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人物志”周瑜篇,周大都督真的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吗?

“三国风云人物志”周瑜篇,周大都督真的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吗?,第1张

“三国风云人物志”周瑜篇,周大都督真的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吗?

“不归之河,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营西,人说是三国之战,赤壁之战。石头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气势磅礴的河山气如画,多少豪杰豪杰一次涌现。回到公瑾,小乔出嫁,英姿飒爽,羽扇纶巾,谈笑间,气绝身亡。我今天神游在战场上,我感受着一颗感受的心,过早地生出了白发。人生如梦,雕像如江月。”千百年来,每当人们吟唱苏东坡那首感人肺腑的诗《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因羡慕人才而英年早逝的周瑜产生感慨和遐想。因为《三国演义》,大部分人对周瑜的印象可能是足智多谋,但是心胸狭隘,思想深邃,与人关系优越。但是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带你一次性看完周瑜的一生。

周瑜,名“公瑾”,公元175年生于庐江舒城(今安徽庐江舒城)。他的叔祖和叔祖在汉代都处于邱的地位。其父周毅,曾任洛阳令。所以可以说周瑜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再加上周瑜本人高大英俊,志向远大。他是正经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另外,周瑜精通音律。《三国志》记载:“专事音乐,虽后三品,有所误,余须知之,顾之。”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周郎在声音不对的时候照顾他们”的典故。公元190年,孙建兵问董卓,他家住在寿春。当时孙坚的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年出生,在江淮一带颇有名气。他在江东有“小霸王”之称,周瑜来到这里。经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相处,他们一见钟情,成为了知心朋友。而且两家人相处的很好,甚至放弃了自己的豪宅去孙策家住。后来孙策的父亲去世后,孙策带着家人离开了庐江书。

公元195年,孙策率军进入溧阳(今安徽县西北),准备东渡长江,于是上书周瑜。周瑜领兵迎击孙策,给予大力支持。孙策很高兴,说:“等我有了你,这事就成了。”公元198年,周瑜认定袁术将来成不了大事,就让袁术任命他为晁县县令,准备伺机投奔好友孙策。后来周瑜在做居巢县令的时候认识了鲁肃,觉得他不一般,就主动去见他。他们像春秋时期的公孙乔和季札一样,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也是在这一年,周瑜和鲁肃一起从老巢回到了吴军。从此,两人开始共同打天下,为吴栋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他把军务托付给孙权。不过孙权是时候统一业务了,年龄还小。除此之外,只有会稽、吴军、丹阳、张羽和庐陵四县完全相互隶属。此外,天下英雄分散在各郡各县,并没有与孙氏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很多人不认为孙权有能力统一行业。只有张昭和周瑜认为孙权和他们在一起可以大有作为,所以全心全意为他服务。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占领荆州,直逼孙权所在的吴郡。这个时候孙权的大臣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这让孙权心虚,于是召回周瑜,询问周瑜的意见。孙权听了周瑜的分析,终于下定决心,拔剑削去桌角,说:“再没人敢投降,就跟这张桌子一样!”随即,周瑜和程普奉命率领三万人迎战曹操。途中,他们在赤壁相遇。曹操的士兵因为水土不服而患病,体力大减,首战失利。曹操率军到江北时,周瑜和刘备军在南岸扎营。双方对峙期间,周瑜建议黄盖火攻。周瑜认为可行,于是下令黄盖投降。果然,曹操中计了。所有船只都被烧毁,曹操大败,无奈归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提出软禁刘备的计划,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下属。孙权害怕曹操在北方的势力。如果有刘备,可以达到牵制的效果,认为刘备难以控制,没有采纳。公元210年,孙权批准周瑜征益州的计划。周瑜回到驻扎的江陵,到了巴楚地区(今湖南岳阳)。他在36岁时突然去世。后来,旭日东升对共青说:“如果不是因为公瑾,我不会当皇帝。”可见,周瑜在吴栋政权的建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情不自禁地对赤壁动容。他们羡慕周郎年轻时的成功,叹息他的英年早逝。关于周瑜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因为箭伤复发而死,也有人说是孙权因为怕周瑜军力太大而暗中杀了他。今天,我们无法核实真实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英姿飒爽、英发飒爽、羽扇纶巾”的吴栋大都督绝不会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891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