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有哪些用人智慧?萧何入城先干了什么?汉朝为何超级稳定?

椿象2022-09-24  21

秦汉时有哪些用人智慧?萧何入城先干了什么?汉朝为何超级稳定?

“大家好,我是肖柏冠。用一颗白色的心,看看历史,和大家一起品味历史上的人和事,追寻空背后的情怀和思考。”

继续学习许倬云先生的著作《从历史看组织》。今天的主题是秦汉时期的用人制度。一个政府能够正常运转,需要依靠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一个政权要想有序变革,就更需要依靠接班人。因此,选拔和使用人才是统治者最重要的事情。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奠基时期,其用人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定型的过程,为后世树立了标杆和典范。那么,秦汉时期有哪些用人智慧呢?

佩服人才,既往不咎。

众所周知,秦始皇的宰相李斯曾经因为害怕韩非的才华,担心他会受到始皇帝的赏识,排挤他的位子。这体现了他对人才的羡慕。但他仍然为秦国的人才招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斯曾经给秦始皇写过一封谏书,劝他不要驱逐六国来秦的宾客和先贤。他说秦人穿的最好的衣服,赶的最好的马,拿的最好的器皿,听的最好的音乐,都是从秦国各地收集来的。为什么最有用的人被拒之门外?后来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广招六国人才,为统一大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选贤任能固然重要,但人为划清界限,将其他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拒之门外,无疑是愚蠢的。齐桓公曾被管仲的箭射伤,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将他招入麾下,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励精图治,实现霸业。可见人才难得,稍纵即逝。统治者不仅要对人才有慧眼,更要对人才有宽广的胸怀和雅量。只有开阔考生的眼界,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才能集天下英才而用之。

奖罚分明,公平正义

汉朝建立之初,汉武帝刘邦从远处看到人们聚集在高台上的沙滩上,就问张亮他们在干什么。张亮回答说,这些人正在讨论如何抵抗你。高祖吓了一跳,问张亮为什么。张亮说,这些都是跟随你征服天下的功臣,却得不到奖赏。你只会封你的亲戚,这些人会寒心的。

请教刘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张亮说,只要你先封一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最恨你,你也最恨他,但是这个人真的有贡献,问题就解决了。你觉得有这样的人吗?刘邦说,那是雍池。于是张亮建议高祖立即封雍池侯,这样其他人就放心了。试想,连雍驰这样的人都能被封,何况我们?

可见,领导的用人不仅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更关系到人心的温暖。和有才华的人在一起,思想会前进,和平庸的人在一起,思想会后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人才往往是用脚投票的。时间久了,谁赢谁输就清楚了。

建立司法审查,听取民意。

汉武帝为了广泛吸收天下人才,建立了由地方根据郡县人口比例推荐的考人用人制度,从形式上保证了人才来源结构的科学性。在科举制度建立之前,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完全分离的,官员都是英雄的子女,是一个完全封闭的阶层。所以检察制度的出现,给了下层阶级进入决策层的机会,从而为这个阶层的利益发声。

所以,客观来说,检察制度在统治阶级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民意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采纳,同时也为普通民众打开了上升通道。

但随着东汉末年权力的高度集中,司法审查的方式被少数人垄断,以至于出现了“四世三公”的名门袁绍。权力被垄断在少数家族手中,最后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造反,这样才能“改天换地”。

分权夺权,用人专精。

汉朝第一任丞相萧何没有封仓,而是在汉军进入秦都或杨洋后,领取了地图集,包括地图、户籍、档案等。什么?因为他要掌握整个国家的人口数据,税收数据,邮政数据,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数据,他才能准确的操作国家机器。

这就奠定了汉朝的权力基础,形成了权力与权力分庭抗礼的格局。在宫中,皇帝掌握着大方向;在能府,宰相负责具体的政务运作。所以任用专业人士进行经营管理,形成了皇权和相对权力的平衡,这是汉朝能够维持四百年稳定结构的重要原因。

只是到了东汉末年,权力落入宦官和外戚手中,朝廷的权力侵入朝廷,打破了制衡,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首先要做的是用人”。从上面的典故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形成的用人制度,奠定了后来两千年中国用人的一些基本原则。其中的智慧和经验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其中的反面教训也极具现实意义,值得后人深思。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谢谢你阅读它。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欢迎关注小白大观,让我们从历史中学习人生智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68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