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典真能治理贪腐吗?复盘郭桓案始末

重典真能治理贪腐吗?复盘郭桓案始末,第1张

重典真能治理贪腐吗?复盘郭桓案始末

贪官历来为人们所痛恨,明朝重典反腐,在惩治贪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重典真的能治理腐败吗?

郭桓案是明初最令人震惊的贪腐大案,与空印案、胡案以及后来的蓝玉案并称为明初四大要案。据统计,这4起大案被杀和牵连的人超过10万,每起案件几乎清洗了整个官场。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御史于敏、丁廷举上书揭发与北平城宣政治使、按察使赵勾结,共同舞弊,大肆侵吞上缴国库的秋粮。

毛非常震惊,命令刑事司法部门吴用对他进行审问。审判结果让朱元璋大吃一惊。具体收费是:

一、私分太平府、镇江府和其他政府税收。这两个州府因地形并不富裕,是朱元璋的半个故乡,也是夺取天下的重要兵源。他们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回报,朱元璋免除了这两个地方多年的赋税。郭桓欺上瞒下,与地方官员合谋私自收税。

第二,偷浙西秋粮。浙西是当时最繁华的地区,是大明的主要税源。自古就有“江南全国交一半税”“宿松交一半税”的说法。浙西秋粮本应上缴四百五十万石,但郭桓只上缴了二百多万石。

第三,征税时巧立名目,收水钱、粮钱、库钱、神佛钱等税。,中饱私囊。

郭桓等人侵吞了近2400万万石粮食。当时明朝的税收总额换算下来只有2900万万石粮食,也就是说国库80%以上的税收都被侵吞了。而且,事实证明,郭桓这样做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已经持续了好几年都没有被发现。

经查,该案涉及中央6名侍郎及地方官绅,涉案金额巨大,部门之多,范围之广,闻所未闻,闻所未闻。

朱元璋大怒。要知道,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都死在贪官手里,元朝灭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元末官场的腐败。所以朱元璋对腐败的态度是绝对零容忍的。

前几年空玺案中被杀官员的血是湿的,现在又出了这么大的贪腐案,让朱元璋几乎失去理智,于是下令将六品侍郎以下的官员全部处死,不管他们有多贪。“从左、右以下六部侍郎,赃物七百万,字连直,省内官员皆是死人数万”。为了追回被盗的粮食,吴用和锦衣卫一起,几乎把天下的贪官和富家都消灭了。“人民的中产家庭大多破碎”,其中不知死了多少不义之魂。

超过30,000人在这个案件中受到牵连并被处决。一时间人心惶惶,连偏远郡县的官员都惊恐万分:“郡县的官员虽住在偏僻之地,到了一万多里外的京城,却惊恐万状,仿佛神明在他们的朝廷,不敢少。”

最后,朱元璋为了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人民的怨恨和恐惧,杀了办案的吴用,向天下宣布:“我叫他们锄奸,他们反倒奸淫骚扰我的人民。这样的人哪里能放纵?以后再有这种坏人,就不赦免了。”

郭桓案的发生,使朱元璋感到《大明法》对贪污的惩治力度不够,于是他模仿《尚书——公函》,颁布了一系列专门的刑法,包括《钦差公函》、《钦差公函续》、《三钦差公函》、《钦差大臣》。

事实上,《大明法》对贪腐的惩罚已经很严厉了。比如剥草,就是官员一旦贪污六十两以上的银子,就要把官员的皮全部剥下来,然后用稻草填充或者充气,晒干做成标本挂在朝廷的大门口,以儆效尤。在《大请愿》中,除了重用了切脚、切趾、除膝、阉割等由来已久的刑罚之外。,创造了许多古代前所未有的新刑罚,如剁手、断指、挑筋等。

除了制定法律,朱元璋还非常重视法律的普及。当时有个叫谢的人写了一首诗,名为《阅官上书作巷歌》,在洪武时期广为流传。连猎人和农民都能背出来,让官方请愿书中的反腐倡廉条例家喻户晓。

朱元璋在各地府设立“沈明亭”,写出辖区内罪犯的姓名和犯罪事实,以“示乡里”。他还广泛发动群众,鼓励群众到北京上访,检举贪官的罪行,甚至允许平民把贪官扭到首都,如果途中有什么阻碍,就把全家都杀了。

为了防止人们有怨气无处申请,他还立起了宣传鼓。只要有冤情的人敲响宣传鼓,官员就必须受理。为了防止鼓名存实亡,他还要求一名检查员每天对那里的击鼓活动进行登记。

朱元璋的反腐措施在明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虽然没有彻底解决腐败问题,但由于他重视反腐,明初的腐败是整个明朝历史上最少的,官场的清廉一直延续到明朝宣德年间。

郭桓案的另一个深刻结果是,它促成了大写数字“一、二、三……”的出现。

在调查郭桓案的过程中,朱元璋发现那些贪官犯罪的主要手段是篡改账目,在汉字的小写123上加笔画来达到目的。为了堵住这个漏洞,朱元璋把笔画简单的小写数字改成了笔画众多的大写数字。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49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