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劈柴院

百年劈柴院,第1张

百年劈柴

百年劈柴院

带给你最新的美食资讯,最实用的家庭烹饪技巧,每天关注辣爸大食堂的快乐。

劈柴院,创建于1902年,是一个被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天津路环绕的德式建筑社区。元惠堂、李佳交子楼、增生楼、天星楼、谢聚福、义美斋等名店当时都聚集在这里,曾是青岛市民的娱乐中心。我童年时住在那里。

说到劈柴院,就不得不先说说青岛的中山路。

"121!一,二!

爸爸带我到街上,

买书包,铅笔,

学校考试拿第一名!"

五六十年代的人都是伴随着这首儿歌长大的。这里的“街”指的是青岛的中山路。

青岛中山路始建于1897年,是德国占领时期修建的一条德式建筑街。中山路曾经是与北京王府井路、上海南京路齐名的老青岛商业中心。

90年代以前,中山路是那么繁华。每到夏天,那些高大粗壮的梧桐树郁郁葱葱,沿街店铺林立。“上街”是青岛市民最开心的事情之一。过年期间,买年货、新衣服、新家居用品等所有事项都要“在街上”解决。

由于市政府东迁和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造”工程,中山路在1996年的一次中山路改造后陷入低谷,将中山路的百年梧桐整个“砍倒”。青岛标志性风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中的“绿树”,在中山路上已经不复存在。有人说中山路砍树不是树,是中山路的“命根子”,中山路从此不再繁荣。而劈柴院就是中山路商圈众多“繁荣”中的一个。

作为一个老青岛人,在劈柴院长大的我深有感触。小时候外婆住在中山路中国电影院附近,舅舅住在劈柴院。整个中山路,天主教堂,劈柴院,栈桥都是我的游乐场。小时候待过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地砖,每一块实木地板,每一个楼梯,都深深印在脑海里,历历在目。

劈柴院,她小时候吃惯了。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城里的孩子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用穷来形容。劈柴院各种好吃的小吃都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我们总有太多的时间去看,太少的时间去吃。

小时候的几家名店:高家锅贴、劈柴院豆腐脑、坛子肉、把子肉、羊肉汤馆、李佳馄饨、涮羊肉海鲜、灌汤包、炒菜等等都很热闹。我经常吃豆腐脑,因为比较便宜。一碗豆腐脑加一个馅饼,从小到大就很满足。锅巴肉和猪肉锅贴不是一直都有,因为是肉,比较贵。

劈柴院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江宁大院,这是一个很大的娱乐大院,有戏台,入住的人,吃饭喝茶的人,看戏的人都在这里。著名相声大师马和说书人葛都在这里表演过。小时候,舅舅住在离江宁大院不远的院子里的二楼老房子里。

时过境迁,劈柴院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喧嚣,自1996年中山路改建以来,再也没有辉煌过。因为没有客流,大部分店铺已经被迫关门或搬迁,劈柴院一度成为真正的“劈柴堆”花园。只有几家有声望的老店,一直在坚守阵地。说实话,我个人非常感谢这些老店。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它已经引起了策划者的重视,未来的劈柴院甚至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

2007年,早已失去昔日模样的“劈柴院”终于受到重视,劈柴院迎来了“保护性”的重建改造工程,使劈柴院内外焕然一新。为了让劈柴院再创辉煌,2009年,劈柴院被定位为景区,招商引资。老江宁大院也变成了今天的“江宁会馆”,成了高档餐饮酒店。

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小吃都聚集在劈柴院。青岛当地的传统小吃逐渐消失,留下了一些异国风味的小吃,如烤串、麻辣烫、烤串等。青岛本地人不来,完全成了专供游客的“景点”小吃街。

旅游业的季节性很强。在旅游旺季,劈柴院的小吃味道普通却很贵,很多外地游客甚至觉得很困。汇聚了世界各地小吃的劈柴院,只剩下一个“壳”,没有了往日的灵魂。劈柴院不伦不类。

在青岛,你只需要问当地人关于劈柴院的事情,他就会告诉你,“你可以去看看。它代表了青岛的历史,值得一去,但是!尽量不吃。已经不是青岛人开的各种特色小吃店了,价格还贵。”

把“青岛大包”、“青岛锅贴”、“老青岛大红肠”、“青岛老火腿”、“李村脂渣”等许多青岛本地小吃引入历史悠久、富有地方特色的劈柴院岂不更好?

劈柴院的悠久历史真的成为历史了。劈柴院会重现昔日辉煌吗?这就是青岛人心中的“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8171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8
下一篇 2022-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