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22年,为了编撰《昭明文选》,昭明太子萧统来到江南寻找创作灵感,来到一家茶馆,被一个卖茶的女子吸引,产生了感情。回宫前,女子把红豆放在昭明太子手里,意思是“红豆交王,见豆如见人。”
萧统,本名德士,本名莫畏,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南部萧炎的长子。当他出生时,萧炎将近40岁。巧合的是,这一年,许将军向投降,而唯一的对手萧颖洲也突然死亡。这三件事在当时被称为“三庆”。接着,萧炎再次攻占南靖城,第二年正式称帝登基,然后立年轻的萧统为太子。
萧统的文采很高。据史料记载,他三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五岁背诵五经。九岁时,萧统在寿安寺教《孝经》,没有任何错误。
萧统在政治上没有特别的成就,这与他的早逝有关。但他的文学成就很高,留下了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亲自主持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集《昭明文选》。
萧统除了文学造诣,人格也近乎完美。梁武帝是一个勇猛、铁血的人,他一生都在当兵。此君是多情种子,喜文史,喜丝竹,贵而不骄,静而明。
一般读书人都和“风流”二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萧统贵妃作为王子却能洁身自好,简直不像女人。有一次出去过节,有人建议我们不妨叫几个女乐手,这样的美景自娱自乐。
萧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唱了一首诗:“何以丝竹,山川有清音”。大意是:这里有山有水,风景无边。为什么要那些娱乐场所的东西,让别人半个汗颜?
而萧统的孝心,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他的母亲丁贵妃生病时,他搬回皇宫,宽衣解带,日夜侍候。
母亲去世后,他开始绝食,吓得梁武帝给他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我还活着。如果因为绝食出了什么事,你不会孝顺我吗?
萧统看完这封信开始吃东西,但他只是每天喝一些麦片。几天后,他瘦了一半。梁武帝又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会饿的。我该怎么办?萧统刚刚恢复进食。
萧统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学者。浪漫的人通常都是多情的,但他有魅力,有才华,有贤惠,有贵族的家庭背景,这些都为他和慧娘的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有一年,为了编《昭明文选》,萧统来到江南寻找创作灵感。这个地方可能就是今天的无锡。那一天,他伏案写书写累了,就去郊外寻花问柳,果然是寻花问柳。
来到一条清溪边,他觉得口干舌燥,茶香正好在风中传递。前面有个小茶馆,他就溜达进去了。当那傲卖茶的女子一转身,只见她鬓角发黑,面如桃花,身上的布衣掩不住她的浪漫情怀。
“见了面却好像认识,从不认识一直在恋爱。”(出自《红豆曲》,据说是为了纪念萧统和慧娘)。虽然两人是第一次见面,但彼此都很熟悉。这是过去的婚姻。
从那以后,两人天天见面,有时他来访,有时他派宫中特使带她到他的书桌前读书。当他伏案的时候,她在灯下给班都加了香。当他累了的时候,她给了他一杯香茶。
有时,她会为他演奏和唱歌来缓解疲劳。一曲终了,不禁叹道:“有此清歌为伴,丝竹何须染耳?”又是一笑,“有了慧娘,为什么嫔妃成群?”
她知道他是在借机向自己表白,但她只是笑了笑,眼里带着淡淡的忧伤。她知道他们之间的地位太悬殊了,她不能去天真的妄想。
但爱情的感觉太迷人了,她知道结局不乐观,还是要像飞蛾扑火一样去迎接。萧统也笑了。他觉得慧娘被高估了。他是个王子,他自信能给慧娘幸福。
随着时间的流逝,肖童将回到北京。他知道朝廷的勾心斗角,所以想在一切都安排好之后见见慧娘。慧娘站在离去的马前,眼里含着泪,久久地望着对方。她拿出两颗红豆,轻轻放在萧统手里,说:“以后,看见这颗豆子就像看见人一样……”泪如雨下。
萧统骑马走了,只留下慧娘站在烟雨中。她明明知道这段爱情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却依然痴痴地等待。然而,她最终还是输给了时间。
若干年后,当萧统带着无处发泄的思念日夜来到江南时,慧娘早已相思成疾。竹楼还在,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萧统没有哭,而是在他离开的老地方种了两棵红豆树。据说这棵树在无锡的孤山上。
回宫后不久,萧统患了一场大病,卧床一个多月就去世了。他只有31岁。得知梁武帝极度悲伤后,给萧统取名为“昭明”,这也是萧统史称“昭明太子”的由来。
“当那些红色的浆果在春天到来时,在你的南国枝头泛起红晕。为了我,带一抱回家,作为我们爱情的象征。”才子佳人的故事结束了,但孤坟旁的红豆树却长得很旺盛。
在唐宪宗时期,诗人崔郊写过一首诗:
王子的儿女们争先恐后地跑回来,美丽的女人泪湿了罗进。
后情深似海,从此成了过客。
这首诗讲的是萧统和慧娘的故事,但表达的是他自己的感情:他姑姑有一个婢女,长得很漂亮,很爱崔郊,但后来被卖给了一个贵族家庭。崔郊痴迷于她的女仆,并渴望她。在一个寒食节,两人偶然相遇。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歌“给一个女仆”。
萧统会母亲的故事来源于野史传说。真假难辨,但我们更希望这是真的:天无绝人之路,地无绝人之言。死亡带来的遗憾化为余音绕梁,从忠贞到缘分天长地久的爱情最美最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