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市政府办公室公布了《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总投资近200亿人民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回龙观位于北京城北,南距德胜门约16公里,北距昌平城区18公里。
20年前,北京允许创建经济适用房,回龙观成为首批统筹规划的基本建设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回龙观”早在明朝弘治年间就已建成。那么最初是什么样的工程建筑呢?它的名字从何而来?你背后有什么故事?
“回龙观”的由来:与明朝多位皇帝关系密切
回龙观位于昌平区的东南部。据1997年《北京市昌平县地名》记载,回龙观“在清代成为一个村庄。傅玄宫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年),现仍在原址。它是明朝皇后陵墓(即明十三陵)的所在地。又叫回龙观,村以关命名。”相传上世纪初,当地人常把“回龙观”一词中的“关”字称为“guān”,意为犹豫、俯视。普通人觉得,明成祖从皇陵地宫回京时,在这里经常会远远地对京都犹豫不决。“回龙观”的意思是“回(归)于龙(帝)观(犹豫之后,“古”字读作白,成为第四音“古庵”。
清康熙年间昌平府地形图
事实上,回龙观的来历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叫法,只是资质证书真假难辨。这里有三个象征性的名字供参考。
“回龙观”的一种叫法是,回龙观最初是清河以南众多道观之一。虽然经营规模不大,但在京北小有名气,所以大家都叫邻村“回龙观村”。之后,弘治皇帝下令建造傅玄宫,也被称为傅玄寺,作为昌平陵墓的住所(zhübì,这意味着皇帝的妃子外出时中途停止。这座宫殿虽然叫“玄府关”,但因为离回龙观村比较近,而且这个地名叫了这么多年,所以从长远来看,还是会叫“玄府关”为“回龙观”。
第二个名字与明朝历史有关。明朝天顺年间“夺门”后,明英宗朱祁镇再次登上神位,将其侄儿景泰帝朱祁钰扣留在西苑(今北海市)。朱祁钰去世后不久,这份计划书就被安葬在昌平天寿山的皇陵里。据传,整个运送过程中,遗体被临时停放在一个道观里两天。这时,负责安葬事宜的大员突然接到皇帝废掉景泰帝为云王的圣旨。按照皇子的礼乐制度,朱祁钰应该葬在京西的天津。于是,原本准备葬在北面皇陵地宫的朱祁钰遗体无奈回归,葬在了西面的金山下(今玉泉山北端皇陵地宫)。因为景泰帝的遗体回到这里,所以大家都把遗体暂时安放的道观叫做“回龙观”。
明宗(弘治皇帝)朱祐樘画像
第三种理论包含某些神话和传说。相传,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请姚为他选择百年后居住的“吉祥洞”(陵墓)。经过姚郊区的多次调查,终于选定了昌平的黄土丘陵。明太祖成祖下诏,在陵区没收80里土地作为禁地,并将“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但这片黄土山区曾经是龙(古代神话中冬眠的龙)的领地,却被姚选定为皇陵地宫中的雷区。龙一怒之下,追上了正要返回京都的姚,并抓住了他的头。永乐皇帝为了奖励姚的荣誉,在他殉难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并赐他“傅玄宫”供他永久香火。相传,尧在惊慌失措的时候,回头看龙是否追了上来,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庙叫做“回望”,后来又被凯称为“回龙观”。
出土文物和古碑描述了回龙观的历史时间。明武宗继承孝宗遗志,立傅玄宫
回龙观的历史时间在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明末清初顾《长平风光》(卷二)载:“京师九门,西北称德胜门,袁志称建德门.................................................................................................................叫它回龙观。再走十八里就是沙河店了。”清代《五城寺记》载:“德胜门外有傅园宫”。傅园宫是傅玄宫。清人避康熙帝讳,改“玄”字为“元”。《朝日旧闻考》(卷107)载:“傅园宫在德胜门北三十里,殿斜,明武宗第一碑在殿左。”
