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后感标题,论持久战经典句子

论持久战读后感标题,论持久战经典句子,第1张

论持久战的读后感(论持久战的好词好句)

在《论持久战》中,一部分是讲抗日战争发展的规律,一部分是讲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那么,战争和政治的关系是什么?回顾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战争,似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依附于某种政治制度的。什么是战争?战争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杀戮。这句话很残酷,但却是事实。

有人说,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解释太简单了。我们来看看毛主席是如何论述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的。

首先,毛主席指出,战争和政治的关系是一般性和个别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我们读过《矛盾论》第一卷,应该对矛盾论的思想比较熟悉。现在我们用矛盾论的思想来讨论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就政治战争而言,它是一种普遍和普遍的东西。政治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战争是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对抗性矛盾的手段。只要有阶级对立,就有政治,但战争不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战争相对于政治来说,属于个体性和特殊性。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由于战争的特殊性,战争有特殊的组织,特殊的方法,特殊的过程,战争的经验也是特殊的。

从外延看,政治和战争是关系的整体和部分。从内涵上看,政治与战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根据矛盾论,共性和普遍性寓于个性和特殊性之中。所以,任何战争都有政治性,战争就是政治。政治贯穿战争的全过程,普及战争的方方面面,影响战争的性质、规律和发展进程。

以上讨论不难理解。历史上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追求自己的阶级目标而发起的。战争之所以和政治一致,是因为它的阶级性是一致的。

其次,毛主席还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论述了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是政治目的,而战争是达到政治目的的特殊手段。以甲午战争为例。日本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殖民地,但是在发动战争之前,他采取了很多措施却没有达到目的,所以他挑起了侵华战争,试图以战争为手段,迅速摧毁中国,达到目的。

中国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要实现这个政治目标,就要通过抗日战争来实现。因此,如果日本帝国主义不能被推翻,战争就不会结束。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也有直接的军事目的。战争的直接目的是自救,灭敌。这也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前提。

再次,毛主席还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论述了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是政治内容,战争是政治内容的一种实现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因此,政治不仅决定着战争的性质、内容、目的、方向和类型,而且影响着作战的方式方法、人力物力的规模,乃至整个战争的进程和胜负。

由此可见,抗日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我们抗战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抗战和统一抗战的总方针,这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等政治原则...战争离不开政治。

确定内容的形式,形式会对内容产生负面作用。战争胜利与否,决定了政治目的能否达到。只有赢得战争,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政治目标。所以,在这场抗日战争中,一切都受制于战争。

最后,毛主席批评了一些人对政治和战争关系的错误看法。有些人不知道应该辩证地看待战争和政治的关系,所以他们把战争和政治分开。还有人把战争等同于政治,没有看到战争的特殊性。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对打胜仗起不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以上四个方面是毛主席关于政治与战争关系的论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2036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30
下一篇 2022-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