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因为有前车之鉴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因为有前车之鉴,第1张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因为有前车之鉴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关于秦始皇陵的故事:

秦末,秦始皇陵被毁。传说当墓门打开时,一只金鹅从墓中飞出来,越过雄伟的秦岭,向东南方向飞去。

400多年后的三国时期,严敬在孙吴统治的日南郡登陆,也就是现在的越国中部。

有人将严敬呈与日南太守张善,问他这是什么。张知识渊博,学识渊博。他核实了严敬的写作日期,并推断严敬葬在秦始皇陵。

自秦亡后,关于秦始皇陵的种种传闻,流传甚广。

古人认为,秦始皇将世界罕见的珍宝带进了他的骊山陵墓,包括金银制成的大雁、水银模拟的江海、宝石制成的龟鱼、用“人鱼膏”点燃的长明灯,以及许多被活埋的陵墓建造者。他们用自己的死为始皇帝保守秘密,甚至在死后变成阴兵守卫秦陵。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秦工匠肯定做不出飞了几百年的金鹅,比无人机厉害多了。

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秦始皇陵的全貌,但大秦帝国留下的千古之谜已经渐渐淡去。

01

秦始皇陵最早的营销者是汉代的司马迁。他在《秦始皇史记》中生动地描述了秦始皇陵地宫的景观:

穿三泉,铜而引至郭,宫中百官而怪事,徙臧满之。匠人制作弩箭,有穿之者必射之。以水星为河海,机器灌输,上有天文,下有地理。拿人鱼药膏当蜡烛,能坚持很久。

千百年来,史记中的这段话引发了无数遐想。考古学家段清波曾多年主持秦始皇陵的发掘工作。他说,秦始皇陵的地宫几乎是不可预测的,挖掘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近几十年来,随着秦始皇陵考古工作的进展,人们发现,这一看似不可思议的记载并不全是荒诞不经的文字,还有很多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宝藏,如兵马俑、青铜车马、数百个戏曲俑等,发掘后重现于世。

秦始皇陵南临骊山,北靠渭河。在挖掘和修建时,他要穿越地表水、浅水和深水三重透水层,这就是所谓的“穿三泉”。

过了三泉,地下水早就涌入地宫了。

为了解决地下水问题,秦代能工巧匠在陵墓内修建了排水系统,用17m厚的石膏泥浆和84m宽的黄土夯筑了一个“防水坝”,有效地阻挡了地下水从高处向低处的渗透。

地宫是墓地中放置秦始皇灵柩和主要随葬品的地方。虽然地宫没有经过科学发掘,但考古调查表明,经过2200多年的检验,这一排水工程仍能发挥作用,使地宫得以完整保存。

汉代另一位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写道,“障下三泉”应该就是指这个“防水坝”。

02

至于传说中的地宫宝藏,也是有迹可循的。

《史记》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河海”,地宫中的水银不仅形如河海,而且能源源不断地流动。

水星,也就是水星。考古学家通过测量秦始皇陵地面的汞含量,在秦始皇陵的圈地表层发现了强烈的汞异常,证明了陵墓中大量汞的记录是可靠的。有学者推测,秦陵地宫中有数百吨水银。

水星是海,可能蕴含着主人生前对海洋世界的向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四次下西洋。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东游时,梦见自己与海神交战,乘船到东南沿海,到会稽山祭拜大禹,命人刻石赞美大秦的功绩。

这次巡演,徐福这个很久没见的方士玩上了秦始皇。他要出海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却被海中的“大团鱼”拦住,请求秦始皇派精锐弓弩手射杀他,让船能顺利航行。

《垂夫》开篇写道,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居住。秦始皇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下海寻仙,求长生不老药。徐福,一个傻子,出海多年,一无所获。现在又来跟秦始皇“投资”了。

秦始皇想起自己以前和波塞冬战斗的梦,就问擅长解梦的医生。医生说:“波塞冬深不可测,因为旁边有大鱼大龙等着。现在陛下恭恭敬敬地祭祀,你却遇到这个恶神,你就可以把他除去了。”

于是,秦始皇率领船队出海,到了知止(今山东烟台)一带海域,亲自持弩射了一条大鱼,然后命令徐福再次出海寻找神仙。

但秦始皇等不及长生不老药,在这次东游中病死在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

秦始皇死后,他身边的大臣赵高与宰相李斯勾结,立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为皇位(也就是秦二世),然后暗中发丧。秦始皇的遗体被运回咸阳城,秦斗用一车臭鲍鱼,安葬在历山陵。

阿清诗人袁枚在一首诗中写道:“美如白昼葬花,黄泉将在阿房宫重新升起。水银滚海,还鲍鱼臭。”秦始皇有超前的海权意识,一生多次乘船追浪,却不曾想,最后还是被一车“海鲜”运回了咸阳。

