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的有江湖吗?历史上真实的江湖,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打架?

古代真的有江湖吗?历史上真实的江湖,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打架?,第1张

古代真的有江湖吗?历史上真实的江湖,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打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这个角度来说,江湖显然是一直存在的。

但是,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江湖,英雄在天上飞来飞去,出去吃饭,总少不了两斤牛肉和一坛好酒。我们不知道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只要练好武功,想杀谁就杀谁...这种江湖肯定是不存在的。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江湖和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完全不一样。现实江湖中没有英雄,但精彩程度远胜小说。而且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江湖,往往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朝代的江湖也可能完全不同。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江湖,其实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估计这就是金庸写武侠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越国少女之剑》,背景最早设定在春秋末期的原因。

春秋以前,中原人口太少。据后世史家考证,在商朝,整个中原的人口不到200万。西周时期,人口高峰期只有几百万。这样的人口规模,再加上当时的奴隶制社会,注定了不可能形成任何江湖。

当时人们只分为奴隶主、平民和奴隶。奴隶是别人的生产资料,平民很难养活自己。自然没有时间去想江湖的事。至于贵族,不好意思,人家已经在食物链顶端了。他们只要脑子没问题,就会在自己的一亩土地上享受奴隶的牺牲。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去进入任何江湖的。而且先秦时期自然环境良好,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开发。所以当人们外出闯荡江湖时,遇到的最大麻烦往往是饥饿和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狮子老虎。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成熟,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加。春秋时期,中原总人口首次稳定在1000万以上。这时候能脱离国家这种组织形式的人足够多了,江湖开始第一次凸显。

再加上先秦时期中原不统一,各国法律不同,诸侯国忙于争斗。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江湖文化最盛行的时期。但当时的江湖,并不是哪个门派一统天下,而是出现了所谓的百家争鸣。

比如孔子环游世界,其实和所谓的江湖旅行差不多,也是顶级的江湖旅行。你可以想一想,一个身高两米多的山东汉子,出门的时候身后跟着几百个小弟。这些小弟中,有文有武,也有那种一个人就能扛大门的大力士。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比武侠小说里的领导参加武林大会要肃然起敬得多。

但是,这些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江湖,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彻底改变。说到底,先秦百位人物之所以要走向他们的江湖,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但秦朝统一天下后,对秦底层百姓的管理非常严格。所以秦朝的江湖文化基本没什么可说的。那些战国末年意气风发的百家江湖人,到了秦,要么老老实实去种地,要么当了秦的官,要么等着去北方修长城,要么去历山修帝陵。

秦朝以后,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江湖文化又变得不一样了。

汉朝统一后,由于中原地区开始长期稳定,国家实行“令天下闻名”的制度,经过汉初的百年发展,汉朝开始出现严重的社会固化。当时能做官的,基本都是曾经的贵族或者开国功臣的后代。普通人想当高官,基本上很难。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一种非常特殊的武侠文化在当时的汉代兴起。这些游骑兵往往在当地很有威望,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稳定。

比如汉武帝时期,有个游侠叫郭杰,在洛阳很有名气。当时洛阳百姓群起而攻之,一堆高官前来调停,也是无可奈何。最后连县级的官员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郭杰过来后,很快就被调解了。

今天以此类推,这大概相当于一个直辖市的市长说不好,然后一个英雄出现,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什么概念,很自然就能想象出来。

更可怕的是,后来按照汉朝的制度,像郭杰这样的人要做苦役。然后轮到郭杰的时候,就没有地方官员管了。汉武帝亲自下令,把洛阳的富人全部迁到长安周边居住。结果郭杰能够对抗皇帝的命令,却没有去。不仅如此,不仅主管此事的官员置之不理,甚至最后还让大将军卫青直接开口为郭节向汉武帝求情。

一个战士,能让卫青这种级别的将军跟他说话,就是硬顶皇帝。而且在自己的区域内,说话比地方官员更有效。这是什么概念?

