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认爹石敬瑭,究竟是大胆的赌徒,还是卑鄙的汉奸?

割地认爹石敬瑭,究竟是大胆的赌徒,还是卑鄙的汉奸?,第1张

割地认爹石敬瑭,究竟是大胆的赌徒,还是卑鄙的汉奸

提起石敬瑭,人们常常咬牙切齿。正是他把十六州割让给辽人,使中原王朝失去了抵御游牧民族的最大缓冲。从此,契丹铁骑不用绕过长城,直接从河北平原南下。最终,晋朝、后汉、后周、北宋都没能解除这一危机,他永远无法撕掉卖国追荣的标签。

更何况他开启了中原王朝外交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他不仅对廖以礼相待,还主动认父。他在比他小十岁的辽太宗面前自称“子帝”,他的继承人石重贵也成了“孙帝”,完全不要脸。

你是不是也认为石敬瑭这么做是为了在皇位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享受自己的尊严?

其实历史是残酷的。即使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后金的高祖也仅仅在位七年就死于焦虑和愤怒。这期间辽人被鄙视,宦官抬头,藩镇割据,礼仪离心,叛乱四起。可以说没有一天过得开心,是五代最憋屈的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呢?

赌徒的三个选择

石敬瑭在称帝之前,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军。《新五代史》评价他“善骑射”,屡冲左右,深得乐战的李赏识。同时“沈侯沉默寡言”,就像他的岳父李思远一样,属于低调稳重型的人才,所以深得历代高手的信任,从基层一步步做到核心层。

但在他刚毅勇敢的外表下,其实有一颗赌徒的心。

在石敬瑭的一生中,他曾三次赌上自己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前两次他赚得盆满钵满,第三次却留下了千古骂名。

沙人武功高强,但在政治上缺乏天赋。李克用自己就是这样,甚至李和李思远也是这样。

唐灭梁后,几乎忘了“三箭还誓”的进取精神,纵情后宫政务。即便如此,李思远也不打算背弃为他服务了一辈子的李家,反而处处帮少爷灭火。

石敬瑭的第一个赌注是指使岳父李思远起兵占领开封,坐等洛阳不战而从李手中夺得天下。老丈人称帝后,石敬瑭也一步步提拔公,最终成就河东为节度使,镇守后唐发迹之地太原。

李思远死后,李敏从后继位,被王陆李从科篡位。石敬堂,是我们河东的节度使,掌管北京留守和各种马步,成了第一将军,受到李从科的怀疑。他被叫到首都软禁起来。

当时后唐军事力量强大,石敬瑭不敢以太原之力对抗全国。他决定再赌一把,采取了求饶(向李思远的妻子曹皇后)、装病(瘦骨嶙峋)、请辞(主动辞去兵权)等一系列连环计,暂时蒙蔽了李从科,将他释放到河东。

经过这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石敬瑭一方面翻新军备,加固河东防御,同时反复权衡,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取得李从科的信任,只能赌一把大的干脆造反。

而要造反,自身力量不足,还得寻求外援。这个外援除了契丹人还能有谁?

史景棠派参赞桑维汉与卢野德光谈判条件。只要辽人出兵助他对抗后唐军队,称帝,事成之后,割让十六州之地,降马三十万,称子,岁卖三十万。

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样的条件!辽太宗当即同意,在唐军围攻太原时,契丹铁骑突然突破雁门关,击败后唐主帅张敬达。卢野德光亲自将《诗经》中的新王朝命名为“晋”,这的确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以游牧民族命名。

坐在宝座上,石敬堂擦了擦汗,松了一口气,赌赢了。但每一次,这样活着或死去都太可怕了。他像一个发了财的赌徒一样选择了止步,拒绝了“不给岩云与契丹相遇的机会”的激进建议。他老老实实地履行了自己事先许下的诺言,乖乖地成了“孩子的皇帝”。一时间辽人实在找不到入侵的理由,石敬瑭就在那里。

二、镜像版翁婿

第一代企业家如朱文、李克用、阿保机,第二代接班人如李、德光,单拿出来看,都算得上是枭雄,但对石敬堂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第一代半打工人李思远。从他们的人生轨迹来看,这对翁婿几乎是一个镜像。

