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成员名册首次被公开

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成员名册首次被公开,第1张

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成员名册首次被公开

在“八·一五”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77周年之际,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开了关东军化学部的名簿,其中收录了这支部队414名成员的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这是国内首次公开关东军化学部成员的资料,为研究日本化学战史及其战后影响提供了史料支撑。

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向记者介绍关东军化学部的名录(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思琦摄

关东军化学部于1939年5月11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成立,又称“满洲516部队”。在日本被称为“日军化学研究所”。该单位主要研制一系列毒剂,包括芥子气、路易斯气、氯酸盐等。,并将其应用于实战。

据了解,这本姓名书原本藏于日本厚生劳动省,2017年转移至日本国立官立图书馆。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研究小组在日本跨国取证过程中发现的。经过多方努力,于2021年4月获得。

首次在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开的关东军化学部名簿(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介绍,这份档案大约形成于1945年,共237页。上面详细记录了姓名、出生日期、户籍、服役类型、兵种等。414名成员,以及其亲属的住所和关系的信息,并暴露了516军的总体规模、人员构成、军衔等级等基本史实。

“日本实施化学战和实施细菌战一样,是从上到下有预谋、有组织、有系统的国家犯罪,违背了国际道义和人类良知。”金成民说,经过研究,发现第1516军有414名成员,而不是最初声称的250人。其核心成员是高级军官,专业人员来自医学院、军队医院等。高水平的人员构成显示了这支军队的特殊性。

首次在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开的关东军化学部名簿(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金成民说,这份档案是研究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的化学战和细菌战的极其重要的核心档案,也是日本关东军化学部在侵华期间所犯罪行的铁证。(记者杨思琦、唐铁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751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