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说史|为国·为民·为真理的郭仲隗先生

汴梁说史|为国·为民·为真理的郭仲隗先生,第1张

汴梁说史|为国·为民·为真理的郭仲隗先生

辛亥革命至今已有111年。作为见证人,郭先生逝世已63年,与之相关的郭纪念馆也已开馆两年。

漫长的时间,难忘的历史!传统上,中国人习惯在全年掀起纪念热潮。虽然全年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但我们的怀念不应该只表现在个别年份。自然,拓荒者的精神不可能只渗透我们几天。所以,随机的追忆,随时的纪念,对我们来说也有不同的意义。这也是今天这篇文章纪念郭先生的原因。

20世纪的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历史波澜壮阔。郭先生总是站在潮流的最前沿。作为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郭忠坤的名字一直与辛亥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历史的宿命,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辛亥精神造就了郭先生,使他成为这样一个人:郭是一个为国请命的人。清朝国力极度衰退,国家极度屈辱,人民极度困顿。黑幕之下,有激情的年轻人很难应聘。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听到中山先生的革命号召。我怎么能不站出来回应呢?一个励志的革命青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革命道路,热情有了舞台。过以宏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中原是郭革命生涯开始的地方,家乡人民也见证了郭的奋斗历程。

郭的革命壮举深深地镌刻在中原大地上,印在河南人民的心中。经过革命的洗礼和淬炼,年轻的郭忠坤越来越成熟,辛亥革命精神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与他的精神成为一个整体。辛亥革命家郭成了他最突出的标志。从辛亥革命到参加反袁斗争,郭忠坤的身份经历了从革命军人到国民党总部,最后成为北洋政府的通缉对象。但是,郭不顾名利,不计得失,始终为革命和国家冒着生命危险。

从护法战争到国民革命,郭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不离不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郭忠坤始终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主张,他对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给予了衷心的拥护和支持。因为他知道孙中山先生的理念和政策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这和他内心的想法是一致的。中山先生在革命形势如火如荼的时候去世了。郭继承了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志。

郭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为国家谋前途,为历史添篇章。他言行一致,从未背离革命的初衷。郭是一个为民请命的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郭长期在河南工作。在他的位置上,郭始终把河南人民放在心上,把地方建设放在第一位。新乡设立图书馆,郭是发起人。不仅积极为图书馆奔走,还“把家里的书都捐了”。

作为中原煤矿清洁委员会的一员,他首先想到的是规划地方发展,而不是借机中饱私囊。罗通、叶洛、南靖、新南等高速公路已经建成。由于这些项目耗资巨大,引起了河南省知名人士的质疑。省政府成员郭亲自带领龙、等人乘车到潼关验收路,行程数日,以解各方疑虑。作为一名国民议会代表,郭感到河南省正在遭受烟草中毒的祸害。他提出“应严格禁止吸烟,并对未能做到的人进行严厉惩罚,以避免药物中毒案件的发生”。郭可谓“谋其政于其位”,尽心尽力。

在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中原大地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政委郭冒着艰难险阻,不远千里来到重庆,就是为了让河南人民的苦难为世人所知。就像当时的一位记者收录了一段深情的记述,“政委郭忠坤从河南来,跋山涉水,爬过悬崖峭壁,潜过敌人矛尖的封锁线,给河南3000万人民带来了痛苦和憧憬。”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河南人民说话”。因为,“河南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托付他,希望他在参政会上多说几句。郭先生,代表河南,你可以把你要说的都告诉他们!“的确,当年河南省的老百姓好苦啊!郭把河南老百姓的苦都讲了一遍,最苦的是“缺粮”河南真的很苦,在灾难中挣扎求生。现在今年的粮食只剩下红薯了,今年8月到明年5月小麦下来就能吃了。这两年,河南人的胃口都缓和了。他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红薯,百吃不厌。这就是河南普通人的命运。“谁也不会厌倦红薯,但它是不可替代的。

在参政会上,郭甚至指责在河南作战不力的将领,希望得到重庆政府的物质支持,进而让河南人民得救。抗战胜利后,在河南、山东两省做看门狗的郭忠坤,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他纠正了河南和两县联防司令张,并一度充当了伪满勒索的案犯。他以河南省潢川县商品税务分局局长彭的违法腐败案为例。他举了河南省汝南县保护区二大队队长孙吸毒骗钱的例子。他举了河南舞阳县原县长刘,军长胡,县参议员刘连福,舞阳县现任县长高宗祥等等。郭对的监督都指向地方腐败和暴政,其目的是为了救济河南人民。郭任调查团第七团团长时,查出一笔巨额赃款,他当时是七团团长。但就当时的腐败现实而言,是杯水车薪,沧海一粟。失意不时打击郭的心,黑幕再次重叠。

郭一生追求真理。

抗战胜利后,郭全力以赴,但战后当局的腐败确实令人震惊。国民党当局的不作为和乱作为,比不上革命。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同志,郭将继续为革命和真理而努力。当他的儿子郭海昌带领《中国时报》的雇员和季先生到中原解放区时,郭被指控为土匪。这个“纵”无疑是郭对真理的又一次探求。上海解放前,郭通过阅读《新民主主义论》、《新人生观》等著作,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了初步了解。因此,他断然拒绝潜逃到台湾省。并于1949年回到开封。郭回到开封后,进一步研究了《共产党宣言》。这一次,他终于找到了追求一生的真理。虽然是耄耋之年,郭又一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此后,郭先生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他继续为新中国和新河南的发展做出贡献。今天,对真理的追求是郭的思想背景。郭先生的一生,是为国为民请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郭对“始终如一”的追求不仅是他的思想品格,也是辛亥革命的精神实质。

可以说,辛亥精神是郭先生思想的背景。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个人境遇如何不同,郭先生都能始终保持炎黄子孙的炽热情怀和一颗革命者的初心。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但国家进步的动力不变。特别是当我们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时,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仍然需要那些为国为民请命,努力工作,不怕牺牲的人。

总之,我们还需要成千上万像郭这样的人。辛亥革命精神和郭先生的个人品质,在今天仍然放射着时代的光芒。今天的中国人仍然需要这种保持初心的品质,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这也是纪念辛亥革命和郭先生的意义所在。(李帅、苏全友)

由李国提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924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