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务运动初期,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工厂,一个是曾国藩、李鸿章、共同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另一个是左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朝最大的企业。后来从中分离出来的江南码头发展成为江南造船厂,成为世界级造船厂。福州船政局马尾造船厂是中国第一家造船厂,曾经制造过飞机。然而,这样的造船厂在近代走向衰落,直到现在才获得新生。
一、左与马尾造船局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左可能已经被世俗世界永远埋葬了。左,1812年生于湖南长沙。他天性开明,少野心,广泛涉猎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等。但这些与八股文考试无关,所以左考砸了。1832年以后,左三次进京赶考,但都不中用。
1840年,左在安化陶澍家中任教。听到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消息后,左提出了“多造火船和炮艇”的政策。可见,左的思想与林则徐、魏源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见世面的第一人。1850年,林则徐和左在长沙的一条船上相遇,他们彻夜长谈。林则徐发现左是个“绝世奇才”,于是把自己搜集的西域资料给了左。
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满清无人可用,左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逐渐成为一名政府官员。1861年,左出任浙江巡抚,1863年升任闽浙总督。做官的左也开始了造船事业。他提出了“中国自强战略”。并州除了完善其政事,炼就其军事胆略外,还应模仿船只,以夺取其他民族的优势。”
1864年,他突破杭州,寻找工匠仿制一艘小船,在西湖试航。小船的速度很慢,于是他问了法国老兵德克贝和宁波海关税务署的法国人日依格,得知该船外形与轮船相似,只是缺少了一个涡轮(蒸汽机)。于是,左让德克贝“监督”这艘船,去欧洲买机器。
丞相船政衙门内景-大堂
到1866年,左平定了太平军的残余势力,终于可以安心造船了。这一年,左出版了《关于购买机器和聘请洋匠尝试造船的情况》一书,提出向西方国家购买机器,聘请洋人,建造船只,保卫沿海。清廷中的开明人士也意识到了西方船只和枪炮的威力,于是答应了左的请求。
8月,左选址福州马尾山,马尾造船厂正式开工建设。然而,左造船厂的兴建受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阻挠。韦德、赫德等洋人扬言“使其昂贵,省事采购雇人,望阻挠谈判”,而李鸿章等人在国内也主张从国外购买,反对建立船厂。左坚决反对这些言论。他认为“雇不如买,买不如自己做”。他强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很有远见。
第二,马尾造船厂曾经辉煌过
福州船政局成立时,北方的捻军和回民运动逐渐兴起,于是清朝将左调任陕甘总督,赴平息内乱。左推荐沈葆桢为航政大臣。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汗马功劳,熟悉洋务,因而获得左的信任。
1867年,沈葆桢正式接任宰相船政一职。虽然船政的基本框架已经奠定,但仍然困难重重,财政困难,官僚腐败严重,工匠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沈葆桢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推进造船厂的建设进度。终于在1874年,他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造船厂。
沈葆桢
事实上,马尾造船厂从1868年就开始造船,次年6月下水,取名“万年青”。从1868年到1874年,马尾造船厂共生产了15艘船。船用发动机首先是从外国进口的,然后他们开始自己制造。但这一阶段建造的舰船都是木船,发动机也小,载重不足,速度慢,攻击力有限。
1874年日本制造的“牡丹社事件”对中国海防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海防开始突飞猛进。这一年后,李鸿章开始组建北洋舰队。他逐渐停止江南制造局的造船经费,把更多的钱花在购买外国列强的军舰上,导致江南制造局的造船厂停工20多年。此时马尾造船厂成为国内造船厂的主力军。
为了解决造船厂技术落后的问题,1875年,沈葆桢派遣、陈、陈其棠、刘、林泰等五名学生赴法考察学习。后来船政学校又派了三批去欧洲学习。事实证明沈葆桢是有先见之明的。这些学生回国后“奔走留南北,忧国忧民”,成为清朝各大海军的中坚力量。
1874年后,马尾造船厂由依赖外国造船转为中国人设计自建,逐步制造装甲战船。从1875年马尾造船厂开始自行设计建造“义新”号,到1886年建造完成,实现了国产船舶设计建造技术的飞跃。同时,沈葆桢决定建造自己的铁甲船,并成功建造了威远号和朝武号。此后,马尾造船厂建造的船舶吨位大增,最大吨位达到2400吨。
