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个统一的王朝明朝,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亲不贡,皇帝保国,国王亡的王朝。那么明朝是怎么灭亡的呢?明朝灭亡主要有三个方面:军事衰落导致的土地兼并,政党纷争导致的政治不稳定,自然灾害导致的农民起义。
第一,军力下降。
早期朱元璋设置了军户制度,是世袭的。这样的家庭几代人都要参军,不能从事其他职业。政府给军户的土地免交兵役税和其他劳役。朱元璋曾自豪地说,国军不花一分钱一米是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逐渐爆发。
首先,明初有大量的不毛之地,所以可以实行军户制度。但随着藩王的分封和官绅的土地兼并,军户无田可耕,军户逐渐成为魏主任的雇农。
魏成了地主,百姓因土地兼并成了雇农。国家的税收来自人民。因为藩王和官员士绅不纳税,税收全部压在百姓头上,相当于百分之一的百姓掌握着全国百分之八十的财富。
但是他们不纳税,而99%的人却要养活国家。土地兼并在进行,国家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不断向人民增加税收,最终使人民被迫流亡,成为难民。最后爆发了难民起义。为了平定农民起义,政府增加了对差饷的训练和镇压,这些苛捐杂税不断加在民众身上,形成恶性循环。起义越多,加的税就越多。
随着时间的发展,军人家庭变得廉价。大家都鄙视军人家庭,没人想参军。有才能的人都参加科举考试,导致军队的文化素质和战斗力下降。再加上明末的军政监察制度,把深居后宫、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宦官派去监军,自然导致了明军的大败。
早期的农民战斗力不强,但由于军队士兵的压迫,士兵不断加入起义军,成为起义军的生力军,加强了起义军的战斗力,最终灭亡了明朝。
二、晚明党争的影响
明朝的党争持续了很长时间。明末党争持续了50年。党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万历到天启。
万里
为什么会发生党争?它始于国家和首都之间的争端。万历初年,万历皇帝赐福一名宫女,生下长子朱常洛。但他不认这个孩子,认为这只是一个卑微的宫女孩子,不可能是他的继承人。他的母亲李太后大怒,因为她也是宫女,并没有歧视自己。林东党也以其正统自居,支持朱常洛成为太子,而万历皇帝则希望建立自己和他心爱的郑贵妃出生的朱的政权。
东方政党东林书院的由来
为此,我们开始了长达30年的奋斗。20年来,因为不能让自己心爱的儿子成为太子,我们愤而不理朝政,为明朝的党争埋下了重大隐患。林东党为朱常洛与天皇战斗。因为皇帝深居后宫,国家没有决策权,所以导致了齐、楚、浙一方与一方的对立。林东党全体坚决反对。相反,林东党也这样做了,不管对方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国家有利。
郑贵妃说,关键的王子,最后在其策划下,林东党终于把朱常洛的位置上的皇帝。林东党全面压制齐楚浙党,不满林东党的大臣纷纷下台,林东党占据主导地位。第二阶段是晚期天启。朱常洛在位不到一个月就神秘死亡,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魏忠贤受天启任命,魏忠贤成为国家实际领导人。魏忠贤对党也有不满,于是被党打压的齐、楚、浙党等大臣纷纷投靠魏忠贤,成为宦官。虽然林东党排除了持不同政见者,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绅士。而宦官排斥异己,各种卑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以至于朝廷里清廉的士大夫都被杀或赶出朝廷。就连宁远保卫战中击败努尔哈赤的袁成焕也被革职,党争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
崇祯虽然清洗了宦官,但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党争的根源无法根除。明朝的政治制度百病缠身。各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排斥异己,好的意见也批不下来。再加上崇祯多疑,优柔寡断。崇祯年间,内阁大臣、幕僚多达50人。一个国家没有稳定的决策层是很可怕的,最终影响了明朝的决策,明朝清晰正确的决策是和平稳定的。稳定农民军内部歼灭的主张,因为党争而被否决。党争的实质其实是为自己谋利益,而不是为国家谋利益。明朝的党争延伸到了南明。
