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七年统一天下,李世民虽战功卓著但不过是将军加军师

唐朝七年统一天下,李世民虽战功卓著但不过是将军加军师,第1张

唐朝七年统一天下,李世民虽战功卓著但不过是将军军师

说到唐朝开国,可能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李世民率军驰骋在战场上,迅速横扫群雄,一统天下。在后人的印象中,唐朝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得天下,几乎全是因为李世民。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纵向比较一下,看看不同朝代统一的时间。秦九年(前238年),秦自治,先后灭韩、灭赵、灭魏、灭楚、灭燕、灭齐。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耗时17年。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爆发农民起义,刘邦起兵沛县。秦二世三年(前202年),刘邦称帝,统一天下,历时七年。帝皇三年(22年),刘秀从宛城出发,建武元年(25年)六月,在河北鄄城称帝。武建立十二年(36年),用了14年时间灭了蜀国公孙述,统一天下。太史二年(266),曹魏皇帝曹桓禅位于司马燕,始于西晋。咸宁五年(279),金军开始发动灭吴统一天下的战争,历时13年。皇元年(581年),北周景帝退位隋文帝,隋朝开始。隋炀帝十年(590年),岭南诸州被称为隋朝,隋朝用了10年时间统一了天下。大业十三年(617),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大业十四年(618),李渊称帝。武德七年(624),攻下窦建德,王投降,唐朝基本统一汉版图,历时七年。剑龙元年(960),周朝将领在陈桥发动兵变,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兴国四年(979年),历时19年,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惜春十一年(1184年)左右,铁木真被选为蒙古乞部可汗。Xi第二年(1206年)春,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南宋,耗时95年。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定都天府,建立明朝。武二十二年(1389),北元灭亡,耗时21年。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王朝。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康熙元年(1662年)南明灭亡,历时46年。

在这个对比中,只有西汉和唐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最短,这也反映出唐朝统一天下在时间上相对容易。

七岁时,李渊被封为唐国公,因此第三代是一国之主。隋朝建立,任千牛。依靠母亲和独孤皇后为姐妹,受到隋文帝重用。在将多名地方官员放在外面后,他回到中央政府并担任重要职务。

大业九年(613),杨迪发动第二次朝鲜战争,李渊以魏卿的身份到怀远镇(今辽宁辽阳西北)监督军需运输。杨玄感造反时,得到紧急命令,前往红花(今甘肃庆阳)任留守官,在关右,即潼关以西主持军事。

从中央到地方,又从地方到中央,李渊经历了政治、刑法、民政、军事等各个要害部门。,非常熟悉国情和习俗。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隋朝的船已经千疮百孔,无法挽救,即将毁灭。于是,他成了一个仁人志士,逐渐建立起以他为首的权力集团,为天下大变做准备。他不想当忠臣,就和失去了所有民心的隋朝一起陪葬了。然而,尽管他小心翼翼,他仍然受到杨迪的怀疑。杨迪皇帝叫他去做这件事,但是他因为生病没有去。杨迪皇帝暗暗表示希望他能早死。

为了消除杨迪的怀疑,他开始自取其辱,收受贿赂,饮酒作乐,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行为。这一招很有效,杨迪皇帝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杨迪皇帝深信,这样的贪官、奸臣、混账官,虽然行为恶劣,但不可能有野心,这比那些清官、良官、清官要让人放心得多。

李渊的自不道德不仅达到了预期的自保效果,还迎来了仕途的繁荣。在担任了几个显赫的军职后,于大业十三年(617年)被任命为太原驻防使。太原是北方的军事重镇。为了抵御土耳其人,这里修建了重兵把守的深潭和设防的城池,聚集了大批精锐的士兵和将领,积累了充足的粮食和军需物资。

此外,太原还有晋阳宫,杨迪在北方的宫殿,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吸引力。李渊的任务是和马邑(今山西朔县)太守王仁恭一起抗击突厥。

深谙政治的李渊知道,目前的成功并没有改变他真正的危机。要想在动荡的局势中占据主动,就绝不能安于现状。你一定要抓住机会,利用好手中的优势,主动出击。否则,一旦多疑的杨迪皇帝对他采取任何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命令长子李和次子进一步招募壮士、谋士和死人,以扩大集团的实力。二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命令,娶了一大批人才。

