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父子掌管60万精锐,为何不反秦?他们有什么顾虑?

王翦父子掌管60万精锐,为何不反秦?他们有什么顾虑?,第1张

王翦父子掌管60万精锐,为何不反秦?他们有什么顾虑

众所周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灭他国,统一天下,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斗争。后来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结束了以前的奴隶制社会,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更先进的社会——封建社会。

既然秦国能灭掉其他国家,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秦国一定有很多好人。的确,那么,在这些优秀的将领中,王建是经常被提起的一个。据说王建为秦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他手握60万士兵,可以说是厉害。既然王建有这么高的权力,为什么不与嬴政翻脸,自立为帝?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建辉煌人生的开始

王建一生为秦国立下了无数功勋。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这么厉害的人的呢?事情还得从很久以前说起。

公元前247年,嬴政成为秦王后不久,秦国的权力主要掌握在吕不韦等人手中,嬴政的权力非常有限。可以说此时的嬴政是孤立无援的,但在嬴政最困难的时期,王建来到了嬴政的身边,几乎是无条件的帮助秦王,两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前236年,秦国对赵国发动了战争。这一次,是王建亲自与赵国作战。没过多久,赵就被破了。一时间,王建出名了,大家都把他当成了英雄。从此,王建的军事能力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秦王看到了王建的战斗能力,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被重用。王建也是一次次不负众望,立下了汗马功劳。

产生嫌隙

接下来,王建为秦国灭其他几个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十年间,王建迅速消灭了韩和赵,把燕国逼到了偏僻的地方。

此时对手只剩下三个:魏、楚、齐。按照当时秦王嬴政的战略布局,是打算先灭最弱的魏国。

在灭魏战争中,王建父子齐心协力,想出了一个妙计,利用黄河之水倒灌。看到这种情况,魏害怕地直接投降了。就这样,王建父子的计谋非常成功,秦国在灭魏的时候保存了大量的兵力。人们也称赞王建的勇敢和足智多谋。

来说说王建人生的巅峰之战。一定是在灭楚的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的实力很强。早年,秦王嬴政派人攻打楚国,没有成功。

这次嬴政派王建去攻楚,王建向嬴政借了70万大军。要知道,这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兵力,但重要的是攻打楚国。无奈之下,嬴政只好同意。

在这个过程中,王建把功劳占为己有,多次给秦王写信提到要提拔、提拔他。尽管秦王很生气,但他还是忍了下来。这时候两个人之间就有了嫌隙。

王建没有造反的原因。

两人生了嫌隙,秦王心中的猜忌也扎了根。要知道,对于高震这样不低调的臣子来说是很危险的。王建也明显感觉到嬴政越来越不喜欢他了。王建有70万大军。既然如此,他非但没有被吓到,为什么没有反抗?其实道理并不难。

那时候能调动兵马发号施令的不是总司令。士兵们只认得老虎的标志。而且虎符一般不是王建保管的,而是武将保管的。如果王建有异心,军统可以直接向嬴政举报。

另外,还有一件事。到了秦朝,“家在天底下”的观念深入人心。国王和贵族是靠血缘支撑的。他们只认嬴政的血。如果王建造反,其他贵族大臣也不会承认。这样一来,造反的风险就大了。

另外,嬴政本人也很有能力。他不仅善于治国,而且有军事才能。从他灭七国的战略布局来看,嬴政绝非平庸之辈。每个人都承认郑灿是世界之主。

总结:

王建将军的一生可谓成功而精彩。他为秦国统一六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秦国没有王建,嬴政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但与此同时,一个人也不能狂妄自大。学会高调做人,低调做事,才能行稳致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46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