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跳水、弄潮…有人还能靠“打赏”吃饭,古人如何花样玩水?

潜水、跳水、弄潮…有人还能靠“打赏”吃饭,古人如何花样玩水?,第1张

潜水跳水弄潮…有人还能靠“打赏”吃饭,古人如何花样玩水?

炎炎夏日,全国多地气温持续偏高,多个城市气温超过40℃。“玩水”成了人们乘凉的好选择。

在古代,与水有关的各种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休闲娱乐,还承载了更多的功能和价值。那么,你知道古人是怎么“玩水”的吗?

舞深水跨河流。

在Xi安半坡遗址,出土了一件“人面鱼纹陶器”。在陶器的装饰上,可以看到人和鱼一起在水中游泳。考古学家推断,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学会了在水中沉浮的技巧。

国家美人鱼陶器博物馆

在原始渔猎时期,中国先民依山傍水而居,上山狩猎,下水捕鱼,通过与水的长期接触,逐渐学会了游泳。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鱼镖等工具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早期,人们也用有浮力的物品过河涉水。如《物语》记载:“人以口送水”,《易经》说:“用丰河以盖不足。”其中,“梅”和“黄豹”都是指大葫芦。

然而,中国古代虽然有各种与水有关的活动,但“游”字却很少放在一起。

“游”字最早见于诗经《冯帆》:“只要深,只要在船上,就是浅,可以游。”朱作了“潜行之游,浮水之游”的注解,所以古人把浮于水称为“游”,潜行于水称为“游”。

《诗经》中多次提到游泳。周南韩光提到,在西周早期周公统治的南方地区,水域面积很大,出现了许多掌握游泳技能的人。从“汉代有女子游泳,你却想不到”等诗句可以看出,当时的女子已经掌握了游泳技能。

古人也称游泳为“水中舞”,视之为水上之舞。

《庄子·盛达》中有云:“孔子观吕梁。看丈夫游泳...百步之外,被释放的歌曲,在池塘里游泳。“吕梁的丈夫,擅长在激流中游泳,在最湍急的河段游泳,游到几百级台阶。

在汉朝,游泳开始流行。当时统治者在都城长安修建了“太爷池”,供皇室成员从事水上活动。

除了钓鱼和嬉闹,游泳也是一项军事技能。在古代兵书《六韬》中,“舞深水过江”被列为“奇功”。

好玩,钓鱼,打猎,攻击,打架,画锅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期《壶宴渔猎攻战》中,有蛙人潜入水中搏斗的场景。浮潜者举起他们的手臂,蹬着他们的脚,努力地游泳,很像现代自由泳。

古人是如何「潜水」的?

古人把善于浮潜的人称为“无名之辈”。

《庄子·盛达》中有记载:“乃夫无一人,则无见舟而性。”其中“无名小卒”是最早的潜水员。

潜物是古代游泳的重要功能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中国古代一次大规模的潜水寻访:“二十八年,始皇帝东游诸郡……经彭城,斋戒祈福祠,欲出周鼎泗水,留千人无水求之。”当时秦始皇发动一千人潜水寻找周鼎,可惜最后找不到。

最早的职业“潜水员”是采珠人。

虽然官方有专门的官员指挥管理采珠,比如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统治者刘智“立八千兵采珠”。但从商周到唐宋,采珠人延续了原始的采集方式。

在以采珠为业的家庭,男孩子往往从小就要训练潜水技能。收集珍珠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对于专业的珍珠收藏家来说,潜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除了呼吸,它们还需要应对水质变化、暗流和危险生物。

起初采珠人保持呼吸的方法是出海前在腰间系一根长绳,绳子晃动提醒船上的人与他们会合。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防护设施和工具。

到了唐代,出现了早期的潜水装置,“潜水员”也有了防护服和口腔呼吸管。当时的防护服多为牛皮制成的紧身衣,而呼吸管则是两端呈喇叭状的锡空心管。宋《天工开物》中对这种会呼吸的潜水器具有确切的记载。

《天工开物》深海采珠图

此外,潜水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军事技能。到了清代,潜水员成为抵御外侮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古汉曾在《渔家宋庄》中写道:“村民们在这个时候也不忙。他们一个个跳到浪中间,像走一周路一样潜到水底,两边都是秘密将领。”讲述了渔民凭借高超的潜水技术,用草绳潜到日本敌舰底部,用草绳缠绕机器,使敌舰失去战斗力的故事。

花式游戏的诞生

随着人们驾驭水的能力不断提高,水上活动的技艺开始应用到更加丰富的场景中,弄潮、跳水、水上秋千、水上木偶等各种形式的水上表演层出不穷。

到了唐朝,有了弄潮。人们在潮水中摆出各种姿势,类似于现在的“冲浪”运动,观赏性很强。当时,弄潮非常流行,诗人李益说:“如果我认为潮汐是如此规律,我可能会选择一个河男孩。”

到了宋代,弄潮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武陟《钱塘观潮记》记载,南宋将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参与观潮的人不仅可以在城内竖起旗帜供市民“犒赏”,还可以根据等级获得奖励。

潜水主要流行于民间,被称为“扎猛”。直到宋代,出现了一种叫“水荡”的潜水活动,把潜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类似于今天的潜水。

“水秋千”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东京梦》中:“又有两只画舫,立在秋千上,篙上船尾百人。左右军校鼓笛相和,另一人上秋千,平架投水,谓之水荡。”可以看出,这是一次非常高难度的跳水表演。

中标龙舟部分绘有水荡。

除了水荡之外,《东京梦》还将龙舟记载为宫廷水戏的“舞台”:“长约三四十尺,宽约三四尺,头尾鳞刻金饰。”此船置于金池中,进行造船、水荡、水偶、竞拍等水上活动。

金铭联营体投标地图的一部分

明代以后,明太祖推动了宫廷礼乐的整体精细化,宫廷中的水上游乐活动明显减少,但民间的水上游乐活动依然兴盛。

正如你所看到的,水上运动在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渔猎生活、军事训练、民间娱乐和宫廷表演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创造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34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