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日军为了示威,竟砍下1600名中国百姓的手臂,令人发指

淞沪会战:日军为了示威,竟砍下1600名中国百姓的手臂,令人发指,第1张

淞沪会战日军为了示威,竟砍下1600名中国百姓的手臂,令人发指

大战迫在眉睫。

1937年8月,中国和日本已经交战一个月了。

此时,在上海,为了赶走3000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封锁江阴的长江舰队,张治中率领的国民党第九军开始向敌人进攻。

张治中(左一)

国民政府原来的作战计划是把只有几千人的驻沪日军赶下海,但日军不仅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立刻派出了2000多人的部队。起初,国民党军并没有被这种明显的挑衅吓倒,蒋介石立即出动5个步兵师近5万人应战。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五万多人对付几千日军,中国胜算还是很大的。但日军有强大的空中和及海上支援,战斗力增加了不少。国军五个师长期无法攻击日军阵地。

10天后,日军随后的两个师也在上海浦东和吴淞口登陆,使得现有的中国军队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挡。于是,国军立即呼叫增援。

淞沪会战全面爆发。

松湖战画

1937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任命松井石根将军为上海派遣军司令,指挥日军第3师团、第11师团等甲级师团进攻上海。

松井石根出征前,日军大本营给他下了一道命令:“扫荡上海附近的敌军,占领他们的四个要地,保护上海侨民的生命安全。”

本来是中国军队小规模的驱赶日军的行动,结果逐渐演变成百万大军的激战。

这是七七事变以来,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的第一次大战。就是国民党军队投入了8个集团军加45个师,15个独立旅,9个临时旅和中央军事学院教导总队,共计60多万人。

与此同时,为了阻止日本舰队进入长江,民国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极为痛心,将民国海军征用的8艘旧军舰和20多艘商船全部击沉,并封锁了离上海不远的所有江阴水道。

江阴沉船

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任命有“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为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兼第十五军总司令,率部赴上海参战。

陈诚将军接到命令后的第三天晚上,松井石根的大军来到了上海。

国家军队的误判

淞沪会战初期,日军在飞机和军舰的火力支援下,首先在上海北部吴淞口地区登陆,随后发起猛烈进攻,陆军官兵逐渐向上海推进。中国军队勇往直前,毫不畏惧。松井石根没想到的是,虽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如日军,但日军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防线。

中国军队不屈不挠的抵抗完全超出了松井石根的预料,很多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军中下层官兵也感到震惊。他们对战前大本营宣称的“三个月毁灭中国”产生了怀疑。

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

看着上海的持久战,松井石根非常不满,日军大本营也开始改变策略,决定从正面硬攻改为从后方迂回包抄,进而进行南北夹击。

10月20日,日军从华北和大陆秘密调遣精锐部队,以第6、18、14师团组成第10军,由日本皇族军阀中将·柳川平助指挥。10军10余万人在上海南岸杭州湾金山卫一带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由上海南向北,直刺中国守军后背。

不得不说,日军的这个计划相当高明。

但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这一失误不仅造成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悲剧,也直接导致了淞沪之战的全面失败。

上海的辖区很像一个三角形,而这个三角形“一边是海,一边是地”,很像一个“战略突出部”,很容易被从两翼登陆的敌人包抄。

如图,上海容易南北夹击。

然而,为了抵抗松井石根在上海北部的势力,国民党统帅部将其主力部署在吴淞口和浦东。随着上海巷战的日益激烈,他们忽略了杭州湾的金山卫。

金山卫在古代是杭州湾重要的防御前沿。明朝洪武年间,为了抵御海上海盗的骚扰,朱元璋加固此地作为海防要塞,有重兵屯驻作为防御南京的屏障。

几百年后的抗日战场上,日本人其实也是这么干的,想着从杭州湾著名的古要塞金山卫登陆进攻上海。企图联合松井石根的北线部队进行南北推进,一举完全吞并上海。

11月4日,日本海军第四舰队155舰,载着准备加入上海战场的第十军,突然出现在上海以南杭州湾金山卫海域。

很难想象,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和中原大战中屡立战功的陈诚,会忽视金山卫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日本第四舰队从朝鲜济州岛过来的时候,还在想办法把驻扎在金山卫的部队调到吴淞和浦东去对付日军主力。于是,金山卫的防守逐渐变得空空虚。

