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肉搏战如何克制日本铳剑术?这三招逼得日军拼刺刀时也开枪

八路军肉搏战如何克制日本铳剑术?这三招逼得日军拼刺刀时也开枪,第1张

八路军肉搏战如何克制日本铳剑术?这三招逼得日军拼刺刀时也开枪

作者|寒研作者团队-寄生蟹

字数:3148,阅读时间:8分钟左右

编者按:中国人对抗日战争有着深刻的记忆,那就是日军的刺刀肆虐。应该说,抗战初期,日军的暗杀战术确实远远超过了中国军队。但随着以八路军为代表的中国军队逐渐完善暗杀战术,加强训练,同时日军士兵的个人素质不断下降,到抗战结束,八路军等中国军队已经能够在暗杀战术上战胜日军。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发展和发生的呢?

日本人的暗杀战术叫“矛剑”,矛剑就是刺刀。刺刀发展史就不赘述了。近代西方火器传入日本后,西式(尤其是法式)暗杀战术也传入日本。但当时日本人的剑术武功很高,西式暗杀战术并不被重视。

但在1877年的西南战争中,日本政府派出远征军面对鹿儿岛萨军时,出现了刺刀对日刀的场面,远征军反而吃了亏。从此,日军开始重视刺杀格斗的研究。

将日本西式刺术与自己传统的矛和剑技术相结合,创造了“矛击剑”。经过几轮改进,日军的长矛击剑终于定型。

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是一手握着前护木,另一手握着枪托的前弯部分,枪托微微挂在支撑腿的侧面,半斜着面对对手,刺刀尖略平于眉心。这样枪就可以从斜上方到斜下方保护颈、胸、腹,刺刀一挥就刺。

刺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个动作:刺、左刺、右刺、下刺、左刺、右刺、骗。根据日本《步兵守则》或长矛剑术的图解,日军的刺杀战术讲究尽可能打出致命一击,所以是对胸、心、喉的重点攻击位置。

事实上,战后日本除了“何炬”和“剑道”之外,还有“长矛剑道”,成为一种体育竞赛。根据矛剑道的规则,主要攻击位置为:左臂上躯干、下躯干和左臂下咽喉。因为刺杀前要持枪作战,而且手臂在躯干中央弯曲,可以上下活动。

当然,敌人不可能只是站着不动,让你刺他。他肯定会做出一些防御动作,所以刺敌人的四肢也是为了进一步攻击敌人的要害。日本1905年定型的38式步枪,装上刺刀后长度接近一米七。对于一个比较矮的日本兵来说,和拿着长矛没什么区别。在这里我想说,很多资料都说三八步枪那么长是因为日军没有按照机械化作战时代的战术要求,固执到没有缩短步枪的长度。连国民党都把步枪缩短了,可见日军的顽固。

我就想问,1905年,38式步枪定型的时候,还没有坦克。你要他怎么遵循机械战时代的要求?这是典型的一厢情愿。另外,根据日本步兵守则,刺杀前要注意保险,但没有退弹要求,38式步枪可以直接打开弹匣,让子弹落下,不用拉动枪机退弹。

其实在这里你会发现,长矛击剑并不复杂,但要想用,士兵们要经过上千次的刺杀训练,熟记肌肉。到了战场,他们根本不需要考虑我要用什么招数。敌人来了,自然会在这里进攻或者防守。肉搏战不是小说讲故事的竞赛。不指向,上手就死。你不杀他,他就杀你,没时间考虑用什么战术了。

此外,日军还讲究群体刺杀战术,一般是三人背靠背。据聂荣臻元帅回忆,平型关打了一个大胜仗,我们跟日军捅了刀子。这些日军都是各种各样的部队,不算精锐,体质偏胖,但也仅此而已。日军背靠背暗杀了三个人,八路军十几个兵也占不了便宜。