最早跟随李克用的父亲李的李思远,被李克用收为养子,成为第十三任太保之一。

公元884年,朱温与李克用为争夺黄巢发生冲突,朱温设宴红门,将李克用等100多人困在开封上元驿。外面弓箭齐发,里面头领醉醺醺,护卫非死即伤。17岁时,李思远牵着马射箭,让李克用脱颖而出。

“勇敢”是跟随李思远一生的标签。

从13岁参军到60岁称帝,在4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李思远多次以少胜多,帮助救世主。他曾经率领300骑兵冲破数万梁军的包围圈,因为指挥500人而成为战场上的特种兵。简言之,他是一个储旭式的人物。

“忠诚”是李思远不变的追求。

从李到李克用,最后到李,三代高手都给了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因为李思远很听话。

他从来不挑任务,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能够率先冲阵也能把敌人挡在屋后,把梁打到了一个平处。剩下的十三太保救了小镇,五十多岁的李思远还在到处跑救火。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石敬瑭,李思远永远是李忠实而听话的老兄弟!

说到翁婿,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石敬堂本人也是不善言辞,刚毅厚重,为自己而战。

梁唐战争时,由于李经常独自冲进敌营,李思远不得不拼命去抓他,而石敬瑭则多次突破重围,救出老丈人和少爷,被三军冠以英勇之名。

另一方面,石敬瑭自始至终对李思远绝对忠诚。他是李思远的私人大臣,而不是后唐的朝臣。

他策划了李思远对李的谋反,帮助岳父登上皇位,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得到的赏赐还不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但石敬瑭直到李思远去世都没有怨言,对皇位也没有任何渴望。

这一对最大的区别是,李思远是一个没有政治野心的军人,而石敬瑭更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因此,无论李做什么,李思远都愿意逆来顺受,而石敬瑭面对李从科的压迫最终选择了对抗。可以说他们的政治能力不是一个级别的。

三朝五代最冤枉的皇帝

五帝轮流做,城头换了王旗,和柴荣的一样强,但只当了六年皇帝。李这位贤明的仅任职三年半,而李思远、石敬瑭这两位翁许,都坐上了七年的宝座,这与他们的治国方略有关:底线之上,量力而行。

李思远作战勇猛,当了皇帝也不行。他根本不擅长治理国家大事,所以干脆选择放权,对内信任大臣,对外与人讲和,以无为而治开始了统治。虽然他没有什么控制权,但世界相对和平。

石敬瑭的治国风格和老丈人差不多,只不过他面对的外部环境要复杂得多,因为他上任伊始就面临着一个危机:你还想兑现和廖的誓言吗?

与公众认知相反,史景棠与卢野德光签约时,十六州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只有太原属于河东节度使的版图。所以这个合同属于透支型,所以你要帮我把江山拍下来,这个地方是属于你辽国的。如果你打不过它,我就不做皇帝了,跟你说也没意义。

说实话,就算这个承诺能兑现,刘知远等大臣也只是劝他撕毁合同。现在我们有了中原之地,比得上辽国的国力,他们不敢随便调用。

但是,石敬瑭赌了一辈子,最后得到了一笔财富。他不敢全部梭哈,最后推过大众,选择了履行自己所有的承诺。他不仅伐十六州,甚至每年捐布三十万匹。就连辽人都不敢相信他会这么大方。

对外割地,做诸侯,认祖归宗,很难。后妃争权夺利,大臣们普遍看不起懦弱的皇帝,在朝廷骂骂咧咧三天两头。这些石敬堂都忍了。只要你不触及底线,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了这样的默许,后晋比晚唐乱多了,基本属于苟延残喘。

一个武将当了皇帝,经常话锋一转,好像失去了果断决策的勇气。李和李思远的情况也是如此。石敬堂做得特别差。毕竟在他尊严换上皇位的那一刻,他就再也抬不起头了。

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李和李思远至少保留了相当程度的威严,而石敬瑭卑微在尘埃里,谁都可以踩,是五代最憋屈的皇帝。

当了七年鸵鸟,石敬瑭终于带着满身的骂名死去了。有趣的是,在他弥留之际,他突然恢复了神智。他没有选择自己平庸的儿子作为接班人,而是让他的侄子石重贵(也是他的养子)接手这项工作。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石重贵一改父亲的憋屈作风,大搞集权,对外非常强硬。他和辽国斗到底,最终导致后金亡国,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924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