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不是偶数吗?乍一看,这好像是宋道的副题:0自然是(不是)偶数~
转念一想,这个问题不简单。
如果0不是双精度数,它可能会被2整除。
如果0是偶数,它是2的倍数。根据同样的原理,你也可以说0是1的倍数。那么1和2的最小公倍数应该是0。这样小学生数学里面所有关于倍数和因子的内容都要重写了。
不要说学生和家长分不清这个问题。就连一线老师也有很多疑惑。
不懂就看书。看看教材应该怎么写,就清楚了。
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9页是这样写的:
看,怕大家不明白,书里用了括号。从技术上讲,0是一个偶数。
教材都写的这么清楚了,还有什么好争论的?
但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教材并不只有一种,那就是人教版。不仅不同的省区使用不同的版本号,就连一个大城市的不同高校也不一定使用相同的教材内容。
如果我们打开浙江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翻到第12页,上面是这样写的:
正整数,正整数,正整数!也就是说,0不是正整数,那么0就不是偶数。
(从逻辑上讲,“类XXX的正整数是偶数”和“偶数是类XXX的正整数”不是一回事,但很明显中小学生分不清)
人教版和浙教版打架,所以会有难度。只有多找一些教材,建立民主集中制。
好像是上海教育版。
上海教育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33页这样写道:
0呢?
在同一卷的第30页上,有一个小纸脚注:
一般不包括0。异常情况怎么办?
太奸诈了。写的太不清楚了,学生的问题一下子就能把老师和家长逼疯。
好像是北师大版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这样写道:
技巧和沪教版很像。
再向前翻一页,看这一卷的第31页。它是这样写的:
0不是2的倍数吗?抱歉,我们不做科学研究。
人教版是亲派,浙教版是在野党。这两个人是骑墙派。
最后应该说一个独特的教材内容是沪教版。
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上海有五四学制,连六年级都是初中预科班,而上海教育出版社只是把六年级学年的单双号。作为初中数学的一部分,需要和中学的课程管理体系保持一致,“数”应该理解为中学的“数”,即所有实数的集合。
所以沪教版上去就写(6年级上册第9页):
看这个图和目录,你会觉得奇数和偶数只限于正整数。仔细看,还有一颗星星。
这颗星引出了同一页纸上的脚注:
为了说清楚0是不是偶数,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提炼。
当我们问0是不是偶数的时候,其实是根据不同的场景问了三个难题:
1。数学课是不是连0?
2。如何向中小学生解释0是不是偶数,通俗易懂,没有大的错误和缺陷?
3。刷题特别是考试的时候,如果需要考虑0是不是偶数,应该怎么解决?
第一个难题的答案相对成立。如果把“数”理解为实数,那么偶数不仅包括正偶数,还包括像-2和-4、0这样的负偶数。
中小学生应该对这个难题说些什么,说到了什么水平?目前,每一版中小学数学教材都增加了负数的专业知识,中小学生已经能理解负数和负数的概念。所以在讲奇数和偶数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们,奇数和偶数不仅仅局限于正整数,还包括负单数,负偶数和0。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因数和倍数只是在中小学正整数的范围内讨论,不需要刻意考虑0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大体理解,不会感到困惑。
第三个问题,其实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中两性知识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在下一阶段改正。但是老师从手心扣分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比如最小的偶数是多少?如果在正整数范畴讨论,答案显然是2。但如果不限于正整数,这个问题就没法回答了,因为没有最小负整数。
所以老师要注意的是,考察0是不是对的,并不是偶数那样的难题,考试中也不应该发现。
也有一些问题。论文的初衷不在于调查0,而在于做了就一定要采纳。比如有一年希望杯的这道考题:
如果四位数的每一位的数据都是偶数,百位是2,那么有多少_ _ _ _ _位?
可以看出,用0做偶数和不用0做偶数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因此,像这样的问题最好加上评论,防止不必要的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