今日金山卫

但国军将领并非对金山卫毫无考虑。第八军军长张发奎知道金山卫的历史渊源,也知道明朝戚继光抗战时倭寇登陆金山卫骚扰浙江。

于是张发奎担心:“如果敌人以历史为依据,这段历史可能会重演。”

但是,张发奎也没办法。现在上海已经乱成一团,中国军队处于劣势,苏州河南岸已经告急。他必须继续把他的人部署到浦东进行防御。

部署在金山卫的原第八军有三个师,但经过一系列的调动,只剩下第六十二师的两个步兵连和第二炮兵旅第二团的六个连。张发奎叮嘱他们注意海上情况。在地面上只有很少的兵力,没有重炮和像样的工事,怎么能抵挡日军十几万大军和几百条船?

淞沪会战中的日军

第二天,日军第10军在舰队炮兵支援下,在金山卫数十里海岸线上进行两栖登陆。战斗打响4个小时后,驻守杭州湾的中国军队被彻底击溃。

日本的暴行

杭州湾的失陷使国军在整个战役中陷入不利的局面。日军经长江口南岸、杭州湾北岸形成南北夹击态势。整个上海战区的国军60多个师面临被包围和歼灭的危险。

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淞沪会战和宋海会战的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军队危在旦夕。

那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忧郁地叹道:“使金山卫、乍浦无人管,不注意后面的重要,只注意浦东兵力不足,调金山、乍浦大部保卫浦东,是使敌人有机可乘,是残存战略的最大失败。”

江在日记中说,这是他“最大的战略失败”。的确,纵观淞沪会战,驻扎在杭州湾北岸的国军向浦东转移,完全是日军由北向南进攻上海的“送别”。

参加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

但是叹气有什么用呢?蒋介石在这场战役中完全失算了。他以为登陆上海的日军最多也就七个师。但后来,随着双方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国民党当局才发现,日军仅在上海前方就集结了5个师,至少有13万兵力。

总计近30万日军投入进攻上海!

原来,松井石根为了顺利拿下上海,于9月要求日军大本营出动第9、13、101师团增援上海远征军,当时双方激战正酣。他手下刚好有五个师,他们还把台湾省沦陷区的预备队拉到上海当炮灰。

以当时国军的作战实力,恐怕十几个师团未必能打得过日本一个师团。更何况他们现在搞的是陆海空立体攻势,南北夹击,国军根本挡不住。

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淞沪会战国军战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参加淞沪会战的日军

日军第十军在杭州湾北岸金山卫登陆后,为了震慑当地民众,残酷杀害了1015名无辜百姓,金山卫的土地上流淌着成千上万中国人的鲜血。那一幕简直太悲惨了。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日军在杀了1000多名中国人之后,仍然觉得“没有报仇”,他们觉得这根本无法对中国守军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相当恶毒的办法。

残暴的日本士兵在其军官的指挥下,砍断了1600名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中国人的手臂!这些被日军砍断手臂的老百姓没有被进一步杀害,而是被日军赶到显眼的地方,让驻守在对面的中国军队看在眼里。

金山卫600名无辜百姓被砍断手臂,浑身是血。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很难直视那一幕!他们不知道这群日本人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慰问团安慰国军。

