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吴为】中秋节吃什么?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月饼”。但在台湾省,你问10个人,至少有8个人会告诉你“烧烤”。每年中秋节前后,全台湾省都有烤肉的味道。家家搬出小板凳或在社区广场摆摊烧烤或空在街上“晚上烧烤”。吐司上除了最简单的烤猪肉片,还有鸡腿、鸡翅、鸡串、虾、蛤等海鲜。
烧烤形式不拘一格。台湾省一项调查显示,岛内高达八成民众有中秋烧烤的习惯,市场规模预估为481亿元新台币。近日,某台湾省网站通过大数据统计出今年台湾省最受欢迎的十大中秋烧烤,排在第一位的是桃园虎头山公园的烧烤区。当然,人们也可以与朋友和亲戚一起去烧烤店或餐馆,那里有更多种类的技巧。安格斯牛、日本牛、龙虾、帝王蟹等。基本上什么都能烤。价格也大方节俭。今年台湾省各酒店推出的中秋烧烤派对,每场从两三百元到两三千新台币不等,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岛上的人热衷于烧烤,商家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据台湾省媒体透露,因为今年中秋节取消“户外烘焙禁令”,电商平台上的烤肉架、烧烤架、烤面包机等产品正在热销。某购物网站烧烤类产品销量增长50%,关键词搜索量也大幅增长,其中“烧烤炉”增长35%左右,电饼铛增长20%。烤肉架和烤面包机登上了热搜榜。
如何制作烧烤“中秋三宝”
在烧烤流行之前,台湾省的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准备酸甜多汁香喷喷的柚子,它有“柚”和“你”的谐音,意为“月亮保佑”。至于为什么后来烧烤成了“中秋三宝”,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是1967年万家香酱油推出了“一个烧烤万家香”的电视广告。几年后,金兰酱油密集推出金兰烤肉酱的电视广告。再加上几家大型超市的努力,台湾省人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就不自觉地把烧烤当成了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但后来查证,“和万家香一起烧烤”的广告大概在60年代就有了,只是烧烤和中秋节的联系没有那么早。
有人整理报纸发现,台湾省《民生日报》1982年10月3日曾报道,中秋节的烧烤活动在新竹很受欢迎,因为新竹市是制造烤炉的大本营。出口不景气的时候就内销,于是中秋节烧烤开始流行。再加上随后几年金兰烤肉酱和万家香酱油的推广,烧烤逐渐挤掉月饼和柚子,成为中秋节的代表食品。
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中秋节烧烤已经成为台湾省人民的一种习惯。2000年后,台湾省各地陆续在空举行中秋之夜大型烧烤活动。比如2005年,台北、台中、台南、高雄都有这样的活动,有上万人参加。
2015年9月,台湾“国防部”突然下令禁止在营区烧烤,认为对身体不好,结果惨不忍睹。反对者说烧烤不是战斗,偶尔无伤大雅。否则,应该规定全面禁烟,因为尼古丁对健康的危害更大。2020年,台湾省的一件事引起了全岛的关注。杨姓男子疑似与父母长期不和。中秋节他在父亲住处点了两把火就走了。他辩称是烧烤时不慎走火所致,检方认为所有证据都指向他纵火。但终审判决称,男子中秋烧烤合情合理,不能判定为故意纵火。
烧烤隐藏的文化密码
近年来,烧烤造成的空气体污染和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十多年来,大肠癌患者在岛内癌症数量上一直排名第一。但是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台湾省人民对中秋节烧烤的热情。即使疫情肆虐,他们还是正确的烤了。2020年9月,桃园新都心生活文化协会连续第19年举办“万人街头烧烤”。不到三天,就有数万人报名,比往年都多。台大教授林宝春感叹,“台北开放了好几个地方给人吃烧烤,桃园市中坜区街道封了上千人,让香味飘了几百里,热闹非凡”。近日岛内疫情升温,但台南市某组织9月3日宣布召集1000人,每人交299元新台币进行“封街烧烤”,引发争议。
一篇题为《烧烤:从出生到成熟的社交商机》的文章认为,烧烤是一种跳出日常生活的饮食方式。一方面,烧烤的空室多在室外,让人脱离了原本日常生活的空室,也增加了烧烤本身的仪式感。烧烤现场是“厨房”和“餐厅”的结合体。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更容易达到“分享美食”的效果,连接彼此的感情。在烧烤过程中,参与者一起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气味,结束后,都一起变味了。“这种嗅觉使人有集体的感官体验和感受,进入一种交融的状态”。综上所述,烧烤“从生到熟”不仅发生在烹饪中,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进化,更是一种关系的隐喻。
台湾省学者试图解读中秋节烧烤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大学信息与传播系助理教授赵认为,从好的方面来看,中国人喜欢热闹。在中秋节期间,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组织和文化聚会模式。从负面来看,烧烤的流行说明台湾省人对节日的敏感度降低,过度同化的消费行为使得人们内心的差异或碰撞减少。“吃喝使他们发胖,他们忘记了中秋节月亮符号周围最原始的感情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