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还是造神,未量产车企的困惑

造车还是造神,未量产车企的困惑,第1张

造车还是造神,未量产车企的困惑

这种汽车的第一款型号越来越接近批量生产。

文/王子蝶

最近,杜畿搬到了上海嘉定的一个新公园。尽管这款车尚未量产,但杜畿的势头已经开足了马力。新园区共三层,近2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名员工。这个姿势,都表现出“我有钱,我缺人,我愿意投资”的姿势。

对于百度造车,还是有一部分人心存疑虑。真的可以顺利量产后再启动汽车吗?接下来,我们将结合现场的新闻,从RD和供应链方面进行了解。

设定度:以造“神”的理念造车

技术同质化是所有行业永恒的问题。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的BEV(纯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上升,超过10%,许多制造商都盯上了加入该行业的机会。几年后,电动车市场已经初步形成,由于三电技术和ADAS标准化,产品高度同质化。

与消费终端市场类似,汽车行业的历史车轮不会随意停下来。在智能化竞争的初期,车企如何快速建立技术壁垒和规模成为竞争的关键。

后来者是如何赶上的?

在激烈的竞争阶段,杜畿提出了“未来主义”、“机器人化”、“同理心”三个概念,重点是“具有情感和智慧的革命性机器人”AI的概念。强调“自由运动、自然交流、自我成长”三项基本功。简要概括如下:

自由运动

机器人具备L4级别等智能驾驶能力。在杜畿智能驾驶系统的支持下,百度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和英伟达DRIVE Orin提供硬件和计算能力,软件和算法由杜畿和百度联合开发。

支持高水平自动驾驶能力的软硬件系统,无论城市还是高速,汽车的自动驾驶已经从能够应对特定场景发展到接管驾驶权。

自然交流

人际交往,类似于人际交往。

能准确识别语音语义交互,交流自然无障碍。简单来说就是接近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有感知。从命令式的简单指令,到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主动与人建立沟通。

自我成长

基于AI和大数据,汽车机器人可以进行自我学习迭代,不断学习用户交互习惯,优化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体验。在与司机和乘客“相处”的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和功能迭代,自动优化相应的功能体验,从而形成定制化的模式。

此外,两个AT128可升降远程激光雷达(Hosai Technology的最新产品)对称放置在车的大灯和前盖上。双激光雷达点云视野更广,可实现180度FOV覆盖,在左右两侧有障碍物的驾驶场景使用时,比单雷达配置更具安全优势;在高阶自动驾驶冗余方面,双激光雷达可以互为安全冗余,比单雷达方案更可靠。

王维宝介绍,SIMUCar 2.0(集成软件的集成仿真原型2.0版本)目前正在测试和开发纯视觉和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方案,这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与传统方案相比,Centric的两种自动驾驶方案互为备份,可以高效自主驾驶,相互配合。

同时,作为业内唯一应用Apollo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能力和安全体系的智能汽车品牌,集成车采用Apollo“车、路、云、地图全栈能力”,增加自动驾驶的安全冗余,实现“类人感应”。

他们认为,在传感器、计算能力和其他科技力量的帮助下,汽车可以像人一样拥有情感和联系。

其主要性能之一,支持视觉感知、声纹识别、唇语捕捉的“智能驾驶舱”是主要呈现形式之一。整车可以通过用户的声纹识别,支持车外语音交互,辅助用户提前开门,提前预热/预置车辆。

听起来有点神秘。这是什么?其实这就是一般人工智能的雏形。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一个长期话题。呈现是指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感受情感、拥有智慧。

从我普通的角度来看,一般的人工智能都是神。

是的,现在造车造神还有点早。然而,杜畿也为我们描绘了更美好的前景,并确定了我们努力的方向。造车,就是要以服务人民的心,创造更多令人愉悦的、有帮助的骑行工具。

李彦宏曾直言,“对于智能汽车,我们的判断是,电气化是中场,智能化是终点,而杜畿汽车的关键优势在于‘智能化’。百度有信心、有耐心坚定地做下去。”

换句话说,这项技术不会很快实现,但需要时间磨合。

好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另外,造车快是众所周知的,秘诀在于供应链体系的完善。

自2022年以来,杜畿的RD速度已经升级了几次。1月,宣布完成4亿美元A轮融资;4月,发布首款添加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自动驾驶系统概念车;5月,整车设计进入整车制造;今年6月,第一辆ROBO-01概念车在网上亮相。

从与会的众多合作伙伴中,我们不难看出,杜畿已经与超过100家智能技术供应商达成了汽车机器人供应链的合作、整合与建设,显示出强大的“整合力”。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百度、Mainland China、黑森科技、高通、英伟达、ZF等近百家产业链合作伙伴。,是杜畿汽车的坚强后盾。

而且在整个集成电路中,多方协作电路比较清晰。公司通过整合高通骁龙8295芯片、英伟达dual Orin X芯片、自动驾驶技术平台、ZF智能底盘技术、Hesse 3D传感器(激光雷达)、吉利SEA vast平台等前沿技术,极大地节省了RD进程,验证了“踩着巨人的肩膀摘苹果”的说法。

据杜畿介绍,杜畿在10个月前成立时就已经提前验证了L4智能驾驶能力在量产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已经可以贯穿无保护左转、红绿灯识别、避障、匝道自由通行等功能。,并可实现高速、市内、停车“三域一体化”。

不过这款车要到秋季才会上市,具体体验需要等待后续评估。

“2023年,杜畿量产交付的首款车载机器人产品将同时具备业界最佳的门到门和起止式先进自动驾驶能力。”会上,汽车创始人夏对自己的产品做了承诺。

据夏介绍,计划首批进入约100家门店。到2023年底,将实现46个城市的布局,完成覆盖全国的差异化布局。与此同时,夏还公布了“2880”计划,即2028年,全年将能够交付80万台车载机器人。

80万辆的交付能力相当于近3个上海安亭上汽大众MEB工厂和4个一汽丰田天津新能源工厂的产能。甚至超过比亚迪2021年60万辆乘用车+8500辆商用车的数据。

这样的投放能力和发展速度无疑比百度更快,百度从2013年就开始了无人驾驶布局,但至今仍未实现规模商业化。但有了百度过去走弯路的经验和各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作为基础,杜畿在目标时间内实现量产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747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