昌平历史:回龙观建于明朝中后期。道观建于弘治十七年(1504),完成于郑德十年(1515),最后改名为傅玄宫。当初傅玄宫经营规模较大,门内外都有,包括鼓楼、南靖鼓楼、龙堂、虎堂、上下殿、正殿、南北阿图快方丈等。完工后,明成祖去天寿山参观了皇陵的地宫,在返回的路上,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地宫里。万历朝官杨威,夜宿回龙观,写下《苏回龙观诗》,其中云:“瑶亭开于沙上,君多花于寺中。你将回到双阙九陵云雾绕,结露空仙掌,从青箩沿阶而走。”不难看出,回龙观的名字由来已久。清朝康熙年间,傅玄宫被废弃了。所以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编的《孙旧闻》中,有一段关于袁(宫“殿斜,明武宗碑在殿左”的记述。古建回龙观虽然消失了,但作为地名大全延续了下来。
2010年6月,回龙观村搬迁时,出土了一件名为《明武宗傅园宫碑》的文物,其中详细记录了回龙观的历史时间:“弘治十七年(1504年),孝宗皇帝说,御马涧黄土层中的稳定草原,是天寿山居庸关经过一条正当通道的岛屿。当听说它的土壤干燥,没有水时,主人选择了旅行者通常生病的时候。我称之为始皇帝的遗产,我必须结束它。我仍然命令总督修复它,并把它改为傅玄宫...自弘治甲子年冬十月初建。到目前为止,郑德颐和园已被宣布为五月镇。这座宫殿是为武莺国王服务的主要大厅。前后殿,龙虎殿,钟鼓楼,内外殿。庙前石为井,阿奥特快住持在南北,居民中。城墙、宫殿和前面是兵营、停车场、马匹和旗帜,还有60公顷的草地供香烛使用。林北豫,一个优秀的卑微的人,极其繁华,单笔天下第一。”墓碑上清晰地描述了回龙观,原名傅玄宫,当初修建的原因,道观建成后商业规模的合理布局,主要的供品和祭品,精美的装饰设计和雄伟的魄力,可谓是对傅玄宫最可靠、最实用的详细介绍。
今天的住宅小区其实是南郊农场的原址,这里曾经是北京首都的农副产品工业基地
然而,现在人们常说的回龙观住宅小区,并没有明代的回龙观旧址,也不完全位于回龙观村,而是位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创建的“北京国企南郊农场”重点区域南郊农场旧址。
现在回龙观
据《北京国营农场史》等史料记载,南郊农场区在清代属昌平区,1936年属河北省东部昌平县。1959年3月,黄土层乡(1959年与唐家岭乡合称回龙观乡)在南郊建立公私合营牧场,土地面积近平方公里。1961年4月1日,“北京国营企业南郊农场”在南郊牧场基本成立。它因位于京都北部而闻名,隶属于北京农场局。
由于地处温榆河和小清河的丘陵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南郊大农场农田肥沃,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合经营田间耕作和畜牧业。到上世纪90年代,南郊农场已拥有数百亩菜园和种植园、奶牛场、养猪场和数十个养鸡场,是北京市重点农副产品产业基地之一。1998年,北京启动了“深化市场和乡镇改革”。这个遗址所辖的2个镇、4个乡、36个村,当时被划入昌平县。
同年,北京更大的保障房住宅区获批立项。店铺位于北京北部昌平县南麓,昌平路以西,因靠近回龙观村而得名“回龙观文化艺术居住区”。经过十几年的开发、设计和基本建设,昔日南郊的田地、养殖厂和附近的村庄逐渐退去,呈现出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因为回龙观地区的居民区名称大多含有“龙”字,如龙泽、深圳龙华、龙跃、七面庵、皇城等。,有“龙兴之地”的美称。
历史上回龙观村位于回龙观居住区西南,即京藏高速的中西部。现在是回龙观镇的一个自然村,人家姓陈,姓刘,姓尚,姓刘。傅玄宫旧址,原名回龙观,就在这里,但工程建筑早已消退,只留下古老的古迹。村内还有元末明初修建的玉光寺(南寺)和明末清初修建的观音菩萨寺(北寺)。也有遗址可循,已列入省市古建筑保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