马尾造船厂在1884年的马江战役中遭到严重破坏。中法战争后,鉴于英国已经开始建造更先进的装甲舰船,造船局立即派出韩玮等专家出国采购装甲舰船的材料,探索装甲舰船的技术。经过三年的努力,造船局终于在1887年制造出了第一艘国产装甲船——“平远”号。当然,由于技术落后,平远舰在速度上未能达到先进水平,但这是一大进步。
据统计,马尾造船厂在清朝建造了40多艘船,其中不少成为北洋舰队的主力战舰。
第三,从趋势走向枯木逢春
90年代以后,马尾造船厂逐渐衰落,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表现。马尾造船厂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清朝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尚未学习西方的现代管理理念,仍以官办方式管理企业,导致企业资金困难,官僚主义严重。
与船政局扯上关系,江南制造局也在90年代后陷入危机,但江南制造局遇到了一个贵人。1904年,两江总督周复决定复兴造船厂。他采取“分船厂改商”的办法,将江南造船厂从总局分离出来,投入商业运营。最终,江南造船厂繁荣起来,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造船厂。
船政前学校
马尾造船厂的烂摊子无人问津。1896年,清廷派专员对马尾造船厂进行商事改革,但无果而终。到1907年,马尾造船局全面停产。
民国成立后,马尾船政局归海军部管辖,改称福州船政局。1915年,陈担任导演。他将船政学堂改为海军部管辖,于是福州船政局专门从事船舶的生产。当时船政还在苦苦挣扎,订单很少,1916年和1917年只造了两艘炮舰“海虹”号和“顾海”号。
就在造船事业奄奄一息的时候,造船局居然开始制造飞机了。原来,1915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航空业发展迅速。北洋水师总长刘冠雄(福建人)选了10个人去美国学航海。其中,巴渝藻、王铸、曾轶菁、王晓峰的“四大金刚”(毕业于清代海军军官学校),仅用一年时间就拿到了MIT航海空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后国内军阀混战,四人无用武之地,就在美国打工。其中,王铸担任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设计了C水上飞机,使波音公司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因此,王铸被称为“波音的第一位工程师”。
陈主持马尾造船厂后,立即开办海军飞行潜艇学校,要求各国留学生回国。于是,巴渝藻、王铸、曾轶菁、王晓峰的“四大金刚”放弃了丰厚的美国奖金,毅然回国。但中国制造水上飞机的难度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里没有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资金。然而,在“四大金刚”的努力和陈的全力支持下,马尾造船厂于1919年成功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后来造船厂生产了“B”、“C”、“D”、“E”、“J”等多种飞机。
本来马尾造船厂是要利用水上飞机产业让它辉煌的,没想到却成了马尾造船厂的晚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马尾造船厂的主要领导和技术人员转移到江南造船厂,包括水上飞机在内的研制项目也转移到江南造船厂。马尾船厂开始成为空壳船厂。
建国之初,马尾造船厂一片荒凉,杂草丛生,只剩下一个锈迹斑斑的发动机车间和一个堆满淤泥的码头。昔日的“远东第一造船厂”已成废墟。因为造船厂已经完全垮了,新中国也没能重建。相反,它在马尾造船厂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博物馆,并启动了旅游业。
然而,我们真的要坐视马尾造船厂自生自灭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中国走向复兴,马尾造船厂自然也会走向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尾造船厂开始为祖国重新生产船舶。改革开放后,马尾造船厂逐渐与世界接轨,开始建造巨型船舶,进入国际市场。如今,马尾造船厂已设计建造船舶3万多吨,成为南方重要的船舶生产基地。
欢迎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北斗微震。我喜欢历史、文化、文学、诗歌等。毕业后一直在读书,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创作了很多作品。我创办了《北斗唯真》,主要是对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我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