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0岁的老农民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军区司令说:这是我儿子

1949年,70岁的老农民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军区司令说:这是我儿子,第1张

1949年,70岁的老农民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军区司令说:这是我儿子

寻找70岁老人的亲属

1949年,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全国,报纸上充斥着解放的喜讯。8月开始,解放兰州的战斗打响。兰州是西北要道,是解放西北,打通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最关键的一环。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这里激战。

兰州之战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报纸上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河南一位70多岁的老人看报纸,看到兰州某军区司令员特别像自己的儿子。他拿出放大镜,在报纸前仔细确认。他是怎么看的?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许子贵,他的儿子叫徐德华。1926年,徐德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军,混战中与家人失去联系。几年后,老人在报纸上看到他的儿子被处决了,他悲痛欲绝。

时隔20多年,再次看到儿子的消息,许子贵异常激动,在本报四处打听司令的下落。他必须亲自确认,否则他会一直想着这件事。

许子贵一路寻人,惊动了当时驻湘的四野十二兵团司令小。小广金见到了老人,听他讲述了整个故事。这位老人有一个儿子,他很早就离家去参加革命了。战争年代,通讯不畅,特别是他在湖南的老家被切断了联系,所以双方失去了联系。

湖南解放后,解放的消息从全国各地传来。几天前,我偶然看到一份报纸,报道了兰州解放的消息。其实老人没读过书,认识的字也不多,但报纸上的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是一个精神抖擞的中年军人。

许子贵怎么看怎么觉得照片里的人很像自己的儿子,但是他的儿子不是20多年前因为参加革命被处决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也为了确认照片中的指挥官是不是自己的儿子,老人走上了寻亲之路。

这位老人70多岁了。他没有年轻人那么强壮,他的家庭也不富裕。出门基本靠两条腿,几经辗转,终于从农村到了长沙。到了长沙,我查到了省军管委的地址,在大门口问了问。

湖南军管委大门两侧站着警卫,表情严肃,背上背着枪。老许子贵犹豫了。最后,他鼓起勇气对警卫说:“同志,我是来找我儿子五鸭子的。”

许子贵紧张之下,不小心叫出了儿子的小名,门卫愣在当场好一会儿。见门卫没说话,老人从身上拿出皱巴巴的报纸,指着照片上的人说:“这好像是我儿子。他的名字叫徐德华。”

警卫仔细地看着报纸。报纸上这位首长的名字不是徐德华,而是许光达,他从未听说过这位首长的名字。卫兵们虽然有点疑惑,但还是把这件事一级一级地报告了上级,最后惊动了中郎将小。

小广金起初并不了解情况,但还是决定接待老人。交谈中,我看到老人确信报纸上的指挥官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准备核实一下,并给中央军委发了电报。

不久,萧接到了从中央军委打回来的电话。老人口中的徐德华就是许光达,他现在正在兰州战斗。小广金很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许子贵,两个人都非常高兴。

在兰州作战的许光达也收到了消息,失散已久的父子终于再次取得了联系。但由于战事紧急,许光达暂时抽不出空回家。他只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解释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许光达的经历将在后面详述)

1950年,许光达抽空回了一趟老家,这才见到了阔别20多年的父亲。由于工作繁忙,许光达在家里呆的时间不长。他和他父亲呆了几天,然后回到北京。之后父子经常通信,许光达也每年给父亲和兄弟寄一些生活费。

1957年许子贵去世,许光达在北京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想马上回家参加葬礼。静下心来感觉不太对,先不说手里的一大堆工作。一旦回去,必然会惊动当地领导,办丧事又要浪费很多钱,浪费很多钱。思来想去,许光达决定让自己的老部下回去帮他安葬最安全。

就这样,许光达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但心里却一直惦念着父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8022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