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纷争不断,山河动荡。最终北方曹操,江东孙权,益州刘备笑到最后,形成三足鼎立。公元220年,王维曹丕迫使汉献帝退位,建立曹魏,定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继承汉朝,史称“韩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孙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刘孙与曹操的三足鼎立变成了魏蜀吴与三国的三足鼎立。然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三族回归晋国,曹操的宠臣司马懿成为三国最大的赢家。
司马懿自幼聪慧,有着过人的头脑。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跟随曹操担任文学顾问,逐渐获得曹操的信任。之后司马懿帮助曹丕赢得储位之争,成为曹丕的心腹。曹丕死前,任命司马懿、曹真为侍郎,辅佐曹睿。与此同时,当蜀汉看到曹魏的政权更迭,他决定北伐,诸葛亮和司马懿将在战场上相遇。
诸葛亮在蜀汉时期主管五次北伐,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都是与司马懿直接对抗。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最终没能完成兴汉大业。这是不是说明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恐怕不行。司马懿和诸葛亮比,寿比诸葛亮。没有别的可以比。
首先,诸葛亮的忠诚远超司马懿。你有一句诗说“师者名实,千年可与人比”,歌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司马懿则被曹操、曹丕、曹睿的祖孙三人打压。最后,凭借他的长寿,他死在魏明帝曹睿,并由明帝孤儿作为年轻的皇帝曹芳。诸葛亮作为孤臣,对刘禅忠心耿耿,日月可鉴,而司马懿却默不作声,避曹爽锋芒。最后利用曹爽和皇帝曹芳牺牲在北京的机会发动兵变,控制了都城洛阳,并打破了洛水誓言,消灭了曹爽的三族。从此,曹魏的权力全部落入司马氏手中。
其次,诸葛亮的智谋与司马懿相差甚远。诸葛亮一生深谋远虑,用兵谨慎。他总是用他的开放计划去打仗,他流传千古的《隆中对》可谓是三国第一个开放计划。除了谋略之外,诸葛亮还是一个发明家,他的发明数不胜数,如灯笼、木牛、八卦、诸葛连弩、木兽、锁、地雷、器等。反观司马懿,虽然睿智,却善用阴谋诡计。不说别的,其违背洛水誓约就是最大的阴谋,透支了几千年积累的民族声誉,使得后续誓约成为空空谈。
最重要的一点,司马懿用兵不如诸葛亮。虽然两人在战场上只有两次正面交锋,但这足以让司马懿觉得自己不如孔明。两人的第一次交锋是在公元231年3月,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率军包围魏在祁山部署的贾嗣、魏平,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保障后勤。此时,曹魏大君曹真卧病在床,魏帝曹睿不得不抽调驻守荆州的司马懿抵御诸葛亮。
司马懿接受重任后,派主力去救祁山,却不敢与诸葛亮的主力作战。他只是采取了坚持冒险的策略,想抓紧时间扳倒诸葛亮。诸葛亮在魏割了麦子之后,司马懿不敢打了,最后诸葛亮只好率军回去。
两人第二次交锋是在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开始第五次北伐。北伐是和商定的,两国共同出兵攻打魏国。魏帝曹睿两面受敌,命司马懿主持西线防御诸葛亮。四月,蜀汉军在渭河与曹魏军队对峙,诸葛亮在五丈原驻军并派兵攻打北苑,试图切断长安与陇西的通道,从而威胁司马懿的后方。司马懿派郭淮镇守北苑,自己则率军继续抗险,与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显然这不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于是他想尽办法逼司马懿打仗,司马懿却不为所动。可惜诸葛亮最后积劳成疾,病倒了。公元234年8月死于军中。
《晋书》记载这段历史是这样的:“病者死,将军焚营而逃,百姓奔走相告,皇帝发兵追赶。杨仪,长史,反旗,若离帝。皇帝不肯被土匪逼,杨仪就走了。一天后,他去了他的营地,看了他的遗产,并得到了许多书籍和粮食。皇帝判他必死,说:‘天下有奇才。’”其中,“皇帝”指的是晋朝的皇帝司马懿。可见司马懿也承认诸葛亮的聪明,称之为“天下奇才”。
虽然司马懿笑到了最后,但纵观历史,诸葛亮的评价是高于司马懿的,甚至司马懿都没有资格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自晋代以来,诸葛亮被提升为骑士,并给予寺庙加号。金五星王;唐舞灵王,赐殿;宋赠《寺》,加《》;元丰《卫烈忠王》;祭祀明朝诸葛亮到“帝王庙”;清诸葛亮亮祭祀孔庙。反观司马懿,除了在晋朝以高曾祖父的身份享受后人的祭祀之外,在其他朝代还能有什么褒奖吗?孰强孰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