自然,李家父子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的实力,也让很多正在寻找出路的人才,愿意投奔他们的阵营。叛逃的人才漂洋过海,各奔东西,积极为唐高祖集团服务,出谋划策。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世民交来的两个人,一个是副监裴济,一个是金阳县令刘文静。刘文静有非凡的观察力。他可以看到李沅芷在这个世界上,而李世民是一个非凡的人,所以他爱上了对方。但因为和瓦岗寨首领李密的婚姻,他被集体惩罚逮捕入狱。

李世民探监时,分析了天下英雄多,以致杨迪皇帝被困江都的情况,便祭出了这样一个方案:从太原人中招募十万大军,与原有的数万大军汇合,乘势而上,进入关中,号令天下,这样用不了半年的时间就能成就帝业。李世民同意这是一个很好的计划,并通过裴济,该计划提交给唐高祖,所以他制定了他的军队的轮廓。

为了招募士兵,唐源走了两步。第一步是让出狱的刘文静在太原、西河、雁门、玛依等地伪造杨迪的诏书。所有年龄在20岁到50岁之间的男人都是士兵,并在年底聚集在卓君县参加征服朝鲜。这些地区的人们厌倦了朝鲜战争,这使他们更加恐惧和困惑。

达到预期效果后,进行了第二步。而马邑刘武周杀了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加入突厥,率众攻太原,伪造了杨迪皇帝要他再招自己兵的圣旨,成功募集了相当数量的兵。

然而,太原的最高领导层并不是铁板一块。留守的副将王维和高君雅,依然忠于隋朝。看到李渊要造反后,他们准备突然袭击,迅速逮捕李渊。唐高祖得到情报,让刘文静等人编造“勾结刘武周、突厥人”的罪名,先把他们处死。刘武周与突厥军兵临城下时,唐元打开太原所有城门,为了疑神疑鬼,把未来的敌人吓得不战而退。

唐高祖虽有一定实力,但为了不走捷径或腹背受敌,他采用了刘文静的方案,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暂时与突厥妥协,直至可汗统治结束。同年6月,唐高祖正式竖起了派遣军队的旗帜。但为了不给其他英雄以口实,在刘文静和裴济的策划下,他决定废除失去民心的皇帝称号,立隐居在长安的代王杨为皇帝,以维护旧政权,开创新局面。

同时设立将军府,并为将军,以裴济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下设左右三军:李健为左都督,统率左右三军;李世民是右翼的总司令,指挥右翼武装力量。出兵前开粮仓济贫,赢得远近喝彩。

在炎热的七月,唐高祖离开了他的第四个儿子李元吉,去了太原。刘文静派使团去土耳其请求军事支援;自率三万大军从太原出发,向关中对角线进发。

第10天没有战争。到了灵石贾湖堡后,尤杨派来的将军宋老生在五十里外的霍邑(今陕西霍县)设下防线。这是第一仗,关系到李元军的离职是否顺利的第一仗。天气并没有让它变美,连下了十天的瓢泼大雨让后方难以进行运输,前方道路泥泞三尺。唐高祖别无选择,只能命令部队暂时休息,等待天气变化,等待口粮的供应。

但等了多日,雨还是迟迟不下,刘文静耽误了前程。突然,军中谣言四起,说突厥人变心了,准备乘虚攻太原,军心开始动摇。眼前的战斗打不起来,大本营可能会有危险。唐高祖犹豫了一下,经过慎重考虑,他想放弃进攻关中,掉头,从太原向北撤退,并命令左军的一部分作为撤退的先锋。这一决定遭到了李和的反对(在许多史料中,李反对的事实被隐去了,只剩下反对)。两兄弟认为撤退是错误的,不仅大业毁于一旦,而且前景堪忧。

经过苦口婆心的规劝和长时间的规劝,他们终于说服李渊回心转意,撤回了自己的生命。到八月初,天终于放晴了。唐高祖对霍伊发起了进攻。为了消化对方高城的优势,他亲自上阵,以弱兵诱宋老生出城。贪婪的宋老生被骗出城,试图一举摧毁李元军。双方接触后,李渊装败,向后撤退。宋老生进入预设的伏击圈后,削宋老生,消灭其部,然后攻克霍邑。

