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进攻苏联的真正原因,二战德国进攻苏联失败的原因

聚客2022-05-29  57

二战中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

相信很多人会对二战历史感兴趣,尤其是德国进攻苏联的战略路线的原因,这些都是很多网友想知道的知识。边肖将与你分享德国攻击苏联的原因,并欣赏它。

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德国当时的战略地位。在西线打败英国是不可能的。虽然德国和美国没有直接处于战争状态,但是美国和欧洲国家签署的大西洋条约实际上把德国置于敌对状态。两国战争一触即发,但出于各自的考虑,暂时采取了克制的态度(美国不得不考虑日本,而德国不愿意在英国被彻底征服前与美国对抗)。可以说,德国虽然在1941年取得了伟大而辉煌的胜利,但其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甚至有可能恶化。因为英国没有被打败,英伦三岛成为德国向大西洋发展的屏障,英国占领下的马耳他成为控制地中海的咽喉。虽然轴心国军队曾经宣称地中海是他们的内湖,但实际上地中海最重要的三个点一直被英国控制着:直布罗陀、马耳他和苏伊士运河。最外行的战略家都能看出,这三点在地中海的连线,加上英国在大西洋的“面子”优势,使得德国及其占领区实际上处于被封锁的内陆。

因此,希特勒在启动海狮计划的同时,还在北非和地中海展开军事行动,试图在大西洋、北非和地中海三个地区取得突破。他的战略企图是:上策是直接占领英国本土,迫使英国政府退守大洋彼岸的加拿大,解除来自大西洋的直接军事威胁,最大程度上消除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可能性(横渡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的难度是不一样的),然后利用英国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德国服务。中国的战略是占领马耳他和直布罗陀,完全控制地中海,消除英国在地中海的威胁,将北方的非法殖民地与欧洲大陆连接起来,在欧洲大陆强大的技术支持下,打通亚非大陆,控制中东,突破英国的封锁。在英国控制地中海的情况下,最好的策略是殖民法属北非,冒险在北非发动进攻,试图从陆路打通亚非大陆,占领苏伊士运河,控制中东,联合欧亚非,在地中海反包围英国。其中一种策略是最佳策略,因为大量战争物资通过英国控制的地中海运往北非,绝大多数无法到达非洲,极大地制约了机械机动的引导。

事实上,在1941年之前,希特勒一直希望在西线有所作为,完全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英国的封锁。问题是,从1939年到1941年,轴心国军队无法在三条战线上取得进展。

英国封锁是什么概念?有两个决定性的方面。首先,英国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利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点,可以对德国及其占领区任意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在合适的时间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第二,德国无法从海上航线获得其急需的战略物资。换句话说,即使德国花钱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购买物资,英国也可以阻止这些物资进入欧洲大陆,而同样的物资却可以进入英国,这对德国的长期作战极为不利。

德国的建军思想有其落后的一面。其主要特征是军队的畸形发展。海军空陆军尤其是海军的实力非常有限,无法形成三极之一,因此无法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现代战争登陆作战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拥有压倒性的海上空优势。只要涉及登陆作战,登陆方在北非、西西里、诺曼底、朝鲜战争中的仁川、太平洋战争中的冲绳、硫磺岛登陆作战,包括挪威战役、希腊战役甚至80年代的马岛战争,都必须有压倒性的海空。但是德军的畸形发展使其根本没有登陆能力,所以在英军空战争失败后,德国占领英国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用常规手段突破英军封锁的想法也无法实现。

