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礼制?

为什么有礼制?,第1张

为什么有礼制

“非礼也,君臣、尊卑之位,无从分辨。”没有礼仪,就无法区分君臣尊卑的顺序。比如君臣,君之南,臣之北,这就是君臣之间的等级。“上”指的是医生和官员,“下”指的是士子。医生和官员列在上面,学者列在下面。在家庭中,父子兄弟的关系也需要“礼”来实现。比如父母要慈爱的教导孩子,孩子要孝敬父母。所以“父母打电话,应该不慢。命运,父母,不要偷懒。父母在教导的时候应该尊重。父母应该服从自己的责任。”“如果你以前有过你的父母,你应该劝劝他们,让他们好起来,取悦我的颜色,软化我的声音。”这些都是对父母的尊重。

兄弟姐妹之间也有伦理秩序,要求兄弟友好,帮助弟弟妹妹。所以,在古代,“朋友”用写字的手互相帮助。意思是弟弟妹妹有难,哥哥要帮忙。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谈条件。弟弟,即使是高官,有钱,也还是应该对哥哥毕恭毕敬,百依百顺。因此,如果没有“礼”,就没有办法确定他们的姓名和职务。

汉朝刚建立的时候,国家的礼仪制度还没有确定下来。很多大臣出身荒郊野外,有时喝醉酒,在皇帝面前争功,甚至大喊大叫,相持不下,破坏宫室建筑。这不仅让皇帝的威严扫地,也大大降低了官员之间的凝聚力。因此,叔侄孙同建议汉高祖商定礼仪制度,并在全朝廷推行,以君臣之位。让这些朝臣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礼仪去迎接皇帝。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些王公大臣都学会了上朝之礼,不再像以前那样散漫散漫。汉高祖非常高兴,钦佩地说:“我直到今天才知道身为天子的尊严。”

可见,治国若无“礼”,臣子懈怠,君主不威严。没有君主的威严不是好事,因为他说的话不被大臣们重视,政令难以执行,所以缺乏执行力。所以弟子,是最简单的“礼”。但最简单的“礼”也能做到,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吃喝,或坐而远之,长辈在前,晚辈在后。”无论是吃饭还是走路,老人第一,年轻人第二。这个顺序是为了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尊重和感恩。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一整天都在忙,做饭,打扫房子,洗衣服等等。可这个孩子,对家庭贡献最少,付出最少,怎么有资格先动筷子?所以,当礼仪规则下来的时候,他对长辈有尊重和感恩之心,也有一种有序的老少伦理关系。通过这些“礼”的规定,大家都清楚,很多问题解决了,孩子就不会被培养成小公主、小皇帝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867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