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PK王阳明?天赋不够,笨拙来凑!圣贤之路殊途同归

曾国藩PK王阳明?天赋不够,笨拙来凑!圣贤之路殊途同归,第1张

曾国藩PK王阳明?天赋不够,笨拙来凑!圣贤之路殊途同归

与王阳明状元公子的资格不同,曾国藩在他那一代的圣贤中,被称为“最迟钝的”,“一生逆逆境而助”。

传闻曾国藩小时候要背很多遍。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偷某天晚上躲在他家的房梁上,想等他把当天的功课背完再睡觉去偷。然而,“傻孩子”直到半夜才把它们背出来,甚至小偷在听他朗读时也记住了它们...当然,曾国藩的笨拙是有据可查的。比如他考了七次秀才才成功。从基因遗传的角度来看,他的父亲

然而,曾国藩整个命运的逆转发生在他30岁的时候。他在翰林院的成绩是垫底的,周围的人才都比他强。此外,他感受到官场的黑暗,决心成为圣人,并写下八个字挂在书房里:要么是圣人,要么是禽兽。他抛弃了以前的花言巧语,转向程朱理学,决定以儒家的“三纲八项”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去实践。从此,曾国藩可以说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之前他评价自己,浮躁,自大,修养差,虚伪。后来我们看到的是曾国藩一生锲而不舍,不改初衷。

首先是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每天不断努力,滴水穿石,每天改正,改名叫“涤生”,取其意来自明朝四训中的“诸般往事,如昨日之死”这句话。从后者,如今日之生活”。10年后,也是曾国藩立志后的十年,他的理学精进,仕途昌盛,连升七品、二品。

他人生真正辉煌的篇章,是在他41岁的时候才慢慢揭开的。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回乡为母尽孝,被带出山做团练,以遏制太平天国起义的迅猛发展。当时清廷号召做团练的队伍很多,但曾国藩的这个项勇定下的使命是“力挽狂澜不倒,扶大厦倒,誓死捍卫孔孟伦理”。

然而,从衡州发兵回家,赶往父亲葬礼的这三年,可能是曾国藩一生中最绝望、最悲壮的三年。可以说是皇帝多疑,地方官员排挤,四面碰壁,四面污秽,限于举国不能容忍的局面。在这三年里,曾国藩两次险些丧命,一次在长沙靖港,一次在九江湖口,都是大败之后不得不投江自尽。但是,没有大的责任,没有小的苦难,没有大的气度,被称为圣人是不够的。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也许在这一生中,都没有踏入过命运的洪流,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也许永远只能从这一面看另一面。

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曾国藩依然翻脸自省,自求多福。逆境的反面往往在于思想的反面。如果内心不平,精神不畅,就容易与外界发生冲突。所谓“正”就是:降魔者先降心,降魔者心郁则退。控横者先控气,控横者不侵。背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曾国藩为官对后世学习的影响几乎无人能及。

梁启超在评价曾国藩的成圣之路时,有一段话写得特别中肯:“他一生的力量,在于他从世俗中解脱出来的决心。当你困了,你知道,但你愿意这样做。你会毫不沮丧地经历成百上千的困难。不会求近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想当然,使其勤奋,想当然,忠贞不渝,英俊真诚,勇敢勤奋,艰苦卓绝。就这样,就这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813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