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他有能力,也有两大缺点

华清池简介2022-09-24  15

曹操为何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他有能力,也有两大缺点

毛主席一生爱看历史书。光是书就占了他床的大部分。在这些书中,他特别喜欢《紫同治剑》和《三国演义》。

在三国众多人物中,除了诸葛亮,毛主席最喜欢说曹操,被后人称为“汉奸”。

不同的是,毛主席一直认为应该正面评价曹操,曾经为曹操“翻案”,称赞曹操是一个有政治、军事、文化才能的人物。

他还评论了曹操的缺点。他认为曹操有两个主要缺点。正是因为这两个缺点,曹操失去了有生之年统一三国的机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失去了机会。

“优柔寡断”是曹操的第一个缺点。

1966年3月在杭州的一次小型会议上,毛主席对曹操打败张鲁后的安排提出了这个观点。

刘备占领益州后,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天下格局即将形成。远在许昌的曹操也意识到,如果刘备在巴蜀地区站稳脚跟,将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占领益州后,地处南北交界处的汉中成为刘备不得不拿下的门户。

汉中北邻秦岭,南有巴山,后有巴蜀大片良田,前有中原大片山川。汉高祖刘邦当年就是从这里打败项羽,最终建立了汉朝。

曹操也意识到了汉中的重要性。为了遏制刘备的势头,曹操决定起兵,抢在刘备之前拿下这条交通要道。

当时,汉中被第三代鲁占领,他是张道陵的孙子,建立了五斗米路。

曹操攻打汉中的时候,张鲁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力量对抗曹操了,就想直接投降。

张鲁的弟弟张伟主张与曹操开战。张鲁经过慎重权衡,同意了张伟的想法,派他去汉中南部的咽喉要道阳平关。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七月,曹操大军兵临城下,开始进攻阳平关。

曹操以为凭他们的军事实力,可以很快拿下阳平关。然而军队奋战三天,损失无数,城池却没有取下来。

后来机缘巧合,曹操打了一场胜仗。当年11月,张鲁投降,战争终于胜利。

拿下汉中后,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刘备在益州立足不稳,急于争夺江陵。如果曹骏攻打益州,刘备将会陷入混乱。

打破刘备的部署后,曹骏肯定会一举拿下刘备。司马懿还向曹操强调,这是一个好时机。如果不抓住,以后取蜀就很难了。

但曹操此时觉得刘备有诸葛亮相助,在四川已经有了气候。况且四川道路崎岖,久攻不下,无处可逃,司马懿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曹操也反驳司马懿的贪婪:民不聊生,但已在甘肃,所以回望蜀?

有人指出,已经60岁的曹操之前因为与张鲁作战困难而气馁,于是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反驳司马懿。

其实曹操未必知道事情的利弊,只是当时没有勇气临时决定,犹豫了一会儿,就错过了机会。

过了几个月,曹操后悔当时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建议,但此时的形势与当时不同,他们在调兵遣将上不再具有当时的优势。

试想一下,如果曹操一举拿下刘备这边,然后面对孙权,他绝对占据绝对优势,统一三国指日可待。

因为一战失机,曹操在有生之年出了世。

毛主席懂得打仗,看到这段历史,自然能指出曹操的错误是他的优柔寡断造成的。

曹操的优柔寡断还体现在他没能除掉司马懿。

曹操最信任的谋士郭嘉,临死前给曹操出谋划策。司马懿作为一个男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必须杀。

司马懿因为支持曹操做皇帝,获得了曹操的信任。后来因为司马懿足智多谋,曹操就把他和儿子曹丕安排在一起。

郭嘉的建议其实是正中曹操的下怀。曹操曾告诉曹丕,司马懿“狼性十足”,生性谨慎多疑,心怀叵测,以引起曹丕的注意。

就像曹操杀了司马懿一样,司马懿也早已取得了曹丕的信任。面对父亲的警告,曹丕毫不理会,连连祝福司马懿。

司马懿也善于伪装自己。他注意到曹操对他态度的变化后,更加勤快,表现出极大的忠诚,从而逐渐让曹操放下戒备,放弃了杀他的念头。

曹操死后,司马懿逐渐在曹植掌权,空最后从曹操的曾孙曹芳手中夺取政权,让司马植取代了曹植。

正是因为曹操的优柔寡断,才把司马家的恶留给了后人,斩断了曹魏的山河。

第二,“宽以待人”不是取胜之道。

毛主席提到的曹操的第二个缺点是,作为统帅不能严于律己,但宽以待人。

官渡之战战胜袁绍后,曹操在许昌发布了军队战败令,规定将领战败要受到惩罚。如果他们输了,他们将被解除官职,取消他们的头衔。

毛主席看到这里,评论道:赤壁之败,谁来背黑锅?

