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枫桥夜泊》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枫桥夜泊》原文),第1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枫桥夜泊》原文

霜夜江风渔火意愁眠。

“霜夜,江枫渔火愁眠”指月落,乌鸦不断啼,秋霜满天,江边枫树在船上掀起渔火,只剩下我一个人愁眠。这首诗来自枫桥附近的一个夜泊处。《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途经寒山寺时所作的一首诗。

《枫桥夜泊》原文

作者:张继[唐朝]

月亮落下了乌鸦,冷冷地啼叫着,睡在枫树上,睡在江边的渔巷里。

苏州城外城内孤独的寒山寺,半夜响起的钟声传到客船上。

《枫桥夜泊》翻译

月亮已经落下,乌鸦不时啼叫,茫茫夜色似乎弥漫着冰霜。面对着岩石上隐隐约约的枫树和河中忽明忽暗的渔火,我的焦虑让我难以入睡。深夜,苏州城外寒山寺清冷的钟声飘到客船上。

《枫桥夜泊》注释

乔峰:苏州长门外。

夜间停泊:夜晚将船停靠在岸边。

乌提:一个是乌鸦乌鸦,一个是乌提镇。

漫天霜:霜,不可能遮天蔽日。“霜”这个词应该理解为严寒;天空满霜,是空极寒的形象语言。

江:一般解释为“江边枫树”,江是指发源于太湖,流经上海,流入长江,俗称苏州河的吴淞江。也有人认为是指“江村桥”和“枫桥”。“乔峰”位于吴县南门外的西郊。它的真名叫“乔峰”,因张继的这首诗而改为“乔峰”。

渔火:通常解释为“渔火”是渔船上的灯;还有一种说法是“渔火”其实是钓鱼的伙伴。

愁眠:有愁眠之意,这句话拟人化了江枫和渔火。是后世不懂诗的人怀疑蒋丰的渔火怎么能眠过愁,所以附上一句话,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的名字。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市西南面的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乔峰附近,建于南朝梁朝。相传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居住而得名。今天在苏州市西峰桥镇。本名“苗栗普明塔院”,又名乔峰寺;另一种说法是,“寒山”指的是驱寒的山,而不是寺庙的名称。寺庙几经重修,现在的寺庙是太平天国以后新修的。该庙在二战中被日军运走,至今下落不明。

半夜钟:今天的佛教寺庙(春节)都是午夜鸣钟,但当时有午夜鸣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子夜钟”。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问:“诗人贪好句,以致道理不通。这是写文章的一个毛病,如张继的诗《午夜客船的钟声》。句子虽好,怎么会有午夜敲钟的理由呢?”然而,经过许多人的实地考察,才知道苏州及邻近地区的佛教寺庙都有敲午夜钟声的习俗。

《枫桥夜泊》赏析

诗人的思维缜密,短短四首诗就囊括了六个场景,用最诗意的语言构造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意境:秋夜江边点起渔火,静夜里载客入眠听钟。所有场景的选择都有独到的见解:一静一动,一明一暗,在河岸上,场景的搭配和人物的意境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和交融,共同形成了这种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枫桥夜泊》作者介绍

张继(约715-约779),名,唐代诗人,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唐肃宗至德意志之初。要有见识,好说话,有见识。和皇甫冉做朋友,爱他胜过爱坤弟。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登进士。然而,他选择了最后一个回家。唐代宗李煜保瑛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张继被聘为洋务局的一员,供职于西方政府。从此弃笔从军。之后成为校对局的一员,晋升校对博士,最后成为盐铁的评委。分财入洪州。这一年的年底,张继在就任盐铁法官仅一年多后就病逝了。他的朋友刘长卿写了一首悼诗《哀张员外集》,说“世难归路,家贫葬期延”,可见张继清正廉明。后来,他的妻子代替他去世了。继张有的诗集《张安慈系诗》之后,流传于后世的最著名的是《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写作背景

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天宝十二年(753年)升杨军为礼部侍郎”,即考中进士。天宝十四年(755年)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急降蜀国。

当时江南政局相对稳定,很多文士为避乱逃往江浙,张继也不例外。一个秋夜,诗人停泊在苏州城外的乔峰。江南秋夜的美景,用哀愁吸引了这位旅人,使他领略到了一种有意味深长的情怀和情趣的诗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明朗的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804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