歌声响起,李元军带着胜利向前推进。途中,土耳其特使刘文静抵达,他圆满完成了使命。以“土地全归唐宫,财富全归突厥”为条件,赢得了突厥政治和军事的双重支持,并带来了500名突厥军辅和2000匹战马。

9月初,李元军到达尤杨设置的第二道防线——河东城(今山西永济西)。河东城位于黄河东岸,由隋将军屈突通镇守。凭借其坚固的城墙和危险的地理位置,他把河东城守得像金子一样坚固,并拆除了河上的浮桥和各种船只,以防止李元军过河。李渊赢得了当地居民和叛军的支持,得到了一些船只,并组织敢死队绕城渡河。敢死队在夜间遭到屈突通的袭击,全军覆没。

李渊围城挑战,屈突通墙倒众人立;进攻,但是输了,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当唐高祖看着城市,李世民,裴济和其他人提出了他们的建议。主力回河北,从梁山(今陕西韩城黄河中游)、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中游)渡河。一支冒险的军队继续围攻这座城市,以阻止屈突通的追击。

局势豁然开朗,蜷缩在河东城里的屈突通动弹不得。李渊率领主力渡过黄河,进入三秦边界,受到士民的普遍欢迎。命李、刘文静领兵进屯(今陕西华阴东)永丰仓,镇守潼关,遏制一直援东之敌;李世民率领他的部队沿着渭河,直奔长安。

李世民的军队并不孤单。他的叔叔李申通、妹妹平阳公主、妹夫柴绍等人先后起兵,联系当地起义军,成功扫荡隋军据点和长安城外的营地,前来与李世民会师。随后,李、长驱直入关内,率军西进,形成对长安城的围攻。

攻占长安是一场大战。当李元军达到20万人时,他在关中形成了绝对优势。而刑部尚书、夷将军尹师傅、京兆郡滑仪成等暂死,带领城内军民展开长安保卫战。

唐高祖下令攻城。经过一场血战,11月攻陷长安城。此时的尤杨已经成了傀儡,任凭唐高祖摆布,并被戴上空第一天子的名号,改元为易宁。李渊历任丞相、巡抚、军内外巡抚,并任唐王、丞相。

得到长安城,并建立一个傀儡皇帝,唐高祖集团就成了天下最显赫的门路,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发展壮大了。

李渊攻占的长安,不是普通的军事重镇,而是重要的政治中心——西京。尽管杨迪在东都洛阳掌管大部分政治,但长安在名义上仍然是隋朝的第一个首都。因此,军事上的胜利给李渊集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政治主动权。

傀儡皇帝只是唐源的权宜之计。他借用了旧的政治招牌,给自己披上了保护色,从而能够进退自如。他知道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烤火自焚是不明智的。

他在等待国家局势更明确的变化,即隋朝的政治象征已经融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他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进一步扩大军事管理,以李健为东线总司令,李世民为副总司令,离开潼关,攻打洛阳,夺取第二个政治中心。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皇帝杨迪在江都被杀,主谋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丞相。洛阳闻讯,立即立越王杨侗为帝。因此,随着尤杨在长安,隋朝的名义下有三个政权。李渊审时度势,认为杨迪的死宣告了隋朝的灭亡。如果继续僵硬地维护傀儡皇帝,就会陷入三方争正统的无聊闹剧,失去独特的政治号召力。

于是,四月,他踢开尤杨,自己登上了神的宝座,宣布国号为大唐,改伊宁二年为武德元年,立李健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改朝换代,唐力王朝出来了,开国君主唐元时叫唐高祖。然而,唐力王朝的建立只是李渊集团的一厢情愿,并没有得到天下英雄的认可。那年九月,卫州(今河南安阳)士兵宇文化及也做了同样的事。杀了,立为天子,封徐为天寿。

后洛阳王废杨东,成黄袍,封为郑,封为开悟。况且在这之前和之后,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称帝称帝。

有大的:狄威在建立的巩(今河南巩县),国号永平;建立于窦建德,建都乐寿(今河北献县),国号五风;薛举建立的Xi秦,定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国号秦兴;李鬼建立凉,定都凉州(今甘肃武威),国号安乐;萧县建立的梁,定都江陵(今湖北),国号为风。吴,建立于李梓潼,定都江都,国号;汉,建立于刘黑闼,定都明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国号天枣。宋朝由宫哲建立,定都丹阳(今江苏南靖),国号田明。

