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 7 天,上牌仅 3 天,新车就当街起火?你信得过电动汽车么?

买来 7 天,上牌仅 3 天,新车就当街起火?你信得过电动汽车么?,第1张

买来 7 天,上牌仅 3 天,新车就当街起火?你信得过电动汽车么?

四川阆中一车主发布视频称,上牌仅3天(买回来才7天)的比亚迪韩在大街上自燃烧毁 hellip hellip引发热议。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动车起火统计数据已经出来了,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与前几年相比,火灾发生率增加了几倍。

于是小伙伴们建议,大家都知道特斯拉用的三元锂电池是锂电池中安全系数最高的。那么如果我们买一个相对更安全的锂电池(型号),起火率会降低吗?——比如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储能低于三元,但被业界公认安全系数远高于三元锂电池。

他们说磷酸亚铁锂更安全?

2022年上半年,烧的比较多。

但国内汽车媒体“灵猫实验室”收集了中国2022年上半年的电动车起火事故总数,并按照各个品牌和车型进行了统计。最后以“2022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国内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统计表”的形式发布。

(图片由“灵猫实验室”发布)

不算没关系,算了就傻眼了!——因为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磷酸亚铁锂有三元以上的电动车。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结果都傻眼了,因为不符合“常识”!

事实上,即使是目前业界公认的安全系数最高的比亚迪“刀锋”,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在中国(碰撞试验和商用车使用),还是在越南(出口刀锋EV Han),都有起火的报道。——要知道,目前国内应该没有比“刀锋”安全系数更好的电芯了(公开秀针灸)!

什么是“单体”,什么是“群体”

为什么明明在各种极限测试下都很安全稳定的电芯,装上后却“不如预期的安全”?——其实这涉及到“单体”和“群体”的概念!要知道,“单一安全”并不等于“群体安全”。

什么是“单体”,什么是“群体”?——以特斯拉为例:早期MODEL-S的整个底盘下,有一个整体的动力电池组。彻底拆解后,里面大概有7000个“5号电池”(仅搞笑声明)。“5号电池”的真实身份是18650电池。松下产品,三元锂电池类型,钴酸锂系统。

这种一个个拆开的“5号电池”,技术上叫做“电芯”。从特斯拉底盘上拆下来的整个“铁盒子”就是“动力电池组”,统称为“电池组”。——把无数个“电池”组装成一个“电池组”的过程,叫做“分组”。——我想这么说,大家都能理解。

“单一安全”并不意味着“群体安全”

单体电池的安全性能不能代表“编组”后的整体安全性。因为“电池组”是由成千上万个“电池”组成的,而任何一个学过机械原理的学生都应该记住一个公式:系统可靠性渐近;所有单体事故率“相加”。

拿一个极端的例子来类比:比如电芯的着火概率是“十万分之一”;那么,节电芯组装在一起后,总火灾概率是“五万分之一”;10个节电芯组装在一起后,总着火概率是“万分之一”;100个节电芯组装在一起,总着火概率是“千分之一” hellip hellip

在现实情况下,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除了“电芯”之外,还包括散热系统、外壳、单根保险丝、均压电路板、分组温度传感器(也有使用单个传感器的),以及通信电路板 hellip hellip任何失败都可能导致危险。

在不同的损伤模式下,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

而且,退一步说,不同的电池在不同的损坏模式下表现出不同的损坏程度。前阵子网上有个技术大牛,对特斯拉18650电池做了破坏性测试。并对测试过程进行录像,发到网上供大家观察。

(视频来源:西瓜视频)

视频中,操作者用砍刀甚至斧头直接暴力切断电池。结果,电池没有冒烟、着火、燃烧或爆炸。就起了几个水泡,就停了 hellip hellip这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三元锂电池不是不安全吗?碰一下不就炸了吗?

然而在接下来的“针刺测试”中,特斯拉的18650电芯只是被轻轻刺了一下,就瞬间起火,当场被炸成了碎片!炸了几次,无一例外!1650电池在大刀斧头面前“无所畏惧”,仅仅一针见血当场飞溅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这也印证了不同损坏模式下电池的损坏程度不同的事实。

根据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

电车离安全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我们不能对电池的安全性过于乐观。未来电池要经历越来越残酷的极限考验!如短路、过充、过放、明火燃烧、低温冷冻、电锯、电钻、针刺、挤压、刀割、实弹射击 hellip hellip即现行的“军用标准”下放为“民用标准”使用。

有轨电车不错,但是问题很多。至少目前来看,续航够不够,至少安全问题必须解决,然后才能谈如何普及。但从2022年上半年电车自燃事故来看,电车离安全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786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