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年,39岁的多尔衮刚刚迎娶了政敌豪格的两位遗孀,甚至还央求娶一位朝鲜公主。但公主才2岁,韩国君欲哭无泪。
此时的多尔衮身居“太上皇摄政王”的高位,见到顺治也不下跪,群臣皆听命于他,大权独揽天下。
但是,从秋天到冬天,多尔衮的身体时不时会有点小毛病。但他没有申报太医,也没有自行休息,而是一意孤行地决定去古北口打猎,带着一大票随从出发了。
在打猎的过程中,多尔衮突然头晕目眩,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医护人员慌慌张张地把他扶起来,发现他的膝盖大量出血。简单包扎后,他继续追逐猎物。
不久后,他出现了咯血,不得不中断他的狩猎之旅。在沙漠中,没有好药,多尔衮的病情急剧恶化,最终死去。
据史料《太上皇摄政王多尔衮外出打猎日记》记载,十二月七日多尔衮病重于卡拉城。到了五子守备的第九天,太上皇摄政王突然去世。
“淬”字让后世很多史家产生了怀疑,因为多尔衮正值壮年,之前身体并没有多少疾病。他怎么会突然猝死呢?会不会有人暗算他?
但如果联系他的生活经历和习惯,就不会觉得结局突兀。
首先,他的体质不是硬朗强壮,而是“弱瘦”。他奋斗多年,留下的是“慢性病”。
从16岁开始,多尔衮就开始横刀立马,四处征战。他远征蒙古察哈尔,投降了力丹汗的儿子,获得了国家的法令。在晋松战争中,他经常彻夜不眠,讨论战术,击败了明朝将军洪承畴和祖大寿,极大地打击了明军的士气。后来指挥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多年战乱造成的伤病没有时间休养,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健康。
其次,上任后长期处于高压、疲劳、焦虑、五味杂陈的状态,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皇帝驾崩的时候,多尔衮和弟弟阿济格、弟弟多多已经有了和豪格抗衡的实力。但出于政治稳定的考虑,他提议让6岁的福临做皇帝,并与吉尔哈朗一起,以辅佐国王的身份帮助年轻的皇帝登上王位。
后来,他夺取了吉尔哈朗的权力,控制了国家事务。
然而,虽然明朝灭亡了,张的农民军势力仍然占领着四川,威胁着清朝的稳定,必须尽快铲除。在朝廷上,南北文武官员与满汉民族的矛盾也异常激烈,需要平衡。这一切都让多尔衮很努力。
于是多尔衮派魏王豪格、吴三桂入川。经过近一年的激战,豪格一箭射死了张,农民军大败。
1647年初,立下汗马功劳的豪格的班主任回到朝鲜,但多尔衮担心会威胁到他的地位,以隐瞒功劳和利用罪人之兄的罪名将豪格投入监狱。
很快,霍格就抑郁了,终于进了监狱,年仅四十。至此,多尔衮松了一口气。
再次,亲人的去世带来了沉重的精神打击,多尔衮几乎陷入抑郁。
多尔衮与弟弟朵朵关系很好,但是朵朵死于天花,紧接着第一任妻子博尔济吉特氏去世,让多尔衮深受其害,影响了身体健康。
还有一个问题。他的婚姻和私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2岁时与妻子博尔齐吉特结婚,过早进入婚姻生活,对身体发育造成负担。这个老婆跟了她25年,感情很好,但是一直没有生育。
所以他不断纳妾,娶了九个妃子(史书记载),红颜知己多,露水情缘。这种原始的冲动无节制,势必对身体有害。
据史书记载,豪格死后,他的两个博尔济吉特福晋被多尔衮娶了,其中一个是孝庄的表妹,另一个是多尔衮的妹妹。
而且他不仅霸占了豪格的两个福晋,还把目光投向了李氏朝鲜,派亲信去朝鲜选美迎娶公主。
其实早些年,朝鲜锦林郡公爵李开银娶了一位李公主,这个女人和多尔衮生下了他的独生女爱新觉罗东阿。
然而这一次,韩国君很尴尬,因为他心爱的女儿才2岁!于是,他从宗室里选了一个16岁的姑娘,娶了她做公主。
多尔衮闻讯后喜出望外,亲自前去迎亲。没有任何仪式,他就迫不及待地和李在连山结婚了。
没想到,这年冬天,享万众之福的多尔衮在打猎中猝死。
想想看,多年的性放纵,体力受损,孩子的衰败,已经看出端倪了。
此外,暗病凝滞体内,严冬奔马,寒气入侵加重病情。这匹马肺部受伤,并且咳血。从12月初七病重卧床,一直到12月初九去世,病情发展迅速。即使华佗转世,也无法返老还童。
一代传奇人物,以一声叹息结束谢幕,真的应了那句话:健康至上!
再厉害、再有钱、再漂亮、再贴心的人,没有健康作为保障,都是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