秦始皇陵中的水银也是炼丹师炼制丹药的重要材料。但是,这东西不仅能让人长生不老,还会导致疾病。

秦代,朱砂业非常繁荣,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女商人,人称“巴寡妇卿”。

在现存的史料中,秦始皇一生只见过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赵霁,另一个是巴青。

清是巴县(今重庆一带)的寡妇。她继承了家业,通过经营朱砂产业获得巨额财富,并花钱组建武装力量保卫自己的村庄。

秦始皇在位时曾下令“天下富户十二万居咸阳”,意在削弱当地富户的势力。但他只放过了巴青,不仅没有为难她,还夸她是“真妻”,把她当贵客,为她立碑。

这并不是因为秦始皇和巴青有什么绯闻,而是巴青经营的生意关系到秦始皇的人生大事。朱砂是什么?其实就是硫化汞,是生产汞的原料。秦始皇陵中的一些汞也可能来自巴清的朱砂业。

当然,光靠巴清家的水银是满足不了秦始皇陵的需求的。因此,有考古学家认为,除了长途运输,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更有可能取自陕西旬阳的一座水银山。旬阳自古以来就是汞矿开采重镇。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古代采矿留下的700多座古矿井,并出土了铁器等秦汉时期的文物。

在秦始皇陵中,用“人鱼膏”点燃的长明灯,也是始皇帝从海上获得的宝物。但“人鱼膏”可能是鲸鱼的油脂,前文中秦始皇在海里射的大鱼也可能是鲸鱼。

现如今,人们已经计算出用鲸油点亮一盏灯可以燃烧5000天,但说它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会永远燃烧下去,这毕竟是无稽之谈。

古人在封墓前点一盏灯,照亮死者,希望国王生前的住宅能像他的宫殿一样灯火通明。这是一种视死如生的心理。但他们不明白,这盏灯终究是要熄灭的。

现在,没有人知道水星勾勒出的江河湖海是否还在秦始皇陵中涌动,但秦始皇生前对海洋的探索最终被后人继承,并随着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的航海而实现。

03

水银不仅是秦始皇陵地宫中的装饰品,还有防盗墓的作用。

文献中较早的“以水银填墓”的记载,多为沿海齐国和吴国的丧葬。春秋时期,齐人在齐桓公的陵墓里设计了一个水银池。西晋永嘉末年,齐桓公墓被盗。盗墓者打开墓门后,发现墓内有水银挥发气体,不敢进入。过了很多天,他们才敢带着狗带路,战战兢兢地进入地宫。

秦始皇地宫里的水银也可能有毒害盗猎者的作用。吸入高浓度的汞气体会导致肌肉麻痹和精神混乱,甚至死亡和突发疾病。

此外,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中有坚固的弩和陷阱。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使匠人做靶子,穿得近的就射”。也就是说,秦始皇陵的通道和墓室里有一个触发机制。盗墓贼一旦进入秦陵,触发弩机,就会被强弩射中。即使躲过了暗弩,也有各种陷阱可循,可谓机关众多,防不胜防。

水银、暗器、陷阱构成了秦陵防盗的“三重门”。

秦始皇起了疑心,下大力气确保秦陵地宫不被盗。

他的儿子胡亥更加无情。他即位后立即下令封闭墓道内外门,将所有参与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活埋在墓中。

由此,参与修陵的工匠们再也无法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始皇帝带入地宫的遗产成为一个谜。

考古勘探表明,秦始皇陵地宫的圈地没有大规模挖掘的痕迹,只有东北侧和西侧各有一个盗洞。但这两个盗洞直径不足1m,不可能是项羽、石虎、黄巢等大军留下的遗迹。地宫周围的葬坑,如铜车马、石甲坑等,确实被人为破坏过,但并未被洗劫一空空。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考古发掘主要是抢救性发掘,国家严格限制帝王墓的发掘。如果贸然开启地宫,陵墓内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会突然发生变化,对文物造成致命伤害。20世纪50年代,明定陵(明神宗朱翊钧陵)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随葬品,但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从此,中国考古界形成了不主动发掘陵墓的规则。

秦始皇陵的大部分知名葬坑都是先被偶然发现,再进行抢救性发掘。

1974年,陕西临潼大旱,一些村民自发挖井。临潼县一位村民在打井时,发现了几个破碎的人形陶俑。起初,他以为它们是古代寺庙中的“韦彤”(当地对陶制雕像的称呼),但他没有放在心上。一些村民把挖出的陶俑带回家,说放在窑里可以吓老鼠。

后来向当地文物部门举报,逐渐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经过考古队的发掘,秦兵马俑终于重见天日。

秦俑跨越了2200多年的时间空,栩栩如生,一直默默守护着他们的主人——秦始皇。

世事沧桑变迁,帝王早已化为尘埃。只有秦始皇陵还在默默诉说着大秦帝国的辉煌,等待着人们去敲响它神秘的大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8089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