据陈诚将军之子陈履安回忆,当时日军让1600多名被砍断手臂的中国人站在江前示众。同时,他们又故意拿给陈诚看,企图让他立即放弃抵抗,率兵投降。

中国军人通过双筒望远镜看到自己的同胞被这样对待,每个人的内心都在燃烧着愤怒。眼看着自己的亲同胞受苦,却无能为力,无疑是最痛苦的经历。

柳川平助随第10军在金山卫登陆后,迅速向嘉定、吴江、昆山、苏州方向大举推进,试图与渡过苏州河的松井石根会合,将60多万国军包围在上海。

中国军队崩溃得相当快,所有参战的将军都带领部队迅速撤退。

但是撤退马上变成了溃败。

无奈的失败

有许多来自西方国家的记者住在上海租界。随着淞沪会战的进行,蒋介石希望看到西方国家为中国讨回公道,谴责日军暴行,但这种事情根本没有发生。相反,他们还在指责中国没有“主动挑起战争”。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右二)

1922年,中美英等九国刚刚签订《九国公约》,明确限制日本对中国利益的“独占”。当初说的好。结果日本全面侵华,西方国家立马把公约抛在脑后。

为了引起九国公约签约国的注意,国民党还以八百将士的生命为代价,在上海租界一江之隔的四行仓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保卫战。即使这场惨烈的战斗发生在世界各大媒体记者面前,那些西方国家依然像看戏一样静静地看着,对苦难的中国人民毫无怜悯之心。

谢晋元,蒋介石,率领八百壮士保卫四线仓库,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秀”,为了向西方列强表明上海战争还没有结束,希望列强能够制止日本人的野蛮侵略,可是他又失算了。

诚然,蒋介石忘记了外交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弱国无外交!

那些西方国家只有在自己有利益的情况下才会向中国伸出援手。他们一旦发现情况不对,会毫不犹豫地立即往脚上抹油,不管中国人民的弱小和人民的贫穷,也不管饱受战争摧残的中国人民。

四线仓库保卫战

1937年11月8日,无奈之下,蒋介石下令上海国军全面撤退,士兵分南京和苏州两个方向退出战斗。然而,老蒋的仓促命令导致了数十万国家军队的混乱溃败。日军乘势推进,先后占领虹桥机场、龙华、青浦...直到整个上海。

蒋介石下令撤退的第三天,国民政府上海市长俞鸿钧向市民发布消息,沉痛宣布上海沦陷了。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持续到11月8日,中国军队付出了33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国民党军牺牲军长1人(67军军长吴克仁),师长4人,团长28人,营长44人。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还动员了300多架有战斗力的战斗机,最后的结果是全军覆没。

淞沪会战和宋海会战失败的原因,既有战术运用不当的原因,也有国军组建不当的原因。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国民党始终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正规的军队动员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央军军械库

参加淞沪会战的各国军队中,既有中央军械师这样的精锐部队,也有湖北的治安总队、江苏的治安总队这样的劣迹斑斑的部队。有正规的中央军,有各种地方武装,甚至还有上海的地方警察总队。虽然数量庞大,但这样的混编队伍结构很容易导致战场命令沟通不畅,下级士兵执行上级命令不彻底。

当然,蒋介石干涉他自己指挥的倾向是不可缺少的。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近70万中国运动员遭遇如此溃败,以至于日军肆意抹黑人民生命。

另一方面,日军公布的伤亡人数是40372人,但后来中国方面说,仅在战斗中死亡的日军就高达2万人,伤员超过4万人。事实上,日军在淞沪会战中就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不足。他们动用预备队凑齐了近30万人,这场战斗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他们战前的估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兵力不足,几乎陷入持久战,对入侵者来说不是好兆头。

戴着防毒面具的日本士兵

淞沪会战和宋海会战使中国军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军军械库和自己的中央军几乎全军覆没,但同时动摇了日军基层士兵“三个月灭中国”的洗脑口号,以至于日军大本营不得不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虚报伤亡以稳定军心。

从“七七事变”后的第一次大战役,日军高层也看到了日军实力的不足,于是在日后疯狂扩充军力,陆军总兵力增至百万余人。结果整个国家陷入了战争的深渊,无法自拔。

最终,日本帝国主义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全文结束)

《浩哥讲历史》未来会继续给大家讲各种历史故事,请读者喜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33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