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大白菜,古称“醅”、“晚熟粮”,是我国主要的乡土蔬菜,可谓“国菜”。它清澈、质朴、简单干净、味道鲜美、价格低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喜爱的“平民菜”。但有人专门为白菜树碑立传。为什么?听作者说。
“与其为官为民,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出自豫剧《七芝麻官》中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知府唐成之口。“芝麻官”许是同时代的另一位清官,他的清官声音与其颇为相似。
徐思(1495-1580),江西贵溪人,明朝第五代大臣。他一生官职不高,但为人正直,爱民如子。嘉靖十五年(1536),许四十岁,句容县(今江苏省)首任知府。当时官场积弊难清,贿赂横行,贪欲尤为猖獗。此外,句容水灾、旱灾、蝗灾、地震频繁,人民缺衣少食,但苛捐杂税层出不穷,人民不堪重负。
上任之初,许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警示自己和下属关心百姓疾苦,倡导廉洁节俭的作风,他在县衙前的屏风上画了一棵大白菜,上面题词:“为民父母,必知其味;作为我的儿子,我不能有这种颜色。”两边一副对联:“方丈高墙为门屏,一堆画菜助官亲。”
作为知县的许,“画菜为辅”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辅佐”他为官的,首先是给自己看的。他是个清官,勤俭持家,衣着朴素,冷酷无情,过着悲惨的生活。他要求自己“不要嗜肉,要吃菜,要帮小米”。平日他就糙米配蔬菜,很少吃肉。
许在句容县任职九年,兴民除弊,做了许多好事,深受当地父老爱戴。后来,许升任工商所所长,当地官员和民众自发为他送行,并恳求他留下一篇训诫以示鼓励。徐公深有感触地说:“勤则不害,俭则不耗,忍则不争。”意思是:如果你能努力,你就不会衰落;如果能节俭,就不会浪费;能忍就忍,能礼貌就礼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打斗。这临别赠言中的“节俭、勤俭、隐忍”四个字,被当地人奉为“徐公三字经”。
后来,这种画在墙上的白菜被后来的官员刻成石碑,搬到县衙西边,称为“白菜碑”。许被世人称为“绿色蔬菜裁判官”。
许死后几十年,句容人巨做了江西铅山县知县。他跟着“青菜知府”许,也在石板上画了一棵大白菜,并题词:“为人民父母,不得知此味,为我儿女,不得有此色。”刻成“白菜碑”,立在县衙大堂,作为座右铭告诫自己和家眷,牢记百姓冷暖,清正廉洁,为官一任。
六年后,游季良升任前州牧。当地百姓深怀其德,集资在铅山老县城永平镇北蓬溪桥修建了“笏公庙”,在庙里竖立了“白菜碑”,并购置了祭祀用的土地房产。
如今,“佘公庙”早已被毁,但“百才碑”尽管已有400年历史,仍安全地保存在永平镇的古迹“宝本坊”里。像历史上的一位老人,向世人讲述了两位古代官员延续政治伦理,勤政为民,清正廉明,一心为公的故事。
(作者单位: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
★本报拥有本文版权。如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自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明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