和这个郭杰比起来,金庸老头写的那些英雄或许武功很高,但影响力真的很差,不知道差了多少级。

同时,郭杰的出现也让汉武帝瞬间出了一身冷汗。汉武帝不禁开始反思。为什么一个身上没有任何官职的游侠会如此嚣张?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当时没有上升通道。

在没有上升通道的情况下,高层的位置都被那些英雄的后代占据了。底层的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转了一圈,他们发现似乎只有游侠这个职业最吃香。游侠这个职业虽然没有正式的编制,但是混好了之后确实很吃香。如果到了郭杰这种地步,那就更惨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初才流行所谓的江湖。此时的江湖在中国整个封建历史上达到了顶峰。

是武帝自己终结了这个巅峰。

汉武帝思考这个问题后,很快得出结论:底层缺乏上升通道。那样的话,只要我们在下面开辟一个上升通道,不就没事了吗?底部有了上升通道,就不会再有游侠,自然就不会再有社会动荡。

然后,之后就产生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不仅仅是为了对付郭杰这样的勇士。但我们必须承认,科举制度的出现,从根本上切断了这种所谓‘江湖文化’的传承。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普通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游侠,等着某个大人物发现。科举制度出现后,最好的上升方式就是在家孝顺父母,好好读书,给长辈省丧事。只要我够孝顺,被当地官员举报,我就立马翻身。

所以武帝时代结束后,游侠文化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开始成为封建王朝社会制度的一部分。

这个时候,什么样的人才会走江湖?答案很简单,就是出身底层,无法通过科举制度往上走的底层民众。在和平时期,这类人对上层社会的影响力非常有限。我最多只能依附于权贵阶层,呵护那些权贵阶层。至于乱世,那就直接去造反。江湖上还玩什么?

千百年来,实行的是科举制度等推荐制度,所谓的英雄没有生存的土壤。但在当时,地头蛇还是有很强的生存基础的。所以,一些顶级的地头蛇,虽然没有当年的郭杰那么牛逼,但是在地方上说话还是不错的。

但是隋朝以后,这种生存土壤完全没有了。因为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开始出现。

科举制度出现后,即使是普通人的子女,也有可能读书,通过科举,在朝廷做官。学这条路的成功率比当战士高很多,风险也更小。这样一来,底层的人自然不会成为英雄。至于高层,就更没必要了。

另外,最重要的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战士,你首先要吃好。俗话说,在古代,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每天吃肉,你就不能太强壮,自然就更没有能力成为一名战士。

这样,没钱的人当不起英雄;有钱人,与其逞英雄,还不如请更厉害的老师自学考试。一旦你做了秀才,做了大官,你的影响力就远超一个武士了。

所以隋唐以后,所谓的江湖也就从贵族的附属品逐渐变成了富商的附属品。他们往往需要按照当时的社会规则,在某个行业占据一定的垄断地位。只有占据垄断地位,才能有足够的利润养活下面的弟子。

比如清朝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大帮派就是靠水运发家的。在这个大团伙内部,高层不是武林高手,而是精通人情世故的牛人。他们可以是权贵或富商的代言人,因而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这种江湖已经不能再摆上台面了。只要朝廷下一个命令,某个江湖就可以彻底被剥夺生存的土壤。

比如明清时期著名的镖局,就是靠所谓的“盐诱制”生存的。当时因为政府需要运送物资到边境,这个过程需要商人自己找保镖,于是镖局应运而生。到了清末,食盐分流制度被废除,铁路出现,不再需要保镖。这些曾经很有地位的伴游机构,自然瞬间就消失了。

总之,历史上真正的江湖从来都不是打打杀杀,而是底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一个不同于主流上升通道的通道。但是,这种江湖注定会对国家的稳定造成威胁。所以历代政权都会想尽办法打压这种江湖。因为这种打压,未来的江湖会越来越老实。在明清时代,不可能像战国时代的游侠那样,带着几百人走遍天下。

如果孔子真的生于明清,别说周游列国了,估计他刚带着几百人出去,还没离开家乡就已经被当地官员抓去当难民了。

至于武侠小说里的那些名校,比如少林武当,青城龙虎,这些学校之所以做的好,是朝廷给了他们认可,然后给了他们一块地来养。如果有一天法院不承认他们,直接收回他们的土地。两天不吃东西,再厉害的武林盟主也会眼花缭乱。没有土地,再强大的贵族派系也要就地解散。

说到底,所谓江湖,从来都是一些后进生过上更好生活的另类渠道。这个渠道可能还会强势一阵子,但在真正主流的国家体制面前真的不算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41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