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朱棣后宫凌迟3000宫女实际是恶意中伤罢了

辟谣|朱棣后宫凌迟3000宫女实际是恶意中伤罢了,第1张

辟谣|朱棣后宫凌迟3000宫女实际是恶意中伤罢了

据韩国史书《李朝实录》记载了一起极其残忍的案件——永乐后宫杀人案。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迪为了一个宠妃的死,残忍地处决了近三千名宫女,并亲自监督刽子手的行刑。一时间,永乐后宫的人都被吓坏了。宫女们担心自己的处境,恳求永乐皇帝饶了自己,但得不到回应也没用。这件事甚至引起了天怒,明朝的三座宫殿被闪电烧毁。即便如此,朱迪也没有理会天庭的警告,依然我行我素,将这种非人的残忍进行到底,导致2800名宫女的损失。

这种情况有多真实?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朱迪有他自己的帝王风范,尽管他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他派遣郑和下西洋,起用亲征,修订永乐大典,都体现了他的伟大才华和谋略,也正是他的行动让明朝不再偏安一隅。这样,朱迪可以算是一个杰出的皇帝。这样的皇帝真的会做出为宠妃杀人这种有损威信、不得人心的事吗?今天,边肖将对《李朝实录》中记载的永乐后宫杀人案的始末及现存疑点进行梳理。

第一,你最喜欢的妃子是谁?为什么会受到青睐?

据《李朝实录》记载,这位令朱迪恼怒的妃子是一位来自朝鲜的贵妃,朱迪封她为贤妃。据说这位贤惠的公主不仅漂亮,而且漂亮。而且才华横溢,常常以优美的琴声让人感到愉悦。《明史·后妃传》也毫不吝惜地赞美她的容貌,称她“资质极佳”,也就是说,她既有迷人的风韵,又有恬淡清纯的气质。

有这样的资历,自然会讨好人,朱棣宠她也情有可原。但作为九五,皇帝身边都是才貌双全如贤妻的嫔妃。为什么她最受青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位贵妃长得像喜欢的另一个女人——许。

许是明朝开国功臣魏国公许达的女儿,也是皇后许的妹妹。据说早就暗恋许,但碍于许皇后,她不敢太过露骨。许皇后死后,有了让许以公主身份入宫的想法,于是向许坦白了自己的心声。不料遭到许的拒绝,民间甚至流传着一种“拒绝永乐皇帝”的说法。

至于排斥永乐皇帝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机智地以多种理由拒绝了永乐皇帝,另一方面又阐明了自己的性格和立场,说自己淡泊清心,宁愿像野草一样独自过着平静的生活,也不愿像牡丹一样绽放来吸引眼球。

事实上,书中所说的拒绝明成祖只是许拒绝明成祖的一部分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治立场的不同。众所周知,朱迪的最高地位并不是由他来证明的。他发动了靖难之战,让他的皇帝和大臣们吃了不少苦头。既然许的妹妹已经嫁给了,她自然会无条件支持丈夫,但她的大哥更支持他当皇帝,许更支持大哥的做法。经过荆的磨难,被软禁,许自然不能再娶,于是拒绝了,剪了头发当了尼姑。后来,全的家人从朝鲜被介绍来,称她为贤妻,因为她长得很漂亮,很像许。

二。替代品导致的流血

下面这个故事还是出自《李朝实录》。当时,据说朱迪的贤妻太幸运了,他不得不亲自带着她,但不幸的是,在返回朝鲜的过程中,贤妻突然去世了。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轰动,但后来却因为后宫里有谣言说贤妃不是死了,而是被毒死的而变得愤怒。这个美女陆也是朝鲜的妃子。她经常说挑衅的话,因为她嫉妒她贤惠的妻子。这样看来,鲁毒死德妃也不是不可能的。

于是,审问的宫女太监,拷打的鲁。在严刑拷打下,供认了毒死贤妃的事,但她因长期受折磨而死,但此事并未结束。几年后,一场变故让朱迪怒不可遏,开头提到的永乐后宫杀人案就是如此。

还有一个叫陆的妃子,因为是商人的女儿,所以叫贾陆。有一天,发现贾鲁士手下一个姓于的宫女和一个小太监关系密切,而且似乎嗜食,就当面指出,却没有处罚她。这是发生在后宫的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这并不奇怪。没想到第二天宫里的太监就自杀了!这让朱迪迷惑不解。原来是宫女跟主人做了坏事,以为朱迪发现了她的行为,怕事情发生后不欢而散,所以自杀了。

