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探秘:先秦商人政治家的得与失——管仲篇

史林探秘:先秦商人政治家的得与失——管仲篇,第1张

史林探秘:先秦商人政治家的得与失——管仲

中国古代的学者、农民、工商业者、商人地位低下,社会地位次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然而,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人曾经有过一段风雨飘摇的黄金时代。

春秋乱世之前,贵族阶层非常稳定,国家上层权力完全被贵族垄断。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基本决定了他这辈子能达到什么高度。作为一个被贵族鄙视的职业,无论其从业者多么高贵,商人都不可能进入一个国家的权力核心圈。

然而春秋战国之乱,让一切成为可能。

随着春秋乱世的到来,王权逐步加强,这必然会挑战夏商周王朝承袭于古代部落联盟制度的权力分享制度,受到既得利益贵族的激烈抵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为了抗衡这些旧贵族,往往会组建自己的班底,这也使得任人唯贤大行其道。

在各国间有着广泛联系,手中握有大量财富的商人,自然成为这个英雄诞生大潮下的潮流引领者之一。

无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是强国之一。这个国家的繁荣是因为它所占有的盐场,所以这个国家的商业在先秦各国中是非常发达的,商人地位自然高于其他国家。因此,先秦时期第一个登上政治舞台的商人来自齐是合乎逻辑的。

齐一代以管仲闻名。他早年经商,但他的商业生涯很快以失败告终,他的好朋友鲍也被他拖垮了。

虽然管仲的商业生涯并不成功,但对他以后的政策决策影响很大。

像以后怎么走,管仲都跟着走好了。商家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的好朋友包帮助了齐公的儿子姜,同时他也帮助了齐公的另一个儿子姜九,姜的对手。

为什么管仲选择了齐国的两个儿子Xi公?

因为姜的母亲是莒国公主,姜九的母亲是鲁国公主,所以这两个国家都是齐国周边的国家,是齐国变化最快,最能做出反应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在春秋初期也是强国,有实力辅佐齐王登上齐国君主的宝座。

因此,齐桓公继承齐国国君的地位,得到强有力外援支持的必然是姜九和姜之一。

所以,不管姜九和姜是否再自相残杀,只要其中一人登上了齐国的王位,管仲和包自然会得到重用,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以后的荣华富贵了。

所以,在姜九和姜争夺齐国国君的竞争中,管仲敢于不给姜这个痛下杀手留有余地。因为对他和鲍来说,谁坐齐王的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姜九和姜中的一个坐在上面。

从管仲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他的政策中有一些商人的影子。

管仲被任命为齐襄王后,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强大齐国的对外扩张上,而是放在内部挖潜,依靠齐国自身的积累来达到富庶强兵的目的。

正因如此,管仲大概进行了最早的盐铁国家专卖,建立了最早的国家造币厂,将铸币权收归国有,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以扩大国家的税基...这些措施似乎都有商人的味道。

管仲的措施与齐国命运多舛的老对手楚国形成鲜明对比,楚国注重对外势力的扩张,甚至制定了统帅战败后连君主也不能入京的规定。

管仲对内挖潜的举措,无疑对齐国国力大有裨益。齐桓公可以成为春秋第一霸。管仲的措施无疑是最大的功臣。

另一方面,管仲的做法也是商人的特点。

只要出兵进攻,管仲就会打出尊王的旗号,尽可能多的加入盟友。从效果上看,这既形成了对目标的围攻态势,又有利于在舆论上塑造齐的正义形象。抛开这些表面的东西,管仲出去把盟友拉在一起,也让盟友为齐国的仇恨分担伤害,从而暗中削弱这些盟友。

管仲的对外战略非常成功,既使齐国的疆域扩张正当化,又突出了齐国征服的正义性,给齐国的扩张披上了仁义的外衣,从而掩盖了齐国的扩张是在尊王的口号下进行的事实。

细看管仲的一系列行政、外交、军事措施,符合商人谨慎、精于算计的性格,也暗合商人不做亏本买卖,投入最小的资本产生最大的效益的原则。管仲的措施对齐国有利,所以在齐国延续。他们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屹立于强国之林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管仲的措施也给齐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齐桓公在管仲的协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但由于管仲尊王讨伐安定的外交和军事策略,齐国的扩张过于缓慢。

由于管仲的谋略,齐国总是摆出一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姿态,使得齐国不得不在发动灭国战争之前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导致齐国伺机而动。即使有了合适的借口,齐国也要拉拢大量的盟友,导致出兵迟迟不出。

结果,在春秋前中期这个大国扩张的黄金时代,齐国西进、南进扩张的成果并不多,这些成果还得和一批盟友分享。所以,齐国出兵中原作战,赢得的掌声多于获得的实际利益。

由于商人逐利的特点,管仲对与南方迅速扩张的楚国开战有很多顾忌。最终他没有利用齐国称霸小国投降的有利形势,对威胁其霸权的楚国展开战略决战,就轻易放弃了巩固齐国霸权的历史机遇。

结果,齐国终于把春秋霸王的舞台让给了。

在齐国,当关高举大旗的兴义兵,暗地里甜言蜜语地扩张土地的时候,两国却毫不客气地进行着非正义的吞并战争。当齐桓公末年齐国从混乱中走出来的时候,霍然发现西边的土地已经被楚谨两国瓜分了!

在生产力落后的春秋时期,土地和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面对土地和人口的猛增,齐已经不是和他们平起平坐的对手了。由于齐国无力啃下来自和中国的肉,只能被两国锁在山东半岛的那个角落,只剩下一个看着两国羡慕嫉妒恨的看客。

毫无疑问,管仲的谋略和齐陷入这种无法向外扩张的尴尬境地是有因果关系的。齐国的尴尬一直持续到战国,仿佛被画成了监狱,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强国扩张领土。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鲁国,它是齐国嘴边的肉,最后却被楚国吞了。

进入战国后,齐国也试图打破自己的尴尬局面。但无论齐国北攻燕,西攻宋,南攻鲁,都会遭到楚、三晋的围攻,最终不是放弃,就是被打败。被困的齐国只能像观众一样看着秦国横扫天下,等待它的最后一刻。

所以管仲虽然是恶霸,但也是困兽之斗。

管仲不是成功的商人,而是成功的政治家。但他的谋略却成了束缚齐国发展的锁链,这似乎与商人的某些特质密切相关。

我觉得码字的文章还可以。请赞美我,在我经过时转身。

谢谢你的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8077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