因此,不列颠之战失败后,希特勒不得不向东看。当时德国的选择很少,但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通过希腊进入土耳其,进入中东,一个是强行占领苏联,从苏联寻求突破。二战中土耳其和德国的关系类似于西班牙、瑞典和德国的关系。他们都是亲德派,但拒绝卷入战争。这种半联盟使得德国不可能直接军事占领它。而且,经土耳其进入亚洲,还会与苏联发生正面冲突。从土耳其通过复杂的巴尔干半岛攻击其补给线,还不如攻击苏联方便。还有其他几个错误的判断,让德国认为攻击苏联是最好的选择。就是1390年到1940年的芬苏战争,苏联损失巨大,伤亡数百万。这场战争充分暴露了苏联战斗力非常低,组织能力差,被整肃后指挥官素质不高的事实。德国军队的实力显然比不上芬兰军队。在芬苏战争中,德国向芬兰派遣了大量军事观察员,主要目的是调查苏联的作战能力。他们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影响了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决策。二是西线速战速决,大大增加了德军统帅部对德军的信心。二战期间,一般认为法军是欧洲最强大的军队,战斗力高于苏军。然而这支最强大的军队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全军覆没,这让德军统帅部高估了德军的实力。第三,在苏联,有经验的陆军指挥官被大量清洗出去,严重影响了苏联的实力。第四,是苏联刚刚经历的大清洗让德国人误以为苏联人不会再支持斯大林政权,错误估计了政治形式。第五,低估了苏联的后续作战能力和英美等国对苏联超越意识形态的坚决支持,错误地判断西方会因为意识形态分歧而坐视苏联灭亡。而英国在欧洲的一贯政策是纵容德军东进,这加深了德军统帅部的错误判断。

另外,从经济上看,苏联当时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相当发达。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高加索拥有欧洲最重要的油田,顿巴斯拥有最大的煤矿。这些生产能力和资源是德国极其渴望的。德国希望通过占领苏联获得巨大的战略物资,使其持续作战能力翻倍,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美英对德联合战争。

此外,从更大的战略方针考虑,打败苏联可以迅速与日本合并,开辟更有意义的亚欧大陆线,彻底切断英国殖民主与大陆的联系,彻底突破英国现实乃至美国的潜在封锁,在美国孤立美国进行反封锁。

至于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表述,比如夺取生存空等。,这只是一种宣传报道。希特勒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受情绪影响而只受利益影响。他的野心只有在特定的利益驱动和利益平衡下才能实现。而且,希特勒并不是德国总参谋部和最高统帅中唯一的一个。其实德国的将军们对1941年进攻苏联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德国已经在军舰上了,只有两条路,胜利或者毁灭。希特勒的赌徒心态只是增加了谈判的筹码。

那么,德国能不进攻苏联吗?这对德国也很危险。德军的军事指导思想是速战速决而不是相持不下。相反,英国的指导思想是僵持。可以说,德英僵局对德国不利,对英国有利。作为苏联,我特别希望看到这种僵局。当德国在相持中逐渐被削弱的时候,苏联必然会采取和德国一样的方法: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单方面进攻。德国统帅部在这一点上应该是有共识的,看得很清楚。从苏联吞并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芬苏战争及其后几年来看,苏联的胃口不亚于德国。

真正的危险是德国和英国进入了相持阶段,德国在空之前的胜利隐藏着致命的危机,就像一个人学会了吸星法却损伤了心脏。德国对苏联的进攻是一场赌博,当它看到没有战胜英国的希望,而且有失败的真正危险时,就不得不进行这场赌博。

这才是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的真正原因。

德国进攻苏联的过程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空部队率先轰炸了苏联西部的军事基地。然后德军攻占了波罗的海三国,然后包围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苏军43个师,攻占了白俄罗斯,然后攻占了基辅,对基辅发动围攻消灭了60万苏军,然后占领了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开始进攻莫斯科。当胜利临近时,它掉头进攻列宁格勒。

之后苏军开始与德军进入相持状态并逐渐反攻,发动了哈尔科夫战役(失败)。带着反击的意图,希特勒早早盲目地发动了要塞作战(库尔斯克战役)。苏军打败了德军,从此苏军开始全面反攻。

德国进攻苏联失败的原因

天气是一个客观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德国太嚣张了。估计形势不对,以为英国和法国一样不堪一击,战前准备太仓促,战略储备不够,欧洲国家小而多,一个都不占就散。希特勒的攻击目标不明且不准确。他先进攻波兰和奥地利,而不是先拿下法国和英国,然后在英国战争完成之前就和苏联开战。导致兵力过于分散,前后夹击。苏军战争的早期胜利让德军盲目低估了苏军的脆弱。当遇到苏军的顽强抵抗和西伯利亚的寒冬,战争的转折点就来了。此外,美英开辟了第二战场,使德军在盟军诺曼底登陆时输掉了战争。

转载:感谢您对网站平台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和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大家分享到个人站长或朋友圈,但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沧州网”。

本文地址:http://www.cangchou.com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99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