明朝虽然在1644年灭亡,但是明朝东南有几十个省,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当时的南京(作为明朝的南直隶,是明朝的首都,有一套类似北京的行政机构,但大部分是闲岗,但北京失陷后,变成了实岗),在明朝灭亡后成为南明的首都。林东党和其他势力开始争夺南明皇位的继承权,而林东党则想。其他势力想支持斧王当南明皇帝。崇祯三太子被清朝俘虏,斧王是万历皇位的第二继承人,这是斧王说得过去的。
但林东党与斧王斗了20多年,怕斧王上台后清算林东党,所以立了路王。但江南四镇立斧王之子朱友松为洪光皇帝,朱友松上台清算林东党,大大削弱了朝廷的权力。而南明小朝廷居然提出了联合鲁、平口共同清剿农民起义军的方针。这时候很多有见识的大臣提出,趁着大顺、大清在西北作战,收复山东、河南作为南明屏障,但没有被采纳。也有机会出兵攻清大后方,使华北得以收复。此时南明朝廷真的做了杭州汴州,最终导致大顺被大清消灭。不到一年,清朝南下消灭弘光政权,叛军终于与南明朝廷联手抗清。结果叛军和南明大臣的明争暗斗最终导致了南明。
三。天灾
明朝灭亡的另一个主要影响是自然灾害。万历末年,北方的中国进入了小冰期。
寒潮使大量耕地荒芜,历史上东晋十六国和欧洲的蛮族迁徙,都是因为北方无法生存,只有南方掠夺才能生存,最终导致朝代更迭。后来的金朝(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也因内部饥荒而无法存续。
最后还是去了外战。它在努尔哈赤时期开始与明朝作战,最后在皇太极时期统一了漠南蒙古并误入中原,掠夺人口和粮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明朝从万历四十七年到崇祯十三年,几乎每年都有天灾。当时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旱灾、蝗灾、水灾、风灾、雹灾、地震灾、雪灾等。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干旱是最常见的一种。
对当时的农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最早的饥荒地区是陕西,最终导致农民起义。早期的农民起义规模不大,很快就招兵买马。然而,由于自然灾害,人民非常饥饿,他们无法再活下去,他们不得不再次起义。随着天灾的扩大,农民起义终于扩大,陕西再也活不下去了,起义军进入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山东、直隶等地。当地的效忠者只是将叛军赶出了该省,而不是杀死他们,导致对叛军的镇压越来越多。当地官军为了剿灭叛军,在老百姓头上加了镇压费,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纷纷加入叛军。明朝末年,大臣杨嗣昌提出了“四面六角网”。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条战线,四个巡抚负责剿共,而燕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特保,六个巡抚负责剿共。它叫做十面网,把这些省份的农民起义军都包含进去,有一个统一的。李自成只剩八人逃入商洛山区,张被迫向明军投降,从而取得胜利。但是实际的饥荒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在崇祯十四年河南发生了蝗灾。
最终成为压迫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起义军来得更加猛烈,再次席卷全国。最后李自成入京,灭了大明。
明朝是当时东亚第一强国,它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朝内部政治腐败,天灾人祸,争权夺利,张、变法一度使明朝起死回生。但个人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对诸侯的分封制。以斧王为例。斧王有20,000公顷肥沃的土地,但它没有将其用于救灾,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明朝的宗室占据了全国70%的土地。
而且不用交税,但是百姓承担了100%的税负。这个矛盾最终会爆发,每杀死一个主权叛军,他就会发财,大部分用于救灾,小部分作为军费。恐怕朱元璋也想象不到,朱家族在200多年后繁衍到20万,吃住都靠国家供养,占据了国家的大量财富,成为国家的蛀虫,最后蚕食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