从观察外部情况延伸到观察人自身的情况。曾子在《论语》中说:“我一日三救吾身。”也就是审视自己,从内心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从本义来说,可以是参观的意思。比如“省亲”就是探亲。

2.“省”的另一个读音是“shng”,意思是“减少、节俭”,比如“省钱”、“省事”、“省吃俭用”,都是减少、省钱的意思。

“省”在古代也指皇宫内的禁地,可以看作是巡查的延伸(参考上面颜氏家训),因为进入禁地就要小心巡查。因为中央机构设在禁地,所以从禁地延伸到官署。

三。省制的起源和演变:

1.西汉:因讳而来。

古人有个规矩叫避讳。基本原则是“尊者讳,亲者讳,贤者讳”,即皇帝的名字不能用遍天下,上官的名字的下属不能用,父亲的名字和儿子不能用。汉元帝(公元前75年-公元前33年)是西汉第11任皇帝。他的皇后名叫王(公元前71年-公元前13年),她的父亲杨平侯叫。西汉末年,王是一位很有权势的皇后,集皇太后和皇太后于一身,被称为皇后。王有一个著名的侄子叫王莽(45 -23年前),他篡汉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王莽知道怎么讨好太后。据说将“禁华”改为“省华”以避讳,是王莽的主意。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蔡邕(133 -192年)也明确指出,虽然为了躲避孝皇后王之父的封禁而将封禁改为行省确有其事,但“今已改,后无复”。

2.东汉魏晋:尚书台至尚书省及三省名称。

“省”从西汉末年开始就是禁宫的代名词。汉朝时,尚书、中书、门下等中央机构都在内廷,行省划归设在内廷的宰相官署。

“行省”一词虽然在东汉时期被废弃,但在魏晋时期不知何故又被重新拾起。最终,无论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还是晋武帝司马燕,都率先设立了中书省。唐代人众说纷纭,但中书省最初的目的是为皇帝玩笔、卖弄文采,与后来的“无冕之王”相去甚远。《尚书》形成于东汉(称《尚书台》);三国时组建中书省和门下省,目的是为了划分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3.隋唐: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的政治制度,正式确立于唐代。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置了六部曹尚书,包括三公曹、曹丽、曹敏、柯曹、二千、中都管曹,是六部书的前身。西晋时有吏部、寺观、五兵、、、六曹,属尚书省。

隋朝建立后,废除了北周建立的官衔制度,建立了以五省六朝曹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经过改良,形成了后人所说的“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主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发布命令。其中两个首席秘书是秘书点的,省领导负责反驳和商议。两个主要官员为中学服务。中书、门下通过的诏令,由皇帝裁决交由尚书省执行。历史部长的职责是执行。首席大臣负责中书,副首席负责左右仆从。尚书下辖六部:官、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各种政治事务,每个部又有四个部,共占24个部。

4.元朝:行省制。

到元朝时,行省制度确立,中书一省,中书十一省。该省最初是皇宫的代名词。元兴省受金行尚书省、蒙古燕京等三个判官的影响最大,应该是元兴省的直接来源。忽必烈实行汉化,模仿中原的打百网,建立了一套元朝制度。中书总领百官,管理国家政务,可谓宰相。袁称其制度为“诸省治天下,十省治天下之机”。诸省为中书省,十省为十个“中书省”,学者钱穆称之为“中书行省”。古代流动商贩称为“商”,行动中的军营称为“商”,尚书台在战争时设立的临时机构称为“商”。“尚书省商人”这一名称的由来大体相同。但这种双重性只表现在云南等少数省份,大部分省份的性质仍然是法院的临时机构。世祖末年,成宗初年,随着江苏、浙江、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甘肃、辽阳、河南等省的迁址或增设,枢密院和江南被并入行省,但行省仍长期保留了政府机构的部分原有性质。代表中央政府控制各地的双重性质和使命是元省制的基本特征。

5.明清:完善行省制度。

在朱元璋起义的过程中,稍有定夺的地方都沿袭了元朝的制度,设立了行中书省,或行中书省。中书省的负责人被称为参政议政,和平处理政治事务。行省设置的机构和官员一般与中书省相同。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元朝各省改为政务院,只主管民政,还设立刑务院,主管监狱,指挥军政,合称都督、布政使、锦都。如果发生重大事件,这三个部门将相互协商。为了防止政治事务部长官的垄断,每个政治事务部都有一个左政治事务部和一个右政治事务部。明政治部的位置虽然与元行省不同,但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并无本质区别。所以习惯上称政治部为省。俗称藩司,代称为魏源;政治使者俗称方伯。明朝除了首都和南京(见明朝首都),还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三个使者。首都又叫北直隶,南京又叫南直隶,就是两个首都(直隶)的十三使。

清朝重启行省制度时,清朝省级地方行政制度采取了明中叶以后实际承认总督、巡抚领导的行省行政的做法,明确规定要确立为正式制度。

虽然近代以来疆域和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省”的称谓一直保留至今,成为固定的行政单位,如“四川省”、“湖北省”。

本文地址:http://www.cangchou.com/9950.html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064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