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我们是来看你的!”7月30日,记者随同武警湖南总队株洲支队一中队官兵来到抗美援朝老兵游克元家中。
对于中队官兵来说,“游科源”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作为一名经常被邀请到中队讲课的“编外教师”,他的大部分官兵都熟悉他的战斗故事。
△由优客源武警株洲支队一中队提供
他18岁从家乡参军。
游老,1932年1月19日出生于醴陵县福利乡横山村8组。1950年,18岁的游克远从醴陵老家参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556团。在渡过鸭绿江之前,他于1950年5月至1951年2月参加了一次大规模剿匪的辉煌战役。
“白天,敌人的飞机和大炮轰炸了志愿军的阵地。偶尔有几棵大树没被吹起来,但是叶子很难找到。为了隐藏行踪,我们一般白天潜伏,晚上行军。”你摇摇晃晃地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官兵面前,讲战场上的故事。
朝鲜的冬天比中国来得早,比南方更苦。在呼啸的北风中,经过10多天的跋山涉水,游老和战友们先后经过车东、新山、关子里、李明华来到西山。
在西山,尤老见到了他的班长黄继光。
“我们部队重新编组,我也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135师6连2排6营2团。不久,班长被调动,上级把营部通讯员黄继光调到六班当班长。我和另一个战友担任副班长。”旧的记忆。
1952年10月19日晚,尤老所在的2营奉命反击至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
“那时候,我们已经四天四夜没吃没喝没喝水了。渴了就抓一把雪吃了。”对尤老来说,我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黄继光去世的那一天。
1957年复员,回到家乡醴陵。
当时上级下达了黎明前攻占597.9高地的死亡命令。于是,黄继光带领的三人先锋爆破队充当前卫,班里同样是机枪手的老同志则拿起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掩护前进。为了防止志愿军偷袭,敌人在天还没有完全亮的时候就打开了探照灯,不时向天空空发射照明弹。只要照明弹上升一升空,整个阵地就变得和白天一样明亮。当敌人发现有三个人影向碉堡移动时,机枪扫向前方,三人组中只剩下黄继光匍匐前进。敌人的火力变得更加猛烈了。黄继光的肩膀和腿都被子弹打中了,血流满面,但他还是一点一点向前移动,最后只是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掩体。
"他的胸部被机关枪打穿了。"尤老哽咽了,眼眶里的泪水开始打转,低头沉思,用手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你们现在生活好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训练……”尤老对官兵们说。
1957年,你退伍回到家乡醴陵。1958年,醴陵修建官庄水库,游老一家成了拆迁户。他响应政府号召,从醴陵到炎陵县龙溪乡,一家四口,二话没说。我住着120元买的三间土坯房,每人种八块责任田。由于在朝鲜战场脊椎受伤,尤老无法承担繁重的农活,养家糊口的担子越来越重。他的妻子和孩子有时会抱怨他,守护着军功章。他们为什么不去找政府?
“那么多战友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每次家人抱怨,你就这样教育家人。
不能干重活的尤老,带着老婆孩子养鸡、鹅、母猪,卖小猪,种果蔬。年复一年,我抚养我的孩子。
故事结束后,尤老摸着身上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向官兵们高呼:“你们要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为人民服务……”
本报记者王查查通讯员肖曾志伟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