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1945年侵华日军总指挥官,中国派遣军总司令。
当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你是什么心情?
这一点从他投降前的10多份密电就可以看出来。
中国和美国士兵得知日本投降
同年4月7日,78岁的高级海军上将、日本投降前的最后一任首相铃木受命组阁。
他的路线和政策,就是在“战斗到底”的宣传下,暗中寻求一条“和平”路线,让日本和天皇制安全登陆,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所以他上台后,对外表现保持一贯的强硬,就是继续战争,拒绝投降。
6月,志愿服务法通过,要求所有15岁以上的男孩和17岁以上的女孩加入“国民志愿队”,拿起竹枪和弓箭,随时准备与“入侵”的美军决一死战。
7月,盟军《波茨坦公告》宣布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但坎塔什·铃木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他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投降前的日本
事实上,铃木政府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与美国谈判,他的唯一要求是保持天皇制。
双方互不相让,一直等到原子弹落下,几十万日本人死去。最后,美国暗示,日本人将和盟军司令一起决定天皇的去留。
并威胁不再投降,将日本秘密谈判的内容,即保留天皇制的唯一要求公之于众,日本怕引起国民不满,慌忙投降。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华军事指挥部自然对投降意图一无所知。
这一点从冈村晚年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
从8月10日到15日,5天内收发了10多封电报,冈村宁次接受投降的心理变化,都是这10封电报背后的跌宕起伏。
杜鲁门宣布日本投降
❶1945.8.10
接到大本营“大陆1378号令”,称日本将在对美作战的同时,全力抗击苏军,“重启全力作战”。
冈村被要求支援关东军对抗苏联。
这一命令让冈村感到困惑,因为8月8日晚,他的幕僚已经通过欧洲和重庆的无线电广播听到了有关日本投降的“谣言”。
他的工作人员还在南京和上海的日本战区收集到中国人已经提前听到消息的信息,开始在半夜走上街头,涌入酒店庆祝。
现在当我收到对苏全面战争的密电时,我更加怀疑了。真实情况是打还是摔,不得而知。
他立即派他的参谋长去东京大本营请示,商讨部队部署的具体事宜。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
❷1945.8.12
他的参谋到达东京的第二天,陆军部长和大本营陆军参谋长联名发来了“陆机61号”密电:
日本表示“准备以不改变天皇统治权力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就坚决完成战争。”
接受《波茨坦公告》意味着日本将无条件投降。这是冈村第一次正式得知日本真的要投降。回忆录用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第一反应:“晴天霹雳”。
❸1945.8.12
同一天,他的老朋友、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又给他发来一份秘密电报,要求他做好战斗准备,“宁死不退”。
看来投降未定,仗还是要打。
发布波茨坦公告
❹1945.8.13
东京的参谋打来电话,说大本营决定派遣一个军两个师到南满,准备与中美英打一场“持久战”。
战斗的信息更加准确。
❺1945.8.14
中午时分,大本营再次发来“大陆生活第1380号电报”,要求其“就地击溃进攻之敌”,并再次强调要对中美英苏“打持久战”。
❻1945.8.14
既然以上要求明确,那就赶紧表态吧。当天下午,冈村分别给吕翔和总参谋部发来电报,并向天皇发去电文,要求继续战斗。
之后,他迅速向所辖各师各师通电,准备继续打持久战。
冈村的电报
❼1945.8.14
但戏剧性的是,在他刚刚向军队发出指示电报后不到两个小时,他的幕僚从东京发来一份紧急电报,称“最坏的情况已成定局”。
最惨的是“投降”。可见,短短几个小时,日本就来了个大转弯。
至此,冈村已经被完全包围,无论是战争还是投降,已经完全不知所措。只等电报...
❽1945.8.14
当晚,他与驻华海军总司令和驻华大使讨论到半夜。谁也没有确切消息,只好准备两手计划撤军。
当晚,冈村休息后,部队二把手从东京发来紧急电报,要求在15日中午收听天皇的《余音》。
历史上第一次皇帝亲自播报,肯定有要事。
日本民众收听天皇的投降广播。
❾1945.8.15
上午9点,他又收到了部队的密电,要求准时收听广播。“全军必须”服从皇帝的“神圣决定”。
此时的冈村心里已经猜到了七七八八。他一定投降了...
❿1945.8.15
中午12点,炎炎夏日,南京酷热难耐。冈村穿着军装和长靴率领本部,对皇宫进行了庄严的访问,并认真听取了裕仁的个人广播。
当皇帝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时,他大汗淋漓,冷若冰霜,呆若木鸡。
接着,部队给他发来“大陆138号”密电,决心投降,要求他“停止战斗”,并在六天内贯彻到全军。
冈村被审判了
从半信半疑到彻底震惊,从频繁密电到疏于监管,投降前,日军大本营一直在玩一场战争与投降的游戏,而且撑不了多久。拥有105万军力的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何,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冈村因为长期侵华,坚持抗战,对国际形势一知半解,多年来对日本实际情况一无所知,投降时失去了判断力。
该来的总会来。站在侵略的堡垒下,再“厉害”的将军,最终也会翻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