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产品权益不明确,那么你可以先为客户梳理一下产品的权益,以及产品的卖点。
现在大多数公司都非常重视知名品牌及其产品的包装。
他们不断地关注商品的关键功能、突出优势、知名品牌的实力、价格的优势、多样化的特色、人性化的服务,以及为顾客提供人格化属性的核心理念,甚至愿意花巨资从各个方面开发包装设计。
不断告知客户“人人的产品现在特别适合你”“人人的知名品牌都这么嚣张”“你不用这个产品就后悔一辈子”“很多很多人会用人人的产品,甚至XXX”...
一句话,就是告诉客户:相信自己,每个人的产品无疑都适合你,只是不能满足,一切肯定正常。
这没有错,但前提是,他们为什么相信你?
当一个客户不能掌握很多各种领域的商品时,无论你怎么想,他也说不出区别。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大家都觉得自己的货很好,但实际货好在哪里,却连说都说不出来!
这个问题比较尴尬,但是很普遍,自己的商品权利和卖点没有梳理清楚,就一下子推了出来。
导致对策不明,创意文案传达的商品权益是各种混乱。为什么客户要付费?
今天老贼给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好的专用工具:商品权益步。也许能帮到你。
说白了,商品权益的步骤,其实是针对一个商品的。我们可以从它最基本的商品特性,到产品功能性权益,再到更高的权益来分析,像人字梯一样一层一层的。
那样才能更清晰的梳理出自己产品的权益和产品的卖点,完成产品和客户的匹配。
我把这个商品步骤分为:商品特性、商品权利/优势、顾客权利、感情/价值观。
商品特性:是每个人的商品最基本的元素和特性,也就是产品优势的支撑点。
根据商品的特点,一定要非常耐心的去收集和掌握。它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不清楚自己商品的本质特征和特性,随意迈出这一步,那么后面所有的物品都是空的。
商品权益/优势:这个你可以理解为商品的“产品卖点”是从商品的角度说的,也就是这个商品可以向顾客展示的权益。
比如笔记本电脑很薄,比如汽车后座的空间空相当大。
客户权益:这是基于上述商品的权益。对于商品可以理解为“买一些”。产品的卖点是从商品的角度,这是从客户的角度。
对于客户来说,大家的品牌优势能为他们转化成什么样的使用价值?你能处理哪些具体问题?比如笔记本电脑很薄,很好拿;比如汽车后座的空空间相当大,一家人可以一起出行。
感情/价值观:是感情、价值观、核心理念等高层住宅表面的商品所产生的权益。是感情的共鸣点,价值观的一致性。
不是每件商品都是感情/价值观的反映。如果商品能保证这一点,那就真的把顾客和知名品牌绑在一起了。比如《天生发烧》《自我克制给我自由》《你真美》。
如果你通过层层思考分析(我建议你可以马上画出来),你会发现之前产品空空的脑壳突然变得五颜六色。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老图,很直观。是可口可乐公司著名品牌的阶梯图,类似于这里说的商品权利阶梯。
对于商品,老贼自己也很讨厌这种纵向分析,通常更喜欢用思维导图作为商品权利的横向台阶。
作为一种商品,事实上,它有许多关键特征和功能。我讨厌把它们混在一起,但更喜欢把每个功能和一个主要任务向下拓宽,这样一件事就能更清晰地可视化。
以下内容:
每一步定向都可以产生个性化的对策和创意文案,你可以知道哪个定向应该为主,哪个定向应该作为协作。
我敢说,一遍又一遍地用那个思路,比想着怎么打广告要合理得多!
先来看看Vivo X7/X7 Plus之前的广告宣传,用商品权益的方式来分析一下。
产品特点:1600万柔光灯,用于自拍;
商品权益/优势:拍人明澈,照亮你的美;
客户权益:拍自己漂亮容易;
情怀/价值观:呈现美丽的自己。
一般来说,如果你连自己的商品权益和卖点都没有梳理清楚,或者你发现推出来的商品权益都是各种混乱。
然后你要问自己很多难题从商品到顾客,从内到外:
应对这许多问题,你的产品游戏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如果你对自己商品的权益有清晰的认识,在与其他商品市场竞争时,有时可以玩降维攻击。
你什么意思?
当别人还在说商品的本质特征时,你可以说商品权益;别人说商品权利,你可以更高级一点,说客户权利,按照更高维的权利来描述商品。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真实事件。
1994年,史蒂夫·乔布斯告诉可口可乐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斯卡利:
“你是想卖一辈子红豆糖浆,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去第一生产力?”
这句令人无法抗拒的话激发了斯卡利的理想,于是他决定来到苹果,成为当时苹果的CEO。他和乔布斯一起,刚刚开始了第一次生产力。
伙计们,看,乔的老爸也是黑肚皮。他为什么不说“你是想一辈子卖红豆糖浆,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去卖电脑?””,就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红豆糖浆,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去第一生产力?"
因为他根本不想在同一水平的产品特性上比较两个产品,他只是用iPhone的价值观的最大水平(第一生产力)来比较可口可乐的产品特性的最小水平(红豆糖浆)。
这怎么能比呢?那种降维攻击就跟乔布斯一样。
当然,不建议中小企业一上去就各种谈复杂,谈价值观。不要以为他们很高级,结果会把自己玩死。还是要先处理“我从哪里来”“我做什么”这些基本问题?
但是,当别人还在谈论各种商品的特性时,为什么不从你的商品权和顾客权上挪开,取得主动权。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如果你的商品权益不明确,你需要为客户梳理商品的权益和产品的卖点。请记住:商品权益。
是的,我期待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