事实上,面对日军高超的剑术,抗战初期的中国军队,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军队,都难以与之抗衡。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国军队缺少刺刀。其实刺刀制作极其复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比造枪简单多少。边区能造枪,能造炸弹,就是不能批量造刺刀。

国民党兵工厂虽然有技术,但产量上不去。当时的步枪基本采用刺刀式刺刀,配有弹簧、枪口环、固定锁等需要精密加工的零件。制作费工费时,废品率高,而且购买的刺刀也不便宜,所以当时购买的步枪基本都是为了买枪,刺刀相对较少。由于没有为每个士兵配备刺刀,许多部队不得不用大刀进行肉搏战。所以像西北军这样装备差的部队广泛推广大刀砍,而中央军、东北军、滇军等装备好的部队则以火力取胜。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装备差,经常要打肉搏战。但由于红军战士作战勇猛,战术灵活,在肉搏战中往往以气势压倒敌人。所以,当时的刺刀技术水平虽然比国民党军高,但平心而论,也是比较低的。这种水平,面对经过强化训练的日军,自然不会便宜。抗战初期,除少数国民党军队外,在与日军作战时,经常被日军单方面击毙。八路军、新四军水平略高,但也基本都是硬仗。对方刺穿了自己的身体后,他们就随机应变,互相刺伤,杀死对方。

自然,这种苦涩的打法也不能持续太久。于是,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开始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杀战能力。我们利用中国传统武术技术和苏联式暗杀战术改进了日本的垂直击剑。很多参加过反战联盟的日本士兵都教过我军一些实战暗杀经验。我们还对一些复杂的动作进行了组合和简化,使其更容易掌握,我们还开展了“诸葛亮俱乐部”,以获得士兵的新想法。

八路军改良后的刺杀战术易于掌握,并根据日军刺杀战术的特点,设计了“空中刺”、“枪托击”、“蒙眼刺”三大绝招。“空”可以在攻击中从远处突然扑上来,在日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刺中突然扑上来,造成日军恐慌,从而制造出战斗机。“枪托打击”是针对日本人刺的特点,在近距离突然使用的一种杀人技能。步枪枪托面积大,力量强,杀伤效果明显。而“致盲刺”就是用脚踢沙子,一下子日军就处于失去战斗力的状态。

我们还在捅刀子前开了一枪,冲到前面先给日本人一枪,杀了一个又一个,受伤了更容易赢得肉搏战。除了技术革新,八路军还非常重视平时训练。除了用缴获的教具进行暗杀外,还制作了许多教具。在平时训练中,刺杀训练也是三大战术训练之一(另外两个是射击和轰炸)。至于缺少刺刀,只能将缴获的日军刺刀分配给精锐部队,修复损坏的刺刀,并补充少量自制和配发的刺刀,分批增加刺刀装备数量。

随着战局的逐渐变化,日军的作战老兵多处受伤,许多部队被调往太平洋战场。但日军补充的新兵训练水平较低,暗杀水平迅速下降。连刺杀前日军都冲上去开枪,这在抗战初期是难以想象的。

中日刺杀战的天平正在向中国军队倾斜。1945年8月,日军驻山西某旅600余人在离石至汾阳的路上遭到358旅716团伏击。八路军发起肉搏战,很快就消灭了敌人先头部队100多人。在白刃战中,八路军战士刘乃志看到一个日本兵向他冲来,一边用“枪法”挡开日军的尖刺,一边后退。日军即使刺不中,气势下降,认为刘乃之无法再招架,心中鄙夷,遂嚎叫着向刘乃之扑来。此时,刘乃志突然飞起,把地上的沙子踢到了日本人的脸上。满嘴沙子的日军试图开枪逃跑,却被刘乃志推开。后来,刘乃志当着日军的面把枪托砸了,打死了那个日本兵。

现在,虽然日本的剑术已经发展为“剑斗”,并且从实战战术转变为体育运动,但这也是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由原大纲和作者寄生蟹编辑。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您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36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