其中一件坏事就是毒死了贤妃,让背了黑锅。鲁以前之所以承认毒死良妃的罪行,多半是被迫的。更重要的是,那个叫于的宫女和贾鲁士合谋要毒死。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挑战朱迪的帝国威严,他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因此,朱迪虐待并杀害了所有2800名宫女。根据李朝的记载,这种暴虐行为甚至引起了上天的警告。即便如此,朱迪并没有停止虐杀,甚至还去现场监督行刑过程。

这就是《李朝实录》中记载的永乐后宫杀人案的全过程。至于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量。毕竟整个故事还有很多疑点,需要一一求证。

三、后宫杀人案疑点

第一,许对的故事本身就存疑,没有办法谈替代方案。许的故事仍有两个疑点。一是时间线比较混乱,二是拒绝永乐皇帝在民间流传不合理。

关于许,历史上关于她的记载相对较少。《明太祖一记》中的相关描述是“四个女人,成了永远的皇后,二代公主,二代安公主。”其中,许达另外三个女儿的身份解释得很清楚,但许金淼的身份却只字未提。直到嘉靖年间,郑端健在《今日话》中提到曾在徐皇后死后邀请徐的母亲谢夫人入宫,希望谢夫人同意将女儿嫁给他,但被婉言拒绝。

但从时间线上看,郑端健的说法似乎难以成立。许的父亲许达死于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许皇后死于永乐五年,即公元1407年,共22年。就算算牌,假设许生于许妲死之时,而在许皇后死之时表露了自己的感情,那么许当时至少22岁,也许更大。按照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性十多岁就结婚,许作为大家闺秀,22岁结婚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洪武二十年(1387年)十月,谢夫人谥号中山武宁王夫人。既然是谥号,说明谢夫人死于1387年之前,不可能是1407年之后入宫。

至于民间广为流传的“拒斥永乐皇帝书”,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它不符合君臣通信的格式。许清高孤傲,但作为大家闺秀,她还是懂得基本礼仪的。给皇帝写信不写地址也不抬头是不可能的。其次,既然是许写给永乐皇帝的私信,收信人一定是。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把这封羞辱人的信公之于众,更不能传播到民间。

总而言之,无论从故事的时间线还是信的真实性来看,许的故事都需要加以考虑。既然需要考虑郑竹的故事,那就更不好说贤妃是替身了。

第二,证人的身份有疑问。为了让虐杀案看起来更真实,《李朝实录》还记录了一个证人——保姆金黑,里面提到保姆在虐杀案中幸存。朱迪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宽厚仁慈,放他回国,于是有了这个故事的记载。

但《英宗实录》中对金黑的记载是“取自宣德初年,久留京师”,于是将包括她在内的53名女子释放回国。这和《李朝实录》有三点矛盾。第一,金黑结婚了,不是奶妈。第二,无法见证宣德年间永乐结婚时发生的事情。第三,金黑是英宗送回来的,不是仁宗。

第三,除了李朝的记载之外,没有其他的历史记载。《李本纪》中提到的杀人案,在其他史书中是找不到的,不仅在正史中找不到,在野史中也找不到,甚至在清朝写的明史中也找不到。要知道,清人对朱迪的评价往往是武断而心狠手辣的。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命案可以证明朱迪的心狠手辣,清人不可能不记录。于是,这个故事更有可能是编造的。

第四,女仆人数过多。贾只是一个小小的嫔妃,也不可能有近三千的宫女。就算宫女那么多,短时间内花完一年也不可能实现。即使能实现,朱迪也是永乐十九年亲征,不可能有时间亲自监督执行。但《李朝实录》说他“全是亲自砍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五、贾鲁的身份可疑。《李朝实录》说贾露诗是商人的女人,但按照明朝的制度,宫中嫔妃必须是非工、非医、非巫、非商。所以贾鲁士不可能存在。既然整个案件的导火索不可能存在,那么后面的故事一定是无稽之谈。

疑点6。封建帝王不能为了一时的愤怒而违抗天命。在封建统治时期,大家都信奉君权神授,甚至称皇帝为天子,甚至设立专门的占星占卜机构,将天象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他们把命运看得更重要。诚然,可能有人逆天而行,但这个人绝对不是朱迪,因为三大殿被烧毁后,朱迪曾写过一封内疚感的信,信中写道,“或牢中滥杀无辜,或是非不分?”因为朱迪做了这样的调查,所以不可能不顾上天的警告继续杀戮。

可见《李朝实录》所记载的内容不过是捏造和恶意中伤而已!

本文由微信官方账号原创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775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