满清政权,开疆拓土的唐朝,充其量只是一路诸侯。然而,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在结束了伪皇帝的名号后,和王亦步亦趋,采取了同样的政治措施,使隋朝彻底灭亡。每个男性猎鹿人都打起了旗号,作为平等的一方,他们展开了一场裸体比赛。

谁是赢家,唐高祖集团还不能完全确定。

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谁也不确定。疆域仅与金朝有关的李唐王朝,起初只能远交近攻,逐渐蚕食。直到的气势,方才有了统一的力量。这个过程很漫长,长达七年。

李渊登基后不久,关中遭到自称西霸王的薛举的攻击。李世民奉命去迎击他们,但开局不利。薛举病逝后,十一月,与继位的儿子薛再次交战,采取了突击骚扰、深沟高垒、切断敌人粮道等战术。他彻底打败了对方的二十万人马,却活捉了薛,占领了陇右。

武德二年(619),李鬼政权内部分裂。户部尚书安秀仁执掌朝政,其弟安在唐朝以后成为铁杆亲唐派。两兄弟联系了当地的民族部落,攻占了金城,活捉了李鬼,带到了长安。结果,唐高祖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河西。

同年,北方豪杰之一的刘武周屡败唐军,占领了河东大部分地区,这原本是唐军的根据地,并派其名将宋金刚领兵继续横扫河东。在宋金刚的强势下,唐高祖准备放弃河东。李世民坚决反对,他要求部队迎接他的理由是太原是这个朝代的发源地。

在唐高祖的支持下,他渡过黄河,用兵法保存实力,耗尽了对方的粮食。武德三年(620),趁对方撤退之际,强行与之决战,从而彻底击败宋金刚,投降了尉迟敬德等将领。然后以破竹之势取太原,刘武周被迫逃往突厥,从而收复河东。

这年下半年,率部逐鹿中原,攻打王所据守的洛阳。武德四年(621),窦建德领兵相助,以分兵的战术活捉窦建德,后在王迫降。

同年,赵、李、李靖奉命带领巴蜀兵顺流而下,去讨孝贤,其他三军配合。萧宪政权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涣散,效率低下,节节败退。小贤被送到唐军,送到长安后处死。长江延伸到唐朝的疆域。

武德五年(622),李世民率军攻窦建德旧部刘黑闼,正奇道互补,断其粮道,固壁清野,引明水填其阵。随后发动进攻,消灭其大部,迫使刘黑闼率残部入突厥,从而平定河北。不久,刘黑闼借突厥之兵,折返攻打河北,李和李元吉,山穷水尽的刘黑闼被部下送到李处处死,河北还给了唐佑。

武德六年(623),李世民出兵(今山东曹县西北)讨伐徐元郎,徐元郎响应刘黑闼。经过激烈的战斗,收复了兖州、曹等八州,平定了山东大部分地区。

武德七年(624),最后一个大割据者,复公窟,占有江淮,被李平定。至此,除了少数土匪,唐朝统一了。

需要注意的是,隋末以来在混乱中崛起的各种政治势力和势力,并不是都被唐朝消灭或收编的,很多都是在相互冲突和战争中灭亡的。到了唐朝,它是最大的赢家,靠的是自己的军事管理,在政治上占了渔翁之利。

许多历史学家把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归功于李世民。李世民确实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就其本身而言,他的贡献是无法与唐高祖相比的。他充其量只是扮演了一个军事家和将军的角色。

李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的贡献和作用在不同程度上也是一样的。相关记载的缺失,与后来李世民得天下有关。

最大的贡献,最大的作用,当然还是第一个唐高祖。如果没有他在隋朝的前政治地位,他不可能获得开始其职业生涯的军事实力。没有他杰出的领导风格和品质,就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才。没有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就不可能团结集体;没有他的宽宏大量,不可能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赴汤蹈火;没有他崇高的远见,不可能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推出有效的策略。

总之,他是真正的核心,是唐朝的缔造者,是统一天下的完成者。唐高祖问心无愧地坐在王位上。可惜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高祖忙于统一大业,在完成统一大业后,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犯了类似于隋文帝的错误,以至于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未能在治理天下方面有所建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760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