赤壁之战曹军遭遇了惨败。作为军队的统帅,曹操为什么不出来治自己的罪?毛主席批评的是曹操“宽以待人”的态度。

行军打仗,讲究的就是禁酒令,团结一心,如果统帅连自己的法律都遵守不了,你怎么能做到禁酒令,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

而且战败后,作为主帅的曹操不仅没有站出来承担责任,反而责怪下面的将领,以其罪待之。这是不承担责任的行为。

这种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做法,久而久之只会寒了下属的心,让他们不再对统帅心悦诚服,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又怎么能打赢战争。

毛主席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1937年,延安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一名进步女学生被枪杀。女学生被井冈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黄枪杀。毛主席和妹妹何对他有很深的感情。

为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毛主席同意给陕甘宁边区法院写信,要求秉公执法。黄被公开审判定罪后当场枪决。

毛主席不仅不自私,而且非常自律,一生从不搞什么特殊。正是由于毛主席的领导,中国工农革命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而曹操却没有承担责任,也因为不能自律而酿成了灾难。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宛城的张绣。军队驻扎在赶水后,张绣率领他的部队投降。

曹操自然非常高兴,他可以不战而胜宛城,所以他设宴招待张绣和他的将军们。

曹操为了在军中大显身手,还让骁将典韦威风凛凛地站在身后。所到之处,典韦举起斧头。

这一招,吓得张绣和他的部将们,一顿饭都吃得不舒服,酒席过后,张绣也对自己的安危产生了怀疑,生怕曹操会杀了自己。

曹操还得意洋洋,以为完全被自己吓倒了,就把的姑母邹纳为妾,送金银给将军。

听说舅妈被录取后,张绣勃然大怒,认为曹操此举是作践自己,而曹操对胡车儿的拉拢又让张绣认为曹操对自己不厚道。

在下属贾诩的建议下,张绣突然闯入曹操的军营,出其不意地杀死了曹操。

在慌乱中,典韦在与张绣的人激烈的战斗中牺牲了,以保护曹操。

因为曹操的坐骑死在乱军中,他的长子曹昂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了曹操。结果,他被张绣追上,死在乱军中,因为他没有坐骑。

曹昂虽然不是曹操之妻所生,但她从小由丁夫人抚养,相当于曹操的长子,所以她也是曹操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作为曹操的长子,曹昂的能力和品德得到了曹丕的高度认可。如果曹昂死了,那之后有没有司马师的消息就是另一回事了。

抛开司马家不说,曹操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儿子在身边,再加上比曹丕大十多岁的优势,他以后不一定能率军,为曹操而战。

曹操这种“忍气吞声,严于律己”的做法,不仅影响了君的战斗力,也让他失去了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让可能的“统一曹魏”白白浪费,根本不是取胜之道。

三“魏八极”应予肯定。

虽然指出了曹操的缺点,但毛主席也说后来司马能够统一三国是曹操打下的基础。

毛主席在评价曹操时,引用李白的两句诗说:

“八杆子打不着魏,一个米横打不着蚂蚁”,这是势均力敌。

米芾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名人。曹操羞辱他,而不是重视他。京剧里有一段“击鼓传花骂曹”,讲的是米芾受辱后反过来痛斥曹操的故事。

看不起米芾是曹操的错,但李白也肯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功绩。毛主席认为这是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

在历史书《三国演义》里,曹操从来都不是反派。只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所谓的“汉正统”,故意把曹操刻画成一个汉奸。

鲁迅也在自己的文章里说曹操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我很佩服他…

毛主席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在这句话下面划了重重的红线,他也认可鲁迅对曹操的正面评价。

毛主席也非常赞赏曹操的“屯田开垦”和“不杀投降”法令。

《三国志·三国志》中描述曹操“屯田”,毛主席画了红线,有的地方圈了圈。

1952年,毛主席视察河南安阳时,在与随行人员的谈话中,再次肯定了曹操的垦荒制度,说这为后来的金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毛主席也认可曹操对待俘虏的态度。三国志写的刘表杀俘那一段,毛主席在边上评论:杀的不明,孟德无所作为。

1958年,毛主席在与柯庆施、李景泉等人谈三国时,说曹操这个奸臣形象是《三国演义》塑造的,小说通俗易懂,误导了大众。

毛主席说,之所以把曹操写成小人,是因为那些反动的封建宗族维护了他们的封建正统。现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山已经破了,这个“错案”理所当然要交给他。

毛主席还说,三国英雄中,曹操对统一的贡献最大。还说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诗人!

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这样评论历史人物!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被骂了一千多年的曹操终于恢复了名誉,而曹操在戏曲舞台上“白脸奸臣”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眉心有了红点,正面形象。

标签

毛主席一生都放不下。正是因为他在读书思考,在肯定曹操的能力和功绩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曹操的两个错误。

正是因为从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吸取了经验,毛主